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深度论刘备
性别:未知-离线 赌侠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351150
注册 2009-12-19


发表于 2009-12-28 19: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深度论刘备

刘备,何人也?刘备是三国蜀国的建立者,以一个落魄皇族的身份白手起家打天下,屡败屡起,百折不挠,终于开创基业,而与魏、吴鼎峙,非英才命世,谁能有这份胆魄和精神!!

刘备的起步: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省涿县),汉室宗亲,没落皇族,早年居然只能靠卖鞋织席来维持生计,可见其生活之艰辛。相比较下曹操、孙权:曹腾是汉朝的大长秋,他的养子曹嵩是后来也当了个大官之一的太尉,曹操是曹嵩的儿子,可见其家族势力之庞大,较早的就步入仕途,和袁绍等名家子弟结交,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家族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强大的家族势力,丰裕的家庭财产,完全不用为生计担忧。孙权秉承父兄基业,更加不用愁了,孙氏集团中,除了江南北士人外,还有孙氏家族。当孙坚起兵之初,其季弟孙静即“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说明孙氏家族在地方上还是有势力的。陈寿言诸孙“或赞兴初基,或镇据边陲”。孙权对于宗族,虽未给以特大权位,还是优先任用,给以方面重寄。 相比较刘备虽然说是帝室之胄,汉室宗亲,但早已落没,生计都成问题,还得靠卖鞋织席勉强温饱而已。刘备的起步没有曹操那样雄厚的政治经济实力,也没有孙权那样有父兄留下的基业和人才,从微贱到发迹,完全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白手起家,足见其创业的艰苦和辛酸。

参考资料见:
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魏武纪》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先主传》
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稍迁中军校尉,至司隶。-《袁绍传》
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孙坚传》

   经常看到有些人拿以下资料来证明曹操和刘备都是靠资助起家的: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先主传》
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世语》

可是不要忘了以下记载:
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武帝纪》

     资助金钱是客观条件,自身条件良好才是争夺天下的资本,曹操获得别人资助的同时自身也是很有钱很有背景的,所以有能力组织义兵讨伐董卓,俨然是一个军阀头头,而刘备此时却只能是寄人篱下,靠建功有所官衔,需要了解曹操二十岁便被举为“孝廉”,从文学至兵书,无所不览,有着深厚的家庭势力撑腰,和贵族袁绍兄弟等平起。论基业,刘备起兵下层,白手创业,毫无政治势力和军事地盘所凭藉,完全不可和曹操的起步同日而语,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所说:“先主之初微矣,因无袁曹之权藉,屡挫屡奔;而客处荆州,望不隆又士之归者也寡,及分荆据益、蜀所得收罗为已用者,江湘巴蜀乏士茸!”

刘备的成长史:

青年时期的刘备(24-40岁):

