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晋江采访燕垒生, 转载自晋江文学城燕垒斋
性别:未知-离线 栀子飘飘

全椒侯光禄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2
功绩 359
帖子 1443
编号 3615
注册 2003-12-21


发表于 2004-9-1 12: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没看过他的什么作品,约略看过一些的是那部《天行健》,老实说,还是在一家限制级网站看到的,当时以为是什么文字并“色彩”具佳的大作,急不可耐的连开了几个界面,瞪着眼找了半天,别说色彩,连个色字都没看到。  

很不赞同他的部分观点,不过欣赏他这个人的脾性,凡是诚实到一定程度上的人在我看来都多少有些可爱。

QUOTE:
看了以后,就对文学彻底不敬,觉得大陆的作家统统都是狗屁。当然,现在觉得他们统统都是狗屎,从气体到固体,不知算不算进步。

典型的言不由心为表示自己是多么的特立独行而故做的惊人之语,从之后谈及对他有所影响的作家可窥一二,一个自己不推崇的作家几乎是不可能对自己有什么大的影响的。

QUOTE:
我喜欢过程而不是结果,象我下A片,下了足足十多个G,但一部都没看完过。

彻底让偶拜服了,偶们大学时的一个同学,花了半年时间积了近十G的A片已经让偶们佩服得要死了,他居然下了十多G??!!!

QUOTE:
白痴时,以为文学神圣,缪斯是凛然不可侵犯的三贞九烈。弱智时没这么觉得,还是认为有些人毕竟能写出一些真正崇高伟大的东西的。流氓阶段就是把文学当成个婊子。本来都已经是三期花柳了,就用不着再以为那是个圣女。所谓的写作,和ML、拉屎,都是同样的行为。

虽然他这个人表现出来的姿态是诚实的,不过说到底他还是不如王朔彻底,就是说多多少少是一种虚伪,和别的虚伪不同的是它因为披了一张诚实的皮,所以成了一种更隐蔽些的虚伪。王朔的诚实是很真诚也很彻底的,尤其是两千年之后的王朔,已经到了看山仍是山说水还是水的地步了,他说他玩文学的动机就是钱和名,他实在是想不出自己还有什么能力能玩得起其它什么,就只好玩文学了,他这么说,能够让我们很感动的意识到:啊呀,他真的是这么想的呀。不过这个燕垒生就没办法让我们信服他所说的了,他也说他玩文字是为了钱,这我相信,我不相信的是他心里就真以为文学是他自己所说的“婊子”了,一个真正把文学看做婊子的人是从不会为文学的现状失望的,更不会花什么心思去讨论思考是否有什么纯文学了(不管他给出的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他一门心思想的也就是如何更好的去嫖出快感了。燕垒生在这里只不过是给自己迎合恶俗的大众口味的行经找一遮羞布罢了,当然也不排除确实有他自己的兴趣所在的可能性的存在,不过这也不能成为他自己对严肃文学(或曰纯文学)望而却步的同时还要对严肃文学本身说三道四----哪怕他自己其实也是相信严肃文学是有的----的理由。这世界上并不就是完全没有对文学虔诚的人了,虽然数量少得可怜,不过我们应该对他们表示起码的敬意,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文学才能在被以各种理由意淫或者手淫着的人潮里坚守着最后一点的底线和尊严,哪怕在世人眼里她再像一个婊子,再多风闻于此的嫖客举着各式的门票蜂拥而至,但是她依然不是一个婊子,因为它有着最后良心的清白,它的良心就是那些虔诚的信奉者,那些甘于清贫写着自己真正信仰着和热爱着的文字的文学爱好者(甚至都不是作家),而不是那些一边表示着自己的愤世嫉俗一边在文学身上嫖得不亦乐乎的嫖客。王小波说:据我所知,凡那些有些名气的严肃作家,生活也就是刚够吃饱而已,至于那些没有名气的,就连肚子都很难吃饱了。老实说,他的这句话一度成为我评价一个作家是否优秀的最直接的标准,虽然说不上百分之百准确,不过我认为也差不了多少了。而且这些有所差池的地方大部分时候也是单向的,也就是说,一个作家如果书卖得不好,不一定就表示他是一个好作家了,但是一个作家如果书卖得太好了,那可以肯定的是他就一定不是一个好作家了。当然也有一两个例外,不过我所看到的例外都是在国外的作家,就国内来说似乎还没例外过。

不过我认为燕垒生还是更多倾向于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是出于迎合市场才写一些东西的(因为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属于网络上的,网络上的东西绝少带有实质性盈利动机,当然已出名的那些人除外),不过这不妨碍我同样很轻视他的一些言论:对那些流行性的大众化的东西,比如武侠,比如动漫,比如魔幻,喜欢就是喜欢,明明一边喜欢到甚至都有了自己创作的冲动一边还要贬低它们,不惜连同将自己写的那些贬低到一文不值的价值。我是一个乐于信奉所谓严肃文学纯文学的人,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同样很喜欢金庸武侠或者西方探案小说,而且从地位上来说,我丝毫不认为它们比严肃文学的地位就低了---只要你能把它玩到金庸或者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水平,它同样成为一种令人赞叹的通俗艺术。

QUOTE:
文学早在五四的时候就死了。所谓的文学,本来就不是大众化的。

这一句后半截我很赞同,以为文学的确不是件大众化的事情,文学要真到了连一个几岁的儿童都舞刀弄笔的玩乎起来的地步,那也就走到危险的尽头了。不过这并不表示文学就越是清高越是晦涩越是少人懂就越好了,要不干脆玩文学的都直接去玩甲骨文得了。对于五四早先的白话文运动,我以为胡适鲁迅他们对于汉字的贡献可以算是功盖千古的了,虽然早在以前白话文在民间就越演越烈了,但是把它当作一种权威的系统提出来并大力呼吁试图给它批上合法的官方外衣的是胡鲁这批人。白话文是大势所趋这是无庸置疑的,我敢断言,假如中国一直固守着文言文,汉字将因为全球化的大潮而被历史淘汰几乎是铁定的事情。这让我想起一位时评家说:当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白话文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惊讶的是时至21世纪的今天,居然还有那么多试图替文言文招魂的人。不可否认的是文言的确有它的价值和魅力,若非如此它也不会受到那么多人的青睐了,很明显,再没文字感觉的人都能感觉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比一句干巴巴的“大漠里一道很直的烟长河间很圆的太阳”有味道多了。不过同样的道理,白话文里的一些意境,任凭文言文如何调词遣句恐怕都是无能为力的,对于人的有些情感,在我看来是与文言文绝缘的,比如后现代里的绝大多数情境。假如说晦涩难学还算是文言可以克服的巨大缺点,那么与现代性的脱钩成了它的致命缺陷了,而白话文显然更与世界思想以及情感潮流接轨,随便举一些例子,比如〈尤里西斯〉,比如〈情人〉,我都不敢相信它要被硬生生被译成文言会是什么模样。而到现在居然还有人说出“文学早在五四的时候就死了”这样的话,真是有点让我“惊诧莫名”了,在我看来,恰恰相反,中国的近现代文学,具有世界意义上的文学,在那时才真正起步,汉字文学只不过完成了一场蜕变,在这场蜕变里,汉字失去的只是一层已日益显现老态的皮层老化组织而已。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4 07: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44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