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反对以文化的名义挥霍纳税人血汗钱!
性别:未知-离线 李洪涛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8
编号 342558
注册 2009-10-9


发表于 2013-7-25 01: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反对以文化的名义挥霍纳税人血汗钱!

李洪涛

中国有件咄咄怪事:以文化的名义浪费纳税人血汗钱不受任何制裁!过去是文化体制弊端所致,近几年,文化体制改革已然轰轰烈烈,然而政府的文化项目招标换汤不换药,纳税人的钱被神不知鬼不觉地挥霍了,而且数量非常惊人!成为国家财政的一个极大的漏洞!

一、纳税人的钱可否用于文化公益?

把税收用于文化公益非中国之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会把财政的一部分拿出来支持文化公益,造福于民,这原本无可非议。文化公益本来是税收的正当使用途径!

然而,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原本不双发达,可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原本是很有限的!

令人费解的是,我国很多公益文化项目没有科学的评估机制,既没有市场效益的评估,更没有社会效益的评估。领导意志、盲目上马者比比皆是。造成极大的浪费!其结果是很多文化项目投资惊人,但老百姓漠不关心,成了个别政府官员和御用专家的自弹自唱、自娱自乐。

最典型的是近年在很多城市沸沸扬扬的所谓城市标志建筑之争。因为资金雄厚,很多人都想染指,而且导致每一届领导乐此不疲,但很多所谓的标志建筑建起来以后,根本没有使用价值,成了纯粹的摆设、“超级雕塑”。

笔者最近到云南西南部某小城市采访,该地区人均GDP在全省很低,一半以上的县是国家或省级贫困县。然而当地的文化中心(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豪华至极,外人称羡这里比梵蒂冈更豪华!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胸围超梵蒂冈的地方,每日门可罗雀!我们向工作人员了解,大剧场建起来后,每月平均演出不到一场,来该市演出的团队原本很少,加之场租昂贵,演艺团队只能对大剧场望而生畏,继续选择市中心的小礼堂乃至公园露天演出。雄伟高大的新剧场成了几近纯粹的摆设。图书馆、博物馆虽然豪华,但每天来客还不及过去在市中心的弹丸之地密集!

——长官意志使这个贫困县超二分之一的小城市文化中心,成为巨大的财政浪费!唯有房地产公司饱囊而归……。

二、以文化的名义浪费纳税人血汗钱无罪?

为什么以文化的名义浪费纳税人血汗钱无罪?因为我们的文化主管部门从来就没有浪费指数评估这一说。因而形成一个以文化名义挥霍纳税人血汗钱的怪圈!成为官商交易的合法角落。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体制的积弊,我们的文化项目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长官意志的具体化。专家组不是在真正地评估文化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而是成为维护这个官本位体制的代言人。

前几年省内搞新剧节目展演,某剧团领导到专家组哭闹,说如果不给他们的节目评一等奖,当地政府就要撤销剧团编制,于是专家组手忙脚乱连夜更改获奖名单……艺术评奖成了体制内的利益润滑剂,很多真正有艺术才华的艺术团队和节目(特别是民营团队),成为体制内利益权衡的牺牲品,评奖最后变成了变相的分奖!

笔者前几年有幸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专家点评会,主持人介绍专家组身份时你没法不傻眼:70%以上的专家组成员,都是文化部在职或离退的司局级官员(其中包括文化部政策法规司的前任领导)。且不说这样的专家队伍同质化有多么严重,更严重的是,这个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专家队伍,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对市场和观众有深入了解的。所有的专家发言几乎对门可罗雀的观众现状视而不见,并以一种高度自娱自乐的精神,高谈或者纯粹空谈艺术——这就是中国级别最高的戏剧艺术盛会!

这种体制积弊在全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之后,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文化体制改革改变了中国文化团队的性质,却没能及时改变文化项目招标中存在的官本位理念和盲目性!大量的文化艺术项目评估,依旧是长官意志+专家学者自娱自乐、自鸣得意!

现在还有很多所谓的文化产业,自己没有市场营销能力,靠吃官饭过日子,如今很多县级晚会动辄百万、千万、大明星开路,这种官商之间的利益互动游戏,最后挥霍的当然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中国文化要走出浪费不犯法的怪圈,必须首先从改革文化项目评估机制和评估理念入手。我们的文化评估,必须从长官意志过渡到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为准绳的新理念、新机制。

第一、官本位的专家组结构必须改变,专家组不能以官职论英雄。必须重视文化市场方面的权威人士,让他们进入专家组!重新调整体制内专家和市场权威人士的比例。

第二、旧体制的思维定式和方法必须改变,必须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对于体制内和体制外团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回归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公平公正!