公元184年,皇帝昏庸,民不聊生,爆发黄巾起义,刘备眼见汉室倾颓,立志报国,以兴汉室,并终生为之奋斗,刘备为人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世之虎将关羽、张飞都是在壮年时就投靠刘备了的。青年时的刘备曾跟随邹靖讨伐黄巾军,跟随公孙瓒对抗袁绍,跟随陶谦对抗曹操,跟随吕布对抗袁术,跟随曹操对抗吕布,跟随袁绍对抗曹操。可以说是久屈人下,无法伸张大志,跟邹靖获得的安喜尉没多久就弃官而走;跟公孙瓒是因为老同学了,又是好朋友,暂时委屈下;跟着陶谦,陶谦让出徐州给刘备,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可徐州北有袁绍势力,南有袁术势力,东有曹操势力,对于当时兵微将寡的刘备来说,各个都是强敌,根基不固是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没有统筹兼备、出谋划策的一流谋士(陈登虽然智慧不错,但和曹操的众智比起来,相形见绌了),虽有关张万人敌之将,兵不足万,谋不足一,难以得志!不是刘备才疏学浅,德薄无能,而是先天不足。士族又被称为“世族”,“世姓”,“郡姓”,“大家”,“名门”,“阀阅”,等等。这是以家族为单位,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的特权阶层。在政治上,门阀士族拥有崇高地位,他们垄断了仕途,控制了中央政权,成为变相的世卿世禄阶层。在经济方面,门阀士族兼并土地,封固山泽,荫占人口,广治产业,发展田园别墅式的自给自足经济。在社会生活方面,门阀士族是高人一等的社会阶层,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汉末士族垄断了选举,所以谋士多出士族,武将多出寒族,袁绍兄弟、曹操等贵族出身名门,袁氏四世三公(典型的士族),曹操太尉之后,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能很早就能拉拢谋士、大将等人才来为自己效力,这是政治优势,刘备就逊色了,刘备落魄皇族,出身低微,是寒族,深知民间疾苦,所以立志报国广施仁政,以获民心,故刘备能得寒族关张之助,却不得郭嘉、荀彧等超一流谋士辅佐,徐州守不住也就成了自然的事情。吕布,留住夺州反客为主,反复无常;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欺主凌民;其余公孙瓒、袁绍等辈皆志大智小,都不是刘备所能依赖而建功立业的真正主子,所以刘备必定脱离其势力。这段时间,曹操势力不断壮大,刘备却颠沛流离,曹操兵多将广,刘备兵微将寡,曹操依然把刘备看成头号敌人,虽说灭2袁收张绣,杀吕布,统一中原,军事实力越来越强盛,但多次亲征击败刘备,刘备势力依然屡败屡仆,从未真正灭亡过,不得不佩服刘备的毅力,和逃生的技巧,真是个奇迹。


中年时期的刘备(41-59岁)

刘备转战北方失利,深深吸取教训,投奔刘表后不断招贤纳士,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终于开始有了自己的方向,刘备在北方想建功劳,却没有目标,没有贤才辅佐,在大敌面前终是差了些 ,像个无头苍蝇到处乱转!在听了诸葛亮隆中对的时候,如梦方醒,开始实行自己夺荆占益的战略方针。刘表死,刘备和孙权结盟,赤壁之战一举击溃号万的曹操大军,又南收荆州4郡,和孙权建立联盟方针,双方同意刘备都督荆州,孙权都徐州,方向一致对北曹操。刘备集团迅猛发展,谋士如庞统、诸葛亮、马良等,后生小辈如蒋琬,将如魏延、赵云、黄忠、关羽、张飞,一下子从无立锥之地,寄人篱下发展到了小有地盘。这不得不亏诸葛亮、鲁肃的功劳,两个杰出人物为孙刘联盟做出了杰出贡献,曹操忌惮孙刘联盟,赤壁败后不敢轻易涉险南下。之后刘备获刘璋邀请,抗击张鲁,刘备把荆州作为后勤基地,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将全部留在了荆州,自己和庞统、魏延、黄忠入川,经过几年战争,终于完全统一了益州,把曹操势力遏制在益州以外,刘备势力达到巅峰,有益州、荆州部分(和孙权曾中分荆州),国土面积稍逊曹操,却比孙权广。

晚年时期的刘备(60-63岁)

关羽失去荆州,使得蜀国元气大伤,刘备称帝建立的蜀国因此国土狭小,为了夺回荆州以洗关羽之耻,刘备东征,赵云、秦宓皆劝,刘备不听,赵云被留为后勤,兵屯江州,秦宓被关到牢房去了。还有众多大臣劝阻,皆无效,其实三足鼎立最忌小国自行吞并,强国做大,所以智如诸葛亮、鲁肃等高瞻远瞩辈皆主张孙刘联盟,以抗曹魏,但孙权为自身小利,袭夺荆州判盟于前,刘备东征荆州,破盟于后,两小国自相消耗,从此蜀弱吴孤,魏坐强大。刘备晚年骄傲(可能和夺取荆州、益州获取的一系列胜利有关,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听忠言,看不起东吴,发动夷陵之战,结果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又一次逃跑成功。伐吴失败,晚景悲凉,成为一悲剧英雄,遗恨白帝……


