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宋辽二十五年战争述评(四)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宋辽二十五年战争述评(四), 雁门、瓦桥关诸战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756159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1
发表于 2005-7-1 13: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两种说法争的就是这次战役的主要功劳是谁的问题。而杨业战后因功迁升为云州观察使,说明不论绕道夹击是不是他的计策,他在此战中都是立了大功的。至于潘美在此战中的是否发挥重大作用,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笔者更倾向于后者的说法。
-----------------------------------------------------------------------
我也同意张节度的意见,一手资料长编记载潘美作为指挥官参加了雁门战役,也就是说雁门战役的实际指挥官是潘美,宋史杨业传没有提到潘美,但是查阅潘美传,t太宗纪,也可以看到指挥官实际是潘美。
宋史潘美传记载“美尝巡抚至代州,既秣马蓐食,俄而辽兵万骑来寇,近塞,美誓众衔枚奋击,大破之。封代国公。”
宋史太宗纪记载“癸巳,代州言宣徽南院使潘美败契丹之师于雁门,杀其驸马侍中萧咄李,获都指挥使李重诲。”
长编记载“癸巳潘美言自三交口巡抚至代州敌十万聚众寇雁门令杨业領麾下数百骑自西陉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与美合击之敌众大败杀其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多罗生禽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获铠甲革马革马甚众”
宋史,长编,宋会要,是北宋历史第一手资料的三大巨头,宋会要手头还没有,但长编,宋史看来都是支持潘美是雁门战役指挥官说法,长编更是直接了当说杨业绕敌后也是潘美的命令。所以潘美才是雁门战役实际指挥说法是比较可信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756159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2
发表于 2005-7-1 13:4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现在不知道宋会要说法如何,续通没有提到潘美,但续通是2手资料,不能和会要,宋史,长编一手资料并论,如果会要没有证据,那么第一种说法应该基本可以摈弃。至于第一种说法的我以前也没听说过,希望能得到张先生的指教点明一下第一种说法的出处。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756159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3
发表于 2005-7-2 10: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对了还有东都事略查了一下,东都事略潘美传记载也证实了潘美作为指挥官参与了雁门战役,看来所有的一手资料笔记,都证实了潘美才是雁门战役的指挥官,除非我手头没有的宋会要另有说法,否则基本上可以盖棺定论了。
现在网上有大量所谓“真相”“事实”之类的文章但往往却并非真相,而这类文章上来的通病就先是痛扁一下所谓“**演义”,然后写一段所谓真相,而其实自己往往找上一段传说,或者宋史,也不找旁证,真相就破壳而出了,反而给人更大误导。
敬佩张节度的敬业,列出了多种说法,而不是简单的乱下结论,抄书,评论也尽可能客观公允(当然这一点没人可以绝对做到),宋辽战争系列确是精品,翘首期待后边的能快些出来,一饱眼福。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756159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4
发表于 2005-7-4 20: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更期待张节度的遂城战役,此战也是值得推敲,我在军事论坛写了[杨家将,羊山,雁门战役略谈]文中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认为此战可能是宋辽最大规模的一场精彩的骑兵大会战。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756159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5
发表于 2005-7-6 23:3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那个论坛http://www.fs7711.com/bbs/很不稳定,就干脆贴出来吧,瞪眼兄多加指点,老实说虽然写了三稿,但还是不能完全说服自己,文章主要是李焘对羊山战役(遂城战役)观点的介绍,和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并对雁门战役加以澄清
---------------------------------
杨家将的杨延昭可谓家喻户晓的名将,小说杨家将更是脍炙人口的小说,当然小说不是真实的历史,国人比较喜欢批判小说标榜正宗历史的,于是关于杨延昭的真实历史也可以说是满天飞,关于杨延昭的著名战役羊山之战网上也到处都是,偶也看了不少,对于此战基本是这样描述的我摘录一段柏杨的文章"现在该介绍宋王朝啦......中国文化如果有如此灵性,我们不是今天这种局面矣。举一件小事来瞧瞧底牌吧,史书上说,杨业的儿子杨延昭先生,和另外一位同姓不同宗的杨嗣先生,二人在羊山镇,埋伏重兵,大败契丹....."
