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载)马服子赵括, 赵括不是纸上谈兵,赵王也非用人不当!而是接近白起水平的上将
性别:未知-离线 戊雅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95
编号 34829
注册 2005-3-18


发表于 2005-12-23 00: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jz99s1于2005-12-18, 22:06:56发表
知子莫如父母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乃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结合这篇文章,我是这么理解这段话的:
1,赵奢认为赵括看问题太简单,没有经历死地的逆境,他的性格和态度不适合带兵.
2,赵母认为赵奢喜欢结交朋友,厚待军士,上下爱之,可以共患难.赵括太有傲气难以接近他人,军士只是敬重他的才气,和他的父亲不大一样.

========================================
不过很不理解这个文章说的

赵括回家后,准备出征。其母让赵括多向赵王求赐安家。以往赵奢与赵括战胜归来得到赵王的赏赐后,多会分给军中将士,父子二人对钱财并不看重。赵括不解,问其母。括母说,你此次出征,指挥的部队不下百万,赵国的一半军队都听你的调遣,这不能不让赵王担心。而且上党地区自来是天险,足以自立,你手握重兵在此,日久,必然会有人向赵王献谗。秦赵决战,秦国必然是武安君白起与你决战,胜负当在伯仲之间。败则,吾家不存。胜则,冲天之功,必为赵王忌惮。你父子盛名已久,早已遭人嫉妒。你多向赵王求赏,置办家业,替子弟求封;而你须孤身出征,家中子弟尽留邯郸,以此示你恋家必归之意。君王历来不爱贪名的将军,你父亲好廉名,结果群臣对他多有排挤。让你求财自污,实属无奈。如此巨战,实际上已难以分辨胜负,全在评判者的侧重,因而必须要赵王不疑才行。赵括依其母言。括母又向孝成王贬赵括,劝赵王不要让赵括为将,以此来试探赵王对赵括的任用决心。见赵王用赵括之意已决,便诱赵王许诺无论赵括胜败,与其家人无关。赵王同意了。
========================================
莫非是她母亲制造的反间计,故意制造赵括借口不让赵括上战场.

恩,挺有意思的。



就像王翦带兵六十万,不得不求田问舍,让秦始皇放心。

“败则,吾家不存。胜则,冲天之功,必为赵王忌惮。你父子盛名已久,早已遭人嫉妒。你多向赵王求赏,置办家业,替子弟求封;而你须孤身出征,家中子弟尽留邯郸,以此示你恋家必归之意。君王历来不爱贪名的将军,你父亲好廉名,结果群臣对他多有排挤。让你求财自污,实属无奈。如此巨战,实际上已难以分辨胜负,全在评判者的侧重”

呵呵就是这段,让我想起 战国策里的很多智囊

作者对此也很有见解,这是文章的唯一的看点。


其他小说似的描写,并不看好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0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3 07:1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1.01989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