刘备之兴:

纵观刘备一生的三个阶段,青年时期惆怅不得志,盲目徘徊;中年时期建功立业,明确目标;晚年因小失大,遗恨白帝。他能有三分基业和长期受到人们喜爱,还是因他个人作风个人素质优良、善于用人和独有的政治魅力仁义。

1、个人作风、个人素质优良

刘备待人以诚,倾心相待,礼贤下士。刘备刚起步的时候关羽、张飞来投靠,刘备待他们如亲兄弟一样,赵云来投,刘备也和他十分要好,不摆架子,深讲义气,故史书载“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刘备三顾茅庐,刘备是将军,当时的诸葛亮只不过是个年轻小伙子布衣而已,这种放下架子,求贤若渴的态度,终于感动诸葛亮,一流人才诸葛亮答应为其效命。由于刘备作风良好,故深得将心。如义阳傅肜、江阳程畿,跟随刘备东征,刘备用兵失误,导致军败,2位将军至死不降,襄阳廖化跟随关羽,关羽战死甚思念刘备,假装自己死了逃生回归祖国,以后更成为蜀汉中流砥柱。此举行为完全不亚于关羽归刘,真忠臣也。武陵樊伷在关羽失荆州后依然想方设法夺取土地来回报刘备,虽然最后失败了。

刘备宽仁有度,器量宽厚。巴西黄权跟随刘备东征,刘备不听其建议战败夷陵,黄权归蜀无路降吴不可,不得已投魏,刘备依然待其家属如初,觉得自己辜负了黄权不是黄权辜负自己,黄权在魏也依然赞扬刘备,忠刘之心未灭,所以史学家裴松之引古论刘:
汉武用虚罔之言,灭李陵之家,刘主拒宪司所执,宥黄权之室,二主得失县邈远矣。诗云“乐只君子,保艾尔后”,其刘主之谓也。
零陵刘巴在荆州的时候刘备南下不投靠刘备,投靠曹操,后为躲避刘备逃到交州,刘备深感遗憾,再从交州传入蜀,等到刘备平定益州,刘备不让手下去骚扰刘巴,还放言谁害刘巴,灭族。于是刘巴谢罪,刘备以极其宽宏的度量原谅了刘巴,不久重用刘巴为尚书,此后刘巴致死效忠蜀国。
东海糜竺,其弟弟糜芳叛引孙权,糜竺负荆请罪,刘备不因为他弟弟犯错而责怪糜竺,对他依然像当初那样,上宾之礼,赏赐丰厚,无与伦比(糜竺曾在刘备危难时竭力资助刘备,让刘备渡过难关,刘备对他十分敬重,有恩必报) 由于刘备个人素质良好,所以汉末割据势力的人才也都有愿意投靠刘备的,赵云原是袁绍麾下,后投公孙瓒,感觉他们皆无救国之心,也转投刘备,掌管刘备骑军主力,护幼主功不可没。黄忠原是曹魏的裨将军,归附刘备后,定军山一役,勇冠三军。魏延率众归刘,在益州争夺战立下很多战功。西凉马超败逃汉中后觉得张鲁不是其心目中的主公,故也密书请降刘备。马超的加入,刘备军实力更加强大,刘璋势力感到无助震惊,投降刘备。虽然没有战斗,但马超确实也为刘备夺川立下唬人之功。霍峻、张松、法正、孟达、董和、许靖、李恢、杨洪等,原先也都是刘表刘璋的部属,在他们归降之后,都得到刘备充分的信任和培养,壮大了刘备集团的力量……



2、善于用人

刘备知人善用,尽其器能。用关羽而关羽威震华夏,用张飞而张飞破张合,用赵云而赵云保刘禅,用诸葛亮而诸葛亮联吴建基,用庞统、法正,而庞统、法正助其夺得整个益州,用黄忠而黄忠斩杀夏侯渊……在鼎盛时期的刘备以极其宽宏的器量做了很好的人士安排,长期追随自己的荆州和北方势力,刘璋东州势力和益州土著势力,史书称“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把刘璋时期的乱糟糟情况完全给扭转过来了。