第三、必须有科学可信的市场效益评估分析报告作为基本依据。市场效益评估不允许走过场!

第四、任何文艺项目必须确立阶段性市场目标,并进行阶段性市场效益跟踪,对于市场绩效不佳,挥霍国家资产的行为,必须予以问责,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三、小众艺术无权冒充主旋律!

国家的文化宣传主管机构竭力提倡弘扬主旋律,这本身无可非议。但真正的主旋律艺术,必须是宣扬社会进步、对于全民具有精神振奋力的优秀作品。我们反对把没有社会影响力或社会影响力微弱的小众艺术当作主旋律艺术!

主旋律作品更多的时候,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而这种投入首先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因此,非全民受益的艺术,没有资格被称为主旋律艺术!

小众艺术和分众艺术,没有资格享受国家的财政投入!

例如有些专门为党员教育而作的党内节目,应该使用党费投入,而不应该继续无偿使用纳税人的钱!主旋律作品的项目审查,必须直面全民的共同诉求!

尊重大众市场的普遍规律。优秀的主旋律作品,应该首先依靠市场循环获得可持续资金支持!而且我们相信,真正的主旋律作品,完全有能力通过大众市场收回成本,否则他就不是真正的主旋律!政府投资应该更多改为借贷,今后有了市场效益必须偿还贷款,市场营销达不到预期目标必须追究责任!如果主旋律项目市场预期目标本身具有非大众化倾向,应该立即取消!

只有这样,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文化宣传主管机构!

现在还有很多文艺界人士把高雅艺术和主旋律艺术混为一谈,这是一种严重的无知!高雅艺术可以是大众的,也可以是分众或者小众的,但主旋律艺术必须是大众的!二者原本没有必然联系!我们的文化体制长期以来,豢养了许多习惯不劳而获,对受众、对市场不负责任、只懂得对领导负责的“艺术家”,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这样的人应该被逐步地淘汰出去。而不是再去重新“重视”这些文化蠹虫!

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有艺术技能和市场头脑的文艺新人,是适应现代传播环境、与时俱进的新型文艺人!这样的人才脱颖而出,我们的文艺就有希望了。纳税人的钱可以用一点儿,但不要用得太多!作品好了,纳税人会单独跟你买单---这就是文艺的传播规律和市场规律!也是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四、文化体制改革——宜将剩勇追穷寇!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30个年头之后。我国现行的文化体制已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最后的屏障!

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始,文化体制改革终于纳入执政党的视野。然而,具有实质意义的文化体制改革,绝不是把文化事业单位变成文化产业那么简单!

文化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中国现行的官本位体制,改造成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体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不是结束了,而是刚刚开始!面对曾经如此庞大的官本位体制,面对60年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我们的工作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文化团队转制后,文化体制改革首先要面对的,是具有庞大资产背景的大中型文化项目招标机制!这个问题不解决,文化体制改革等于换汤不换药!官本位的文化产业和民间文化产业,就不能真正站到同一竞争平台上。

文化项目的审查招标,必须有完善的程序,必须讲科学、必须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与市场效益评估。现在有很多文化项目,表面上有市场评估,但关键数字含糊其辞,空话连篇。最后又变成了长官意志的附庸,或者文化人自娱自乐的保护伞,长此下去,我们的文艺怎么发展?“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一定要一鼓作气,不能再而衰,三而竭。文化团体转制只是一个形式外壳,实质的内容是必须把一个根深蒂固的官本位体制,变成一个全民共享的文化体制!

这个问题靠一篇文章、一个人呼吁是解决不了的;靠某个机构,某个团队同样解决不了。唯一的办法是必须唤醒全民的文化自觉意识,让每个公民、每个纳税人都来关注和参与国家的文化建设、获得关于国家文化投入的知情权和充分参与权,让每个中国公民获得文化资金使用的监督权!让每个公民都把文化建设当成自己的家务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李洪涛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8
编号 342558
注册 2009-10-9


发表于 2013-10-30 16: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以文化的名义挥霍纳税人血汗钱是否应追究法律责任??辽宁人艺所谓主旋律大戏《郭明义》艺术粗劣,惨不忍睹!社会效益低下!而中国缺失纳税人对公益文化投资的监督机制,是这种怪胎泛滥的根本原因!李洪涛观剧感言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7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14:0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27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