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阿巽 于 2012-11-3 10:19 发表
最近看仁英神时期的宋穿书比较多,受作者影响比较大
一、宋朝到了仁宗时期,由于祖宗家法的制约,到了非变法不可的地步,庆历新政就是一次尝试,但是由于仁宗的不坚定导致新政失败,这时期的变法干将韩、富后来都成了保守派,畏惧抵抗变法
二、庆历新政中,欧大炮轰出《朋党论》,开党争之先河
三、无论庆历新政还是熙宁变法,肯做事的人总会受到各方面攻击,而道德攻击是最常用的手段,所以常说新党都是小人,无非是积毁销骨,像苏洵就直接对王安石人身攻击,然而旧党中冯京外号“锦毛鼠”、文彦博构陷狄青,都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是旧党把清流和自己绑在同一战车上,借助了清流的名声,本来是清流颇有操守,偷换概念成了旧党都是君子。
四、旧党的军事战略极度保守,达不到神宗的野望,新党投神宗所好,积极进攻,收复河湟,一方面讨好了军方,同时也为失败埋下祸根——边臣“妄开边衅”(交趾),掏空国库
五、宋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答道:“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王安石变法的矛盾也在这里,靠新晋士大夫去挖老牌士大夫的墙角,终究是一场空。
说的很好!
庆历不算什么变革,旧党也谈不上什么军事战略吧,只不过墨守成规,不轻构衅。。。。。
收复河湟的意义谈谈吧,正面的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