刘备善于发现人才,甚有先见之名。邓芝在刘璋时并未见其重,可刘备见到邓芝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原是汉昌长的马忠,就是和刘备说了几句话,刘备就马上发现这个人与众不同,谓尚书令刘巴曰:“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马忠也没有辜负刘备对他的信任,抚育恤理,甚有威惠。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刘备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张飞不听,导致死于小人之手。魏延勇猛绝伦,刘备把他提拔到汉中太守,汉中多年平安,魏延采用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这种方法有魏延一直延续到王平,被姜维废了,可惜姜维一废没多久,汉中就失守了,马谡言过其实,刘备临终曾劝诸葛亮不可大用,诸葛亮不听,后遭街亭之败,皆此种种皆可见刘备先见之明。
刘备对部属往往能体贴照顾,全其孝道。当备投靠公孙瓒时,渔阳郡人田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后备为豫州刺史,田豫因母老,求归故里,备涕位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 事-《田豫传》又如刘备在新野时,得徐庶而器之。徐庶后跟随刘备南逃,为曹操  
所追破,庶母被俘,庶因此向备请求到曹操那边去,刘备体谅其母子深情,  还是忍痛割爱,令庶归北。
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诸葛亮传》

刘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曾经有人诬告李恢谋反,刘备明其不然,更迁恢为别驾从事。李恢也不负刘备所望,成为蜀国中后期上将。曾经有人也诬告赵云谋反,刘备也不相信,更提拔赵云为桂阳太守,赵云果然也猛忠绝伦,刘备赞他一身都是胆。关羽追随刘备多年,被曹操俘虏之后也逃归刘备,刘备对他信任有嘉,除了让关羽镇守荆州,更是把荆州军政大权也交给关羽,其实刘备在世之时,除了自己也就关羽可以完全不顾左右的统率一方,可见其掌握实权之大。关羽虽然失荆州,但致死不降,对刘备可算是忠心之致了。对于用诸葛亮鼎足三分,更被后人大受褒奖,正如刘备所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刘备死前托孤诸葛亮,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嘱咐刘禅兄弟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诸葛亮。

后人无端猜测刘备托孤语言叵测,不如细心体会刘备肺腑之言,正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刘备阴谋防诸葛亮,让诸葛亮死心辅佐,用得着一而再再而三让儿子们乖乖的孝顺诸葛亮,听诸葛亮的吗?防有防门,曹操曾对司马懿有所防,曹丕救之,是曹丕不听曹操之言,故有司马篡权代魏,而刘禅听父之言父事诸葛亮,结果蜀国上下其心,民心融洽,再开蜀国盛世。大家看看诸葛亮的回答: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正如这对君臣的回答一样,刘备对诸葛亮信任犹如伯乐赏识千里马,英雄有用武之地,正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完全信任,诸葛亮的才能才发挥的淋漓尽致,水乳交融,西晋史学家陈寿说这是“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资治通鉴》的注者胡三省也认为:自古托孤之主,无如昭烈(刘备)之明白洞达者”。赵翼亦盛赞刘备托孤之语云:“千载之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
刘备时期人才济济,蜀汉势力一时达到巅峰,刘禅时期几乎用的都是刘备所遗留的老臣后将,刘禅自己提拔的只有一黄皓,黄皓宦官还专政,优劣一目了然,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刘备能百折不挠,得士也,刘禅坐江山而送江山,失士也。

