原帖由
三骨毛驴于2005-01-05, 13:37:15发表
原帖由栀子飘飘于2005-01-05, 9:41:15发表
韩国的电影分级制度以及大的政治环境对它的商业电影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觉得我们批评中国的商业电影之前,首先得问一问我们提供给那些电影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行政干涉严重,意识形态钳制,盗版光碟横行,发行机制混乱,电影分级迟延不出···
有人说,韩国电影底蕴太薄,仅从艺术角度讲,韩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至少就我所看过的韩国电影来讲,我表示赞同。
我并不赞同这种观点
就好像当年戛纳电影节<<低俗小说>>战胜了<<红>>
被称为痞子战胜大师.
什么才是电影???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呢????
这是一个争夺话语权的时代, 所谓的学院派的标准早就过时了
因为事物是发展的. 那种学院派所谓的艺术和电影规范已经在
某种程度上是个僵化的事物.
我认为像韩国这种缺少文化底子的国家现在在电影上不段的实验, 求新, 他们迟早会尝到丰收的美味, 并在世界电影擂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突然想到90年代初期, 我们曾经的男子足球还对日本抱有那么一点点优势.还取笑日本男人在<<足球小将>>里面痛宰巴西队
十多年过去, 人家已经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远远的超越了我们...
“痞子”战胜大师这种说法本来就是我不赞同的,假如说昆丁塔仑蒂诺的落水狗还是准大师级水准,低俗小说无论从哪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师水准。我想没有多少人会认为低俗小说是商业电影而不是艺术电影,就像没有多少人会认为我的野蛮女友是艺术电影而非商业电影。我承认韩国的整体电影水平的确处于上升期,但是并不能成为我认同它的艺术电影成就的理由。在我看来本来就没有一个所谓学院派的概念,张艺谋拍出活着,田壮壮拍出蓝风筝的时候,谁认为他们是学院派了?现在他们却在一定意义上成了正统。就算是低俗小说,现在也成为了国外各大电影学院的教学素材。我始终认为真正的电影艺术是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累积的,没有改革开放这个独一无二的时代对个人生存与理想的拷问,没有第五代对导演本人的影响,甚至没有电影史上长镜头的源远流长,贾樟柯就不可能拍得出《站台》——而这部片子恰恰是我认为代表了当前中国最高电影水准的片子,而无论从那方面看,我都看不出这部片子具有“学院派”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