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红楼意绪(12。13更新)
性别:女-离线 贺兰拍马
(生狂门前行走)

赵国公主
枢密直学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东将军
好贴 21
功绩 921
帖子 4166
编号 34904
注册 2005-3-21
来自 有竹园瞻奥居
家族 DECEPTICON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和湖湖一样,在国内时我的床头摆的书里总有一本《红楼梦》,累了困了闲了无聊了就不时拿起来翻两页。从初一第一次在同学家看完三大本,到高二时第一次用零用钱买下岳麓版,再到现在电脑里存的电子书,已经说不清看了它多少遍,似乎永远也看不厌,自己也不知为什么这么喜欢。

只是有句老话说的好,“少看三国,老看红楼”,随着年纪和经历的增长,对人世人性的认识渐渐在辛酸痛苦中得以丰满。当我再回头翻看那些文字,感受便更深一层。这已经不只是动人的故事,精彩的文字,而是作者一字一泪,一字一血的凝结,这些都是懵懂少年无法体会到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仅仅是重新体味这首诗,就可催人泪下,那种滋味委实无法言语。

其实研究红楼的文章从来就不缺,我读书并不多,勉强打着红迷的幌子,水平还够不上研究二字,也不打算讲什么深奥的理论。只是看了湖湖和幻幻的笔记,所以有些心动,总想写点什么。红楼对自己影响至深,早已不仅限于诗词的引导方面。如今重读之余,将一些散乱的思绪体会,三言两语记录下来,所谓我思即我在,那么这多少也算一点小小的安慰,于红楼没有白读,于人世也没有白活。

是为序。


附:
金缕曲 步落叶兄韵重题石头记

芹圃何痴者。
纵龙蛇、呕心十载,风流挥洒。
犹恐情多书不尽,空负琴棋诗画。
悲共喜、指间倾泻。
此味个中谁识得?剩而今、满纸荒唐话。
争一梦,不须价。

前盟旧约休牵挂。
叹红尘、穷通起伏,流云隙马。
镜里朱颜坟头草,徒惹芸芸涕下。
又铮骨、嶙峋一把。
翻悟行行皆是血,忍余年、青史寒光射。
但长啸,人去也。

(2005年2月)

[ 本帖最后由 孤狼在途 于 2006-4-7 04:13 编辑 ]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贺兰拍马
(生狂门前行走)

赵国公主
枢密直学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东将军
好贴 21
功绩 921
帖子 4166
编号 34904
注册 2005-3-21
来自 有竹园瞻奥居
家族 DECEPTICON


忽忽的话极有道理,俺也觉得高应该看过后四十回原稿的零散残篇。况且高所续至少是悲剧结尾,比之其他的续红楼、后红楼梦之类高明很多了,不是没有长处的。
不过还是有很多地方受不了,别的姑且不论,黛玉后来论八股的那一段着实恶心。。。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贺兰拍马
(生狂门前行走)

赵国公主
枢密直学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东将军
好贴 21
功绩 921
帖子 4166
编号 34904
注册 2005-3-21
来自 有竹园瞻奥居
家族 DECEPTICON


发表于 2005-12-13 23:1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脂本第三回回目作“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脂砚斋读到此,不觉提笔批道:“二字触目凄凉之至!”可见是心有所感。历来关于脂砚斋的身份有多种猜测,但无可否认的是他/她对曹府当日生活场面和经历都十分熟悉,甚至很多时候也参与其中。有人认为他是一位女子,从小与曹公相熟嬉戏过,并且是湘云和黛玉的原型。从诸如此类的批示来看,这样说的确不是没有道理。若果真如此,脂砚斋可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奇女子了,也当得曹公如此写她。
后来普及本的回目不知因何而改,也不知是否曹公所改,或许觉得收养二字过于凄凉也未可知。只是改后的标题“夤缘”二字虽讽刺意味明显一些,那“抛父进京都”几个字读来依然叫人伤心倍至。脂砚斋若见着这回目,怕是还要落泪的。一叹。

却说雨村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号张如圭者。
红楼梦里有许多带谐音的人名,这也是一处。如圭者,如鬼也。即也不是什么好人。曹公构思之妙,大至故事框架情节,小至这些细梢末节,确实令人惊叹。似我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写一帖简单的读书笔记也头痛不已,真难为他辛苦十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遥想当年,不知曹公须发为这部旷世巨作白了多少?加上性情家境的缘故,一代才子最后穷困潦倒的去世,想来不觉鼻酸。

