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不想驳了,直接转一段。
岳飞有害论者举出龟山会议中岳飞对张浚北伐征讨伪齐的计划坚执不可的记载,称岳飞“被当时的主流舆论认为不愿意与朝廷合作。”事实如此吗?且不说这条仅见于《三朝北盟会编》,收录在绍兴七年下的记载“在时间和情节上的讹谬,已无须另作分析和说明了”(王曾瑜《岳飞和淮西之变》),就说这条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能得到岳飞有害论者想要的答案。所谓龟山会议,如果存在的话,是张浚“欲征刘豫”而召集四大将进行军事磋商的会议。会上四将意见不一,岳飞坚持反对。作为会议性质本身,讨论军事问题,就应该有从军事出发的不同声音发出的空间,否则就是直接命令了,何须开会讨论?而岳飞坚持不可,也是从军事角度出发的。岳飞和张浚的意见冲突究竟在哪,其实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里。同年三月“飞谓豫不足平,要当以十万众横截金境,使敌不能援,势孤自败,则中原可复。张浚不以为然。”张浚力主北伐征讨刘豫,而岳飞认为“豫不足平,要当以十万众横截金境”认为应将矛头对准金。这是对北伐在军事战略上的分歧,而之后岳飞向高宗上《乞出师札子》,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军事战略,获得了高宗的首可。这就是所谓“龟山会议”岳飞反对张浚北伐的前因后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事情的本身是岳飞与张浚在北伐军事战略上的分歧。而岳飞有害论者本身对于这段历史的全景和脉络没有基本的认识,在大量史料中捡取一条自己认为能支撑自己观点的就拿来给岳飞扣“不愿意与朝廷合作”,更加显示出他们在史料处理使用上的根本外行、对历史事件把握的无能和先有观点再找证据的错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