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论曹丕主动放弃襄阳的真实性与错误
性别:未知-离线 phoenixdaizy

忠英伯
靖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314
帖子 8800
编号 356
注册 2003-9-4


发表于 2004-2-2 23: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证据不够充分啊,
关羽兵临城下都没放弃,不但放弃还加个焚。
再修筑要花多少人力武力。

另曹丕继承的阻力主要来自汉的忠臣,这样的人恐怕不多。
至于兄弟之争,曹丕一直领副丞相职,唯一对他有威胁的可能是有兵权的曹彰。
其他人对他构不成威胁。

兄的理论多处矛盾的地方:
1)兄在多篇大作言曹操兵力储备少。若如此,边陲更为重要,不可轻弃。

2)多篇大作言曹操兵力集中与中央,而曹仁手下仅有万人。
那万人的部队,对于争夺权位有多大帮助。何况夏侯敦等动向明朗,而且曹操一早就策立了世子,继承王位的问题不大,关键是取代汉朝。

我的意见是曹仁应该是让出了襄阳的大部分领地,并废弃了大部分城池。收缩防线。
但应该未退出全境,宛据襄阳并不远。
以前曹仁也屯樊,并不在襄阳前线。

可能是认为襄阳城临近河川,有被水攻的隐患,而且可能当时水泽比现在要多得多,而且无险要可据,只能凭城守。
并不适合防守战以及北方军队支援以及平原的阵地交锋。
因此模仿曹操放弃汉中一样撤出了襄阳,但是由于是平原,山丘,水泽地带。
并无须象汉中那样全盘撤出。撤除襄阳,应该只是撤除,焚烧襄阳,樊城。
但是因为襄阳,南阳的地界几经改动。

以后曹仁新建城的地址,可能与原来的地址有所差异,至少地势更高些。

但孙权和刘备矛盾重重,无暇顾及,而且进军无险可守,战略意义不大。
所以迟迟不攻,后来进入襄阳又遭曹仁袭击以后匆匆撤退。
因此有史书不书的可能。另三国志以魏为正统隐蔽不提也又可能。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hoenixdaizy

忠英伯
靖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314
帖子 8800
编号 356
注册 2003-9-4


发表于 2004-2-2 23: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倒觉得这并不是完全的错误。

坐山观虎斗,是这次做法的原则。
1)孙权杀刘备大将,夺其地,这种关系难以真正联手。

2)摆出无暇南顾的架势,让孙权坐大。
孙权坐大,会对孙刘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至少蜀汉议和求取城池是绝无可能。

3)曹仁居宛,机动性更强,如朝廷有变可上洛,如东吴进攻可以压制无险要可守的吴军。同时因为此时上庸,新城一代未归附,也可减轻侧翼压力。(曹丕称帝前后归附)同时防住了刘备,也可以导致孙刘冲突的升级。

4)重新占领是因为战略孙刘已经接近开战,而且孙权表面臣服。
同时,上庸,中央的各种危机已经解除。孙权不可能有实力对己方构成威胁。
而此时新登基正要扬武功立威。

个人感觉司马的见解可能为他人所附会。如果真有,司马的说服才是失败的举动。

在战略上考虑,这是完全正确的。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hoenixdaizy

忠英伯
靖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314
帖子 8800
编号 356
注册 2003-9-4


发表于 2004-2-2 23: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虽然孙权没有大举进攻,但是这种策略的确是以静制动的好招。
虽不能说妙,还算是个不错的方法。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hoenixdaizy

忠英伯
靖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314
帖子 8800
编号 356
注册 2003-9-4


发表于 2004-2-7 17: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曹操储备兵力少,确实需要依托边防重镇来防守重要地区,所以才说这是曹丕犯的比较大的错误;
重镇太靠外延,万一刘备进攻宛很难办,这里可是有过动乱的。

2、兄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并没有说曹仁是参加护卫曹丕皇位的,而是曹丕担心襄阳无粮,距离孙权的大军又很近,一旦孙权进攻,可能会损失这支部队。
襄阳遭水以后应该无粮,但是其他地方马上可以转运。若要坚守,至少55分胜率。

3、樊城与襄阳仅隔一条汉水,在樊城就等于是在襄阳前线了。请再看一下地图。
我的意思是樊城襄阳均靠汉水,汉水可以再发洪水,也可以成为水弓的工具。而且当时湖北地方的湖泊水面远较现在为多,孙刘的兵力更适应这种地形作战。
这种地形一旦被围就只有坚守,撤退并不容易。

4、襄阳自古就号称铁打,怎么会是无险要可据?再者,古代主要就是依靠坚固的城墙防守的。这一点恐怕有问题。

比起其他城池来襄阳从来无名,铁打是宋朝以后的事情吧。不要搞错时间。
而且这种铁打是基于筑城的工艺,并不是象四川和长安附近,有若干关卡,能直接拒敌的。依托险要,更难进攻。也不止一座坚城。

5、没有曹仁新建城找新地址的记载。根据考证,襄阳城是城址很固定的一座古城。估计曹仁不过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修缮。
他原文只说襄阳,当时襄阳以立郡,以本人驻樊城也云守襄阳。
当然也可以只把城池建于樊城,而襄阳不立城池,以减小防守面。

6、不能说是襄阳战略意义不大吧?孙权之所以不敢进攻——开始是迟迟不动,后来又被一赶就跑,主要是因为一直担心着刘备的反击,这才是最危险的呢。要不是担心刘备,孙权何必向曹丕投降?
一些浅见,互相讨论之。

襄阳的战略价值不大,是出于当时的考虑,因为洪水(天灾或者关羽捣鬼)生产力和民众(控制下的民众)损失很多,所以几乎为荒芜之地,放弃是由于他的经济价值已经不如从前。

宛城需要驻军防守上庸汉中方面的敌人,当然直接把主力布于宛城更好。
有机会也可以更方便的进入其他战场。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05:4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99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