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书中对如海着墨很少,这番言语却从侧面刻画了他,相比作者直说如海是个怎样怎样的人,这种写法更巧妙,也得小说笔法。“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预为筹画”,“不劳尊兄多虑”,这些话都可见如海为人,知恩图报,待人真诚,且有礼有节,办事清楚聪明,也肯为他人着想。
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又俗话说女儿像爸爸,林如海的身上的确也有黛玉的一些影子。很多人一提黛玉就是小性儿,动不动就哭,爱刻薄人,简直没一句好话。试想曹公若当真要写这么一个糟糕的女主角,怎会笔下处处如此敬她爱她?看一个人,是不可看其表面的,对于红楼中的人物,更加不能浮光掠影,想当然耳。
黛玉之聪明是不用说了,天生的才女。办事也有条理头脑清楚,后文曾提到她向宝玉说及闲时为贾府筹算收支之语。若不是亲戚不方便插手,身体不好等情况,大约探春帮忙管理荣国府那一回也会有她一份。黛玉之待人真诚,肯为他人着想,也处处可见,比如宝钗差老妈妈送雪花洋糖与燕窝来,她便对那老妈妈说“耽误你发财”等语,又赏五百钱打酒吃,哪里真的刻薄下人了?若真是目空一切不与下人亲近的,紫鹃也不至于和她好成那样。且与宝钗探春一比,黛玉还是属于比较单纯而少心机的(心机并非贬义)。至于爱哭,感情之波折、寄人篱下的处境,这一切能叫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子不经常落泪伤感吗?世人之误解黛玉,误解曹公苦心,才真叫人为之一恸。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不忍弃父而往”,可见黛玉纯孝。想我今与父母家人相隔万里,不仅不能照顾他们,还在学业生活等很多事上让他们操心烦恼,比起黛玉,相差太远。这时想起,不禁暗中恻然。
又,上无下无两句后甲戌侧批道:“可怜!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想想果然可怜。我虽无兄弟姐妹,幸而从小一直在父母长辈环绕中长大,比起黛玉,不知幸运多少。再叹。

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
第一回既写过雨村性情豪爽潇洒,这里是借贾政再提而侧画。甲戌侧批里认为“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虽政老亦为所惑,在作者系指东说西也”,实是真知灼见。雨村本一奸雄,岂会是尖嘴猴腮一见便似奸诈狡猾的小人物?自然有“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之类英雄处。可笑有些小说电视剧坏人一出场便面目狰狞或相貌猥琐,脸谱化到让人受不了。这便是能者与不能者的区别。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记得这一篇从这里开始后的段落,曾在课本中作为课文出现过,现在不知还有没有了。甲戌侧批道:“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其实以前没见过脂批时,读普及本也是这感觉,从这一回开始便好看起来。所以读的时候,往往不耐烦的略过前两回。虽说正文有别,但作为一本旷世巨作,须知没有一处文字是废墨。可惜一直要等到年纪比较大的时候,才能多少领略前两回的一些妙处。红楼,确实是需要也值得多读多体会的。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说的俗些,连看大门的都“华冠丽服”,可以想见贾府之富贵尊荣了。“敕造宁国府”,这里暗描了一下贾府祖上的功勋基业,好看!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细读这几句,豪门大户之家礼数严谨,高下分明,可见一斑。未经过是事之人如何写的出来?可见后文贾母所批戏文中世族大家的小姐“都只紧跟的一个丫环”,总是没甚阻碍就可与外面的年轻男子私下见面,确实有其荒唐不可多信处。要当真瞒过上上下下这许多眼睛,却是谈何容易?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这段描写毫不费力,简单明白,却可知的的是这样人家出身。插屏与鸟雀语,亦如亲见。否则此等大族之家莫非只得房样子乎?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活画了一笔,似见其景。且里头通报亦是大家之礼,如何能自己直走进去?无怪甲戌眉批道:“此书得力处,全是此等地方,所谓“颊上三毫”也。”

(这一回可感处极多,故分两帖细写。待续。)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贺兰拍马
(生狂门前行走)

赵国公主
枢密直学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东将军
好贴 21
功绩 921
帖子 4166
编号 34904
注册 2005-3-21
来自 有竹园瞻奥居
家族 DECEPTICON


发表于 2005-12-15 08:2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kesin于2005-12-14, 14:47:51发表
好阿,只要你们不怕冷  

自然知道宝玉踢袭人属于误伤,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即使是怡红公子心中的女孩子们也是分为三六九等。

俺只是想说明,曹公写人都是立体真实的,好人不一味好,坏人不一味坏,即使小性刻薄的人也会有宽厚大方的时候。作者对黛玉的小性是喜欢还是有别的想法我觉得还可以商榷,即使他喜欢未必所有人都喜欢,对不?硬要说成是待人真诚宽厚恐怕就不太对了。

黛玉情情,宝钗无情,要比主仆感情宝钗自然及不上,这一扯恐怕就要扯远了  。

俺不是硬要说黛玉真诚宽厚。
不错,俺承认黛玉是有小性儿,性格是有缺点。但俺上面的意思主要是指,很多人认为黛玉只会小性儿刻薄人,说的黛玉好象一无是处,所以才那样反驳,“很多人一提黛玉就是小性儿,动不动就哭,爱刻薄人,简直没一句好话。试想曹公若当真要写这么一个糟糕的女主角,怎会笔下处处如此敬她爱她?”KESIN兄MS没有仔细看俺这两句话啊  
而且进一步说,黛玉待人真诚是肯定的,真诚才会有情。而俺并没说她宽厚,只是说她待下人并不刻薄,不是人所认为的目无下尘。湖湖说宝钗才是真正的目无下尘,俺很同意。宝钗的表面为人宽厚,但是等级思想比黛玉明确的多。
推荐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贺兰拍马
(生狂门前行走)

赵国公主
枢密直学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东将军
好贴 21
功绩 921
帖子 4166
编号 34904
注册 2005-3-21
来自 有竹园瞻奥居
家族 DECEPTICON


不好意思,这个坑暂时得放一放捏。。。
1月到2月初是最忙的时候,考试和论文特别多,目前还有两场考试一篇论文。。。等考完再接着填:)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8 02:4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80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