3、独有的政治魅力仁义。
刘备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懂得仁义的重要性,所以他举事必以人为本。在北方任平原相的时候,刘平派刺客杀刘备,刘备不知而对刺客特别好。刺客感动到不忍杀害,告诉刘备真相而离开。这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刘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徐州危机,被曹操攻略,陶谦不看好自己的儿子,不看好其他的军阀势力,独看好寄人篱下的刘备,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献帝春秋记载:袁绍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深得民心!尤其是颠沛流离,屡次被曹操击败,但是刘备麾下仍愿意回归刘备,为之效力。其中关羽重回刘备怀抱,这被后世广为传颂。投奔刘表时荆州豪杰归刘备者日益多,曹操南下,荆州百姓东不奔东吴西不逃西蜀,北不归曹魏,独跟刘备南下,可见刘备深得民心!刘备也不负众望,宁可抱着必死之心,也不弃百姓,所以习凿齿对刘备这一举动深深褒扬:
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偪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诸葛亮、徐庶、伊籍、霍峻、向朗、黄忠、魏延、蒋琬及廖化等人,甚至于连庐江郡的雷绪,皆愿率领部曲数万人远来归附。庐江人不肯为当地统治者(曹操)效命,也不转投同乡人(周瑜就是庐江人)所在的东吴政权,却宁愿长途跋涉,向刘备靠拢。刘备攻占益州前,也是不主张立攻而失民心的,所以以后攻占刘璋时民心较稳,不见得百姓对其反感,刘备深得此道。刘备仁义待民,所以所到之处民心所向,未见有屠城与灭族之事。至于三国另2位君主曹操、孙权均不能免此。
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夷(张)邈三族。
冬十月,屠枹罕
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魏武纪》
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 -《吴主传》

刘备的军事能力:
     一读三国,三国读者多数以为是仁主,但不是一个以军事见长的将军。我不这么认为,试着分析下: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
瓚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
讨贼有功是指打赢敌人,这才叫有功,如果被贼打败,这就不是有功了,是有过。所以这次黄巾战役、下邳战役、抗击袁绍可算是刘备打战胜利了,其中数有战功可说刘备还是相当有一手的,否则哪来来那么多战功啊?杨奉、韩暹皆是护驾功臣,但投奔袁术后胡作非为,都被刘备灭了。赤壁战后刘备屡战屡胜,一路势如破竹光辉战史就不继续褒扬了。

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
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刘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曹操盖世奸雄,手下人多将广,但不是亲征,手下将军皆拿刘备没办法,每次战役都被击退,战败。前面我就分析过刘备在北方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不得谋士,起步低微,虽然刘备、曹操皆一时人杰,但众寡悬殊,以一智抗曹操众智囊,败属常理之中。这不足以证明刘备军事能力低弱,反过来这种悬殊战,曹操是刘备的立场,恐不见的也如此好过。陈寿评价刘备机权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这是欠公平的,曹操能以弱克袁绍,刘备能与孙权以弱克曹操北归,也都是有的,何必高抬曹操,贬低刘备?曹操自己就说过“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由此可见,在曹操心目当中,刘备的军事能力,应该是与其有一拚的。

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魏略》
“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传》

这些都从侧面证实刘备具有相当的军事能力不弱,甚至他们觉得败给刘备也不耻辱,曹操就深赞刘备是其一生的对手。
汉中之战,是刘备唯一与曹操实力最接近的一次。而这次实力相当,结果是刘备占据地利,打了非常漂亮的胜利战,虽然法正出谋划策功不可没,曹操战败后说:“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但曹操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充分运用众谋士的智慧,来取得战役的胜利,战袁绍用许攸计谋,战吕布用荀彧计谋,定河北用郭嘉之谋。战争本来就是智慧、兵力、将士、战术的结合体,刘备得势之后,羽翼丰满,曹操就再也没机会欺负到头上来了。我们看赤壁战后刘备、曹操还在世的时候魏蜀交兵,蜀多胜魏多败。
夷陵之战刘备亲征,蜀上将皆无,谋士如黄权者只一人,而孙权几乎倾全国之兵来抵御,智如陆逊、诸葛瑾,武如徐盛、韩当、潘璋、朱然等,兵力吴稍占上风,这样的败北也不全是刘备个人军事能力问题,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综上所述,刘备其人虽颠沛流离,转战四方,但其军事能力还是相当有1手,2国所忌惮,后人将他批评军事能力低劣,似乎太过。刘备诚然算不上第一流军事名将,但还是算厉害将军,不是普通匹夫所能抵挡的了得。