再摘录一段网上流传的题为[真实的杨家将]一文“咸平四年,辽国又南下进攻,杨延昭在羊山埋伏精兵,自己率领部队与辽军交锋,将辽军引诱在伏击圈,与伏兵一起夹击,辽军大败,阵斩辽国大将。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他和当时另外一位边防骁将杨嗣,并称为二杨”
再看看[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一文中的记载“ 咸平四年冬,契丹再发兵寇边,杨延昭与杨嗣共守保州,设伏兵于遂城西北之羊山,待辽军攻城,即以少数骑兵自北诱之,且战且退,至羊山下,伏兵四起,尽歼辽军。杨延昭以此功升任莫州团练使,这就是著名的“羊山之伏”,当地居民为纪念这一胜利,因改羊山为杨山,或曰“藏兵山”。
可以看到对于此战说法基本雷同,那就是二杨特别是杨延昭是羊山战役的主要人物。
近来看了长编,发现李焘先生倒是对此战有些与网上不同的说法,虽然李焘是古人倒是比现代人更为较真。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就此简单谈一下。首先柏杨也好网上的一些文章也好,把杨延昭列为羊山一战主角,当然这是有依据的依据就是宋史杨延昭传,“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且战且退。及山西,伏发,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宋史纪录“是冬”说的是哪一年冬天呢?是咸平2年,3年,还是4年,我认为如果单从宋史杨延昭传记载来看发生在咸平三年冬,因为在战役记载前有一句“时真宗驻大名“看来应该是真宗在大名的这一年,查阅真宗的纪,那一年应该是咸平三年。李焘查阅了宋的资料也写的是咸平三年冬,但是问题来了,李焘认为从辽方资料看这一年的冬天没有宋辽大规模作战并且宋朝“获其将”的战役,所以认为很可能是宋的方面资料有误,并提出假说一:所谓羊山战役可能发生于咸平2年或三年春而不可能是三年冬,该战可能就是中山战役,此战由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王汉忠指挥,宋史记载“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宋代一些资料把此战也列为咸平3年冬,李焘认为也有问题,此战应该也在2年或三年春)。
然后李焘又接着提出假说二,认为可能是往后退一年。羊山战役发生在咸平4年冬。我查了宋史咸平四年冬天羊山的确有一场大战,不过杨延昭并非主角。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756159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6
发表于 2005-7-6 23: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也倾向于假说2认为比较合理长编51卷记载吕蒙正上奏说道:“威虜秦翰等聞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756159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100
编号
34743
注册
2005-3-16
#7
发表于 2005-7-7 00: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当然也不排除杨延昭传羊山战役,的确是由杨延昭担当主角,并指挥的独立战役,但咸平2年冬到3年春短短的时间里杨延昭和王汉忠分别俘获敌人高级将领可能性不大,李焘也正是对此提出了质疑,而咸平4年冬羊山2次大战可能性也很小,所以由此看来仅仅二杨参与并指挥了独立的羊山伏击战我个人认为可能性不是很大。李焘似乎倾向于羊山战役发生在咸平3年春天,有可能和中山战役是一战。但我查阅了宋史,杨延昭传的羊山战役描述的伏击和王汉忠中山战役所描述的敌军不战而逃的作战过程相差太大,倒是和李继宣传描写的咸平四年冬羊山战役相似,所以我认为杨延昭传的羊山战役实际发生于咸平4年冬天可能大一些,而咸平4年冬天的羊山大战,其实就是威虏军之战(遂城之战),证据如下:长编51卷记载吕蒙正对遂城战役(威虏军战役)上奏说道:“威虏秦翰等闻贼在西山勇於先登率兵而出......"与宋史李继宣传羊山战役记载符合,而宋史王显传的遂城战役也和李继宣传的羊山战役发生地点时间非常吻合,所以肯定为一战。
