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为何两宋统治者都喜欢“议和”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宋不是打不过辽,更不是打不过西夏,而是攻不足、守有余。没法像汉武帝那样毕其功于一役,最终只有和是最佳选择。因为当时的形势就是谁也吃不掉谁,这是和的基础。

不过对西夏不是这个关系,北宋若不灭亡,西夏早晚要被北宋蚕食至死的,只不过需要时间。

澶渊之盟是个很成功的模型,百年和平不是盖的。


PS:我觉得议和是个政治上的进步(前提是大致平等的议和)。在战、降、走、死之外,提供了更温和的选择,也是造福大众的选择。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3-7-20 22:2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naniwa 于 2013-7-20 22:47 发表


阁下能明此理,吾心甚慰

先用不着欣慰
我从来就认为如澶渊这样的平等和约是有益的,既解决了争端,又免却生灵涂炭。双方都有妥协,虽然宋朝妥协多一些,但长远来看还是值得的,因为如果两国保持敌对关系的话,宋朝方面花的钱会多得多。双方又能互相尊重,和议之后两国君主称兄道弟,双方有啥喜事和丧事都互相通报,两国君主保持通信,跟现代的正常邦交别无二致,在那时能做到这点难能可贵。
但说绍兴和议,就基本上是卖国条约了,是政治和外交上的无能表现。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3-7-21 10:3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3-7-20 21:20 发表
这种杯具根源就在于宋朝统治者那种做贼心虚的心结造成的

太祖从柴家手中偷来的江山,太宗从哥哥侄子手中偷来的江山,英宗从孤寒伯父手中偷来的江山……

加上无险可守的都城,无防可依的北方防线

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才会造就冗官冗兵冗费——既贿赂又提防,高薪养着又要把他们架空

英宗那个也拿来说事就太牵强了吧?

所谓的不安全感,不是赵宋的不安全感,而是全天下的不安全感,尾大不掉军阀混战,遭殃的又岂止是皇家?

赵匡胤是蹿升上来的殿前都点检,可以说在后周军中是个小字辈,何以篡位之后号令天下初李筠和李重进外所有节度使都臣服?并且后来收兵权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阻力?因为大家都不想这样了,管他谁是皇帝,只要结束大家手里都有兵,互相猜忌和争夺的局面就行了。这种变革是顺天应人的,就是因为大家心里都有不安全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41 阿巽 的帖子

濮议也就是个插曲,与北宋基本国策和命运没啥关系。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9 21:3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50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