刘备的瑕疵:

刘备虽然有不少优点,但其人也是有瑕疵的,并非完美无瑕。仁君也有缺陷。
刘备借荆州这是千古公案,虽说刘备没有借荆州(详见拙文《借荆州之“迷”》,但其外交手段也不是很好,诸葛亮在荆州时能很好的处理这些事情,但诸葛亮入蜀后,关羽和吴屡次发生不愉快,刘备还亲自率兵从蜀入荆和东吴争夺三郡,对东吴势力过于强硬,人家虽然占着自己是同盟又有恩于你,你也不至于老不客气对人。导致后来关羽失荆州,自己倾国远征也失利。另外以言语不逊诛杀张裕,以他事诛杀雍茂,这些和曹操待孔融,孙权待虞翻没有两样。

先主常衔其不逊,加忿其漏言,乃显裕谏争汉中不验,下狱,将诛之。诸葛亮表请其罪,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鉏。”裕遂弃市。-《周群传》

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零陵先贤传》

刘备用人唯亲,过分重视亲人效应。关羽自大傲视凌人,这是他知道的,自己西进益州的时候知道调入援军,调入上将张飞、赵云、诸葛亮,却不知道得蜀之后巩固荆州,荆州兵力有限,关羽无良辅,攻击力度有限,防守力量也有限。倘若吴魏联合,关羽若主动出击,必亡之道。刘备久经沙场,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建安20年,孙权派吕蒙争夺三郡,刘备亲率军队来帮助关羽争夺,但建安24年关羽进攻襄阳曹仁,吴魏都做了充分迎敌准备,蜀却没有任何援助动静,即使关羽毁败不是死在刘备手里,刘备却托不了重大干系。另外孟达原是宜都太守,刘备把他派去和养子刘封一起守上庸了,抽空荆州后方,刘封又与孟达不和睦,导致关羽求援不援,都是刘备用人唯亲造成的不良后果,蜀国重大胜利后又一再散失土地。所以说封建时代的专制体制使任何一个开明的君主都具有两面性,刘备也不例外。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可能全部认同或全部批判,应客观的对待。

刘备的历史贡献:

1、英雄乐业,建立蜀国基业。
刘璋时期的益州混乱不堪,智能之士思的明主,张鲁割据汉中脱离益州,庞羲摇摆于巴西,时好时坏,刘备进蜀一举统一益州,兼有荆州部分,势力达到鼎盛。刘备建立的蜀国有别于其他军阀势力,是一个救世济民的集团,刘备打出的旗号是扶汉,是西汉的鼎盛那种统一的汉,不是汉末的腐败政府,如果刘备扶的是汉末腐败政府,那当然不值得肯定,刘备曾与诸葛亮多谈两汉之兴亡,“亲贤臣,远小人”是西汉所以兴隆也,刘备要的就是这种盛世的统一局面,所以终生为之奋斗。曾看到有不少人批评刘备集团势力专攻汉室宗亲,不算扶汉,其实荆州刘表不是投降派,刘表在世时就明确表达不降曹操,刘琮不孝,刘备打着刘琦的旗号,拨乱反正,占据荆州,以谓刘表在天之灵,并没有错。至于刘璋,暗弱无能,有一个肥沃的土地却不能好好治理好,说刘备入川夺蜀,现在有些人大以为不符道义,但天下大乱之时,本不是靠一种方法就能平定的。而且兼并弱小,进攻愚昧,用不合礼义的方法取得,再用合乎礼义的方法加以治理,这些行为都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在事定之后,赐给刘璋面积广大的封地,对信义有什么违背!今天刘备不去夺取,终究会落入别人手中。如果当学宋襄公仁义,而完全违背政治权谋,那刘备就甭想在乱世中创造出自己的天地了。前文我就论述过刘备要兴的汉是西汉的鼎盛统一局面,不是纷乱离时的割据之乱,刘璋据土扰民,不如让有能有德之士治之岂不美哉?!曾又有人批评刘备割据西蜀,妨碍统一,这是极其错误的说法。谁规定曹操就是真命天子,他才有唯一权力去统一中国?刘备蜀汉势力也在为其奋斗,终生不挠,竭尽忠诚,其实三国鼎立三国都有机会去统一中国,谁国发展的好,赛过经济,经济政治军事人才一体化,全面发展了谁都有权去统一中国。以事后历史发展看结果,乃马后炮,更重要的是,弱者应该有反抗的权利,只要有成功的机会,就不该放弃。前有秦灭6国先例,后有刘邦弱蜀抗楚霸王之成功例子,不过是时移势迁,六国自行兼并,互不团结,项羽虽说军事非凡,毕竟暴而寡恩,不会用人,故秦能灭6国,刘邦能灭楚霸王。而刘备的对手曹操、孙权,皆大智大勇之杰出人物,国力悬殊,彼此又都有很多人才,因此才会三分鼎立。