如果以上推测成立那么该战宋军阵容应该大致如下:指挥官王显,副指挥王超,战役参加的有杨嗣,杨延昭,镇、定、高阳关前阵钤辖魏能,秦翰,李继宣,张斌。
当然对于杨延昭传的羊山之战就是遂城之战还有不能解释的地方,那就是杨延昭的团练使是在遂城战役前晋升的,宋史记载这是因为羊山战役,如果是怎样的话就否定了杨延昭传的羊山战役是遂城战役,我考虑可能宋史有误杨延昭晋升可能是因为参加了咸平2年或三年春的中山战役,而后宋史错误的把杨延昭参加的咸平四年的羊山战役提前到了咸平三年冬,把杨延昭参加遂城战役的事迹和中山战役混了起来,认为羊山一战后得到了晋升,而实际应该是中山战役后晋升的,当时真宗恰好在大名,很自然的会给与很大赏赐。
李焘接着又作了大胆假设威虏军战役可能就是张斌的长城口之战宋史记载“甲寅,北面前阵钤辖张斌,与辽师遇于长城口。时积雨,辽人弓用皮弦皆缓湿,斌击败之,渐近界首,辽伏骑大起,而三路统帅未及进,前阵兵少,为辽师所乘,退保威虏军。”而王显传描述“契丹入寇,前军过威虏军。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很相似,时间也很接近,王显所奏为前阵破敌,张斌也属前阵部队,张斌获胜为十月十六奏捷为十月二十三,何承矩奏捷为二十五,王显奏捷为十一月九,所破敌人番号,杀伤人数都相似,而且李焘认为有资料显示李继宣羊山之战和张斌长城口一战是同一天。
但我认为长城口战役和羊山(遂城,或者威虏军战役)还是两战可能性大,第一从李继宣传描写上看和宋史张斌破敌的描写看两战过程不是很相似,第二辽史记载长城口之战后辽方仍然挺进准备攻击满城,并且认为辽方准备进军满城前击败了宋军,这和张斌的资料乘胜追击,遇敌大队人马伏兵,虽然几乎没有多少损失但还是撤退了相符,而辽军杀黑白羊祭天后继续计划挺进满城(实际没能到达,辽史解释为气候,显然是掩盖了战败的事实)这样势必再次和宋会战,第三长城口位于遂城东北几乎位于边境线上,羊山在西北,虽然很近,但还是有点距离。宋史魏能传也记载“契丹入寇,能当城西,与诸将合战”显示作战方位在西,,而且战线已经不在长城口边境线了,而满城也在遂城西南,很可能宋军为阻击敌军再次会战。而王显战后检讨了自己没能守住边境线也印证了战火已经烧到遂城,显然和张斌一战描述有差异。第四正如李焘指出的,何承矩奏章中所只俘获敌军高级军官2人而王显奏章为15人第五查阅宋人写的[契丹国志]记载“統和十九年冬十月帝遣兵攻宋宋張斌拒於長城口我師不利又與李繼宣戰於山谷敗績”显然也是作为两战处理。此外战绩和战斗时间的巧合,我估计很可能因为两战比较近,而李焘是南宋人,不排除接触的资料本身可能就存在记录上的混淆,张斌的战役很可能只是一次小规模接触战。
看到这里也许有点糊涂了,接下来我归纳综合以上采取可能性比较大的假说二,大致描述一下羊山之战(也就是威虏军战役或者遂城战役)的个人看法,其真实(可能性最大)过程如下。
“咸平四年甲寅,北面前阵钤辖张斌,与辽师遇于长城口。时积雨,辽人弓用皮弦皆缓湿,斌击败之,渐近界首,辽伏骑大起,而三路统帅未及进,前阵兵少,为辽师所乘,退保威虏军。诏高阳三路兵增骑二万为前锋,又命将五人各领骑三千陈于先锋之前,别命莫州都部署桑赞领万人居莫州、顺安军,为奇兵,以备邀击,北平寨部署荆领嗣万人以断西山之路。”宋廷间谍没有侦察到契丹动向,实际契丹再次入寇,前军过威虏军向满城挺进王显奉命出击当时接到得命令是“奉诏令于近边布阵,及应援北平控扼之路”但是契丹军行动迅速结果“敌骑已越亭障”王显被迫进行野战宋国的前阵军队投入了战斗“秦翰、杨延昭、杨嗣分屯静戎、威虏。敌至,会师于威虏,延昭、嗣轻骑先赴羊山,继宣与翰、分左右队客整所部,翰全军亦往,继宣留壁赤虏,止以二骑继进。