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注意的是10万大军并不等于10万人。如果加上随军牲畜的用度,为了保持战斗力牲畜要喂些粮食的。例如战马,虽然没有古代的数据,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骑兵部队标准配置为一匹马一天要8斤草6斤料,也就是粗粮。如果加上随军牲畜的用度,不见得离谱。另外,出米率也是个问题。如果按照三成出米率计算,就是说9万吨粮食最后只有不到三万吨米,平均一人270公斤。他这篇确实是有点不太详细,但从后面陴麦的注释看还是意识到了出米率的问题。我查到的出米率,唐朝时赋税是按照30谷14米,也就是略低于50%计算的。这么估算一番,邓艾屯田时的描述为平均一人420公斤,如果考虑到随军牲畜的用度,加上存储晾晒等损失,并不离谱。
第二个问题,这个恐怕没错。唐朝田制复杂些,但也是一户约80亩土地。唐朝一亩为580平方米,略大于汉魏时期,换算过去正好100汉亩。另外有个记录,唐朝时期因为长安洛阳附近人口稠密,农户不能保证80(唐)亩土地,只能保证40亩,引起农户逃亡。显然一户也需要这么多土地才能生存。一户100汉亩的估计应该不错
关于出米率,古代的难道就那么低?没有调查过,现在的稻子,出米率在80%左右,包括10%左右的碎米
第二个问题只所以怀疑,主要是我也从农村出来的,在全手工操作的情况下,一户人家开垦70亩的土地我很难想象,如果算上双季水稻等,我更无法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