2、百折不挠精神和仁义
刘备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多次频临崩溃边缘,都能重新振作,毫不气馁,毅力非凡,这种不屈服不放弃的精神给后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榜样。仁义美名万古传,虽说基业只是三国之一,但刘备已经竭尽自身全部努力,从毫无凭籍到一国之主,鼎立三分,没有一定的本领、盖世英才是绝对办不到的。封建社会,君主本质上是剥削的,但百姓喜欢的还是实施仁政的仁君,是王道不是霸道。刘备集团爱民如子,危难时候从不离弃百姓,刘备有仁君之称,诸葛亮有贤相之名,刘备曾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主张尽人谋,肩负起拯救汉室的重任。所以越传后世,后世越感刘备仁义,从而有了“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的说法。


附录历史评价:
曹操:①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②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③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
傅斡: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
张辅: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刘巴: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诸葛亮:①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②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裴松之:臣松之以为蜀与汉中,其由脣齿也。刘主之智,岂不及此?将计略未展,正先发之耳。夫听用嘉谋以成功业,霸王之主,谁不皆然?魏武以为人所教,亦岂劣哉!此盖耻恨之馀辞,非测实之当言也。
陆逊:刘备世之枭雄。
陈寿:①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② 昭烈皇帝体明叡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兆民欣戴。奉顺符谶,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诞膺皇纲,不坠於地。万国未定,早世遐殂。
刘德然父亲: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周瑜: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刘备以枭雄之姿,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陶谦: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吕布手下:备数反覆难养,宜早图之。
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偪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赵戬:刘备其不济乎?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
裴潜: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杨戏: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锺,顺期挺生,杰起龙骧。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乾坤复秩,宗祀惟宁,蹑基履迹,播德芳声。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
钟会: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中更背违,弃同即异。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华阳国志》:汉末大乱,雄桀元丰、钱、廖本作桀。他各本并作杰。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韩、马、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逾万计,叱吒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而魏武神武干略,戡屠荡尽。于时先主名微人鲜,而能龙兴凤举,胤汉祚,而〔与〕吴、魏【与之】鼎峙。非英才命世,孰克如之。然,必以曹氏替汉,宜扶信顺以明至公。还乎名号,为义士所非。及其寄死,何本作命。顾观光校戡记亦作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陈子以为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
彭羕: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致治。
吕凯:先帝龙兴,海内望风,宰臣聪睿,自天降康。

[ 本帖最后由 赌侠 于 2010-1-2 13:5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赌侠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351150
注册 2009-12-19


发表于 2009-12-29 12: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宇文骁 于 2009-12-28 23:07 发表

那是演义吧
历史上是"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

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先主传》

不是演义,是正史所明载的曹操对刘备的评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赌侠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351150
注册 2009-12-19


发表于 2009-12-29 13:4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ingbo011 于 2009-12-29 13:28 发表
不就光打下 刘璋 一个西南小军阀的地盘  就想逐鹿天下么

刘璋势力地处益州,蜀道崎岖,易守难攻,不是普通人能消灭的了得,再说益州乃十三州之大州,若按面积来算1个益州顶好几个小州。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9-20 19: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68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