延昭、嗣适为敌所乘。继宣即召赤虏之师,与翰师合势大战,敌走上羊山。继宣逐之,环山麓至其阴。继宣马连中矢毙,凡三易骑,进至牟山谷,大克捷。”魏能也参加了战斗“与诸将合战,无惮色,大败其众,斩首二万级。契丹统军铁林相公来薄阵,能发矢殪之,并其将十五人,夺甲马、兵械益众。”此战契丹死伤惨重殿前指挥使迪里被擒获,高级将领15人被俘,宋军大胜。战后契丹人“恸哭于野”应该说羊山战役是一次重量级的会战,辽军的失败惨重程度甚至超过了韩匡嗣的满城之败那场战役不过被斩首一万,俘获三万,而这次被斩首二万。宋军前阵主要部署的都是骑兵,魏,二杨,张斌,手下主要都是骑兵总的数量按编制在2万左右加上秦翰,李继宣麾下的骑兵,宋军骑兵总数应该接近3万,这场战役应该是宋辽历史上少见的一次骑兵大会战宋军以少胜多,挫败了辽国的企图。客观地说如果按假说1或者假说2杨延昭在羊山战役中虽然打的还是很勇猛但确实担任的并非主角,也没有资格安排啥伏兵,在假说2中反倒是被敌所乘,李继宣才是真正的主角在各路人马精疲力竭的时候和辽决战宋史记载“继宣以所部独与敌角”。当然杨六郎羊山战役是独立一战也有可能性。总之以上的粗陋看法,是看了李焘观点后查阅了契丹国志,宋史等一些资料后的一点自我想法,仅为一家之言。当然羊山之战就是咸平四年的遂城战役这一说法,中国通史作者国学大师白寿彝也是持这一观点的。
------------------------------------------------------------------------------------------------------------
下面简单谈一下杨业雁门大捷,这应该事实清楚,目前流传很广的版本也是基本照抄宋史杨业传记“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中华军事网一篇文章题为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写道“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辽国驸马萧多罗率军十万进犯雁门,杨业派遣少数士兵固守关城,自己率军几百绕道辽军背后发起进攻。他刀斩萧多罗,生擒辽将领李重海,使辽军望之丧胆”但这篇文章描述的并非事实全貌,雁门之战的指挥官是潘美,杨业不过是打打下手,才只有几百个骑兵到敌人背后骚扰,正面主力是由潘美指挥,在宋史太宗本纪里记载“代州言宣徽南院使潘美败契丹之师于雁门,杀其驸马侍中萧咄李,获都指挥使李重诲”潘美传记载“美尝巡抚至代州,既秣马蓐食,俄而辽兵万骑来寇,近塞,美誓众衔枚奋击,大破之。”
东都事略潘美传记载同宋史,长编记载巳潘美言自三交口巡抚至代州,敌十万众寇雁门令杨业領麾下数百骑自西陉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与美合击之敌众大败杀其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多罗生禽马步军都指揮使李重誨获铠甲革马甚众可见杨业绕道敌后也是出于潘美的命令根本不是自主行为。雁门之战的最大功臣其实就是小说中的“奸臣”潘仁美
----------------------------------------------------------------
原稿中错误理解了宋史秦翰传“出为镇、定、高阳关前阵钤辖,又徙后阵。破契丹二万众于威虏军西,俘其铁林大将等十五人。”这句话,认为羊山战役秦翰应是后阵不对实际还是前阵,长编的一些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其次弄错了契丹恸哭于野是羊山战役后,不是中山战役。第三稿加入了契丹国志和东都事略的新证据。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9 06: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85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