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陶心于2005-05-04, 8:22:02发表
我觉得,本篇楼主的本意就是在讨论演义本身以及演义与历史比较下来之后魏延的问题,那么,应该可以演义、正史混说。魏文长的问题在于,诸葛亮一开场第一印象并非打心底觉得他不好,而是把他看成了竞争对手。亮对于刘备的忠诚带有个人的占有欲的性质。然后文长自己又没有感觉到这一点,他完全中了诸葛亮那个二十年的圈套:先挑起文长对诸葛自己的反感来给众人一个文长有反骨的印象,使他愈加变得孤家寡人,没有人说话。而后等文长屈服于他的淫威之后,又挑起文长对杨仪、费祎等的反感,这样显得文长仍然在顶撞他。最终把文长对他的私怨转嫁成诬陷文长素有反心。人是有脾气的、逆反心理的。换了任何忠诚的人却一直被故意诬陷成反骨仔,仍何人都会产生种种顶撞举动的。文长不知道,诸葛需要的是听话的枪手和学生。而备丧后,诸葛即蜀国。孔明那一国为公的地位(权力上的和人心上的)是不容威胁的。应该说,魏延一出现,就给了孔明一个自发的、心理上的威胁。
许多伟人都是这样的,敏感到了极点。孙中山先生和毛主席亦如此。
还是仁兄分析透彻,一语中地啊!!!!! 孔明哪都好,可他对待魏延的手段可真够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