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一败如水——唐、蕃河陇百年战争解析, 大唐惨遭吐蕃蹂躏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这样的争论可以休矣。
一朝一代之强弱,岂是一成不变的?武备充实,方略得当之时便强,反之则弱。

不具可比性的东西就不要比了。

由于自身条件不同,在攻防上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同,战斗力本就不是一个绝对值,同样一支军队换个条件可能就大打折扣。你让契丹女真人下马跟宋人步战试试?不被打得吃屎才怪。但是人家战斗力就体现在骑兵上,你把人家都强行改为步兵然后说人家战斗力不行,不公平。同理,你把宋人的弓箭没收,只准用刀枪,他们也基本上就可以直接拿刀抹自己脖子了。君子馆之战就是天冷得弓都被冻硬了,拉不开,宋军败得那个惨啊。
宋因无马,以步兵大阵在平原上对抗骑兵,不能不说是一种壮举,其战斗力被历代史家因表面战绩的关系所低估也是事实。而宋的大阵,被自诩军事专家的各路人等诟病,批为死板教条,并上升到皇帝想要控制武将的高度,这些论点都是看表面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简称脑补。他们没有看清此时宋军除了研究步兵阵法之外已别无选择的事实,也并未看到摸索中的阵法逐渐取得效果,取得了很多关键战役胜利的事实。
楼主的一个论点是对的,宋军若真是战斗力很弱,就其所处的环境而言,根本活不了几天。你看徽宗时期高俅典禁军,武备废弛,结果真就是现世报,直接灭亡了。就北宋所处的环境,尤其是地理环境,真的是松懈一点就危险。南宋在这一点上都比北宋有优势。

然而宋军战斗力被低估,却不是跟其它朝代比较的理由,这个东西影响因素太多了,完全就是一本怎么算也算不明白的糊涂账。

PS:
to 楼上。史料的信伪不是你觉得不可信就不信的,了解一下西夏的军事动员制度再来探讨这个问题较好。西夏中后期动员极其疯狂,确实是全民皆兵的意思,十丁取九是常事。经常是一个不大起眼的局部战役,就出现50万70万这种天文数字,结果却常常是被宋军击溃了,所以所谓的“精锐”倒不见得,但人数还真是这样。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3-6-20 16:0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61 humi100 的帖子

我说的是常规动员,不是特殊时期动员。

北宋是募兵制,不可能动员出千万来,兵员最高时期是禁军80多万,加上厢军不到150万,已经都没钱养了,再动员就得把皇宫卖了。

你说是50万壮丁也对,但人家壮丁就是兵,本来就是全民皆兵,就看征召不征召你。而汉人务农桑,你把农民抓来没怎么训练就送上战场才叫抓壮丁。西夏男孩10岁就登记造册,时刻准备着上战场,15岁就可以征召。所以两者不能用同一概念衡量。

记载表明元昊时期西夏就有37万正规军,另一记载说50万,但前者是根据精确记载累加的,后者是泛泛估计,所以取前者,但并不代表后者就一定是夸大,因为前者的累加是有可能有遗漏的。而到了西夏中后期,兵役年龄从15~60延长到15~70。因为当时西夏三面受敌,经常“十丁抽九”,故而常规动员就有60~70万。特殊时期一次局部战役就有动员70万的记载,当然这个数字我还是表示怀疑的。但怀疑归怀疑,不能直接证伪。

另外西夏人口极致20万户一看就是现找的利于你论点的文章,而没有真正研究,现在学界一般认为西夏有30万户(帐)左右,人口在160万上下,上不超过200万,下不低于120万。当然这是根据几个时期记载的估值,不同时期会有增减,但幅度不会太大。这应该是最靠谱的说法了,其实还有400万、900万的说法。若真有900万,以西夏的动员制度,常备军70万都算是少的。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3-6-21 11: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大将文钦 于 2013-6-21 12:29 发表


不是说据历史资料记载及学者考证宋代人平均寿命为30岁吗?和宋同时期的西夏平均寿命也应该差不多吧,既然平均寿命为30岁,上哪里找那么多六七十岁的人?

古代平均寿命取样不普遍,参考价值有限,别的不说,古人死的最多的是孩子,连帝王家庭,生10个能有6个活过成年都算好的。年幼夭折那么多,平均寿命能高得了么?

况且常备军的增加除了兵役年龄的延长,更主要的是抽丁比例更大,以往二丁抽一,变成十丁抽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3-6-21 13:47 发表



全民皆兵也不是全民同时是兵,

尝在西界掌兵,言其精兵才及八万,余皆老弱,不任战斗

正规军三十七万,拿什么养?

能拿出来作战的部队也就八万人。后期扩军到十万也就极限了。一般算兵力,敌对势 ...

西夏、契丹虽已封建化,但谈到养兵这个问题上,人家可不需要花费宋朝那么多钱,人家生来就是兵,军需主要靠自备和抢掠,不像宋朝一切军需都是朝廷置办,这个你不会不知道吧?

至于有多少是精兵,不是我争论的问题,精兵的标准没有设定,山遇说才八万,但他的标准在哪里?另外他的主观目的是否影响了他的判断?

元昊的37万,这个是没什么好争议的,各个地方部署的军队的具体数字都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3-6-21 13:47 发表
宋朝的部队,你要把义勇,后勤什么杂七杂八的人算上,你看有没有1000万。.

你可真敢吹。

是不是前面不小心说大了,现在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没必要,我不纠结你一时的误估。

厢军就已经是后勤部队了,你还要什么后勤?厢军平时干的就是修桥补路的活。当然还有乡兵和番兵,但人数很少,番兵只有熟番的聚居区有,乡兵也是边境为主,还有战时可能会征用一些民夫,按1兵3夫的比例,以宋朝出兵最多的战争算,一次也超不过70万,没有战事时民夫就是农民了。

我说的宋军80多万禁军是仁宗庆历时期的峰值,其它时期都远远小于此数,一般是60万上下,加上厢军也就100来万。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3-6-21 14:0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3-6-21 16:03 发表



余皆老弱,不任战斗

连战斗都不能的,和农民扛把刀就上战场壮丁有什么区别?

生来是兵也要事生产,他生产的时候,你也算兵?

把是个成年男人都算上,你说西夏有50万没问题,但兵力50万纯属扯淡。

不是你觉得扯蛋就扯蛋,你咋知道人家生产去了?
先不说山遇过的“不任战斗”是否夸张,就算是不任战斗,是兵就是兵,凭啥你说不是就不是?
北宋末年军备废弛,更没几个能任战斗的兵,难道你还能说北宋兵力为0?
不管是信还是不信,都要通过论证,而不是通过主观感觉。

你前面质疑西夏兵力,我还可以跟你认真讨论一下,毕竟那时还没太露怯;后来你弄个北宋能动员1000万出来,我觉得还是算了,你这种不读书还自以为是的,说也白说。你继续硬撑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23: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35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