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论蜀汉在荆州问题上的策略和失误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1-7-11 12: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论蜀汉在荆州问题上的策略和失误

论蜀汉在荆州问题上的策略和失误


蜀汉势力自赤壁之战后占据荆州部分领土,一直和东吴争端不断,直到最后东吴袭取荆州结束。本人试论蜀汉在荆州问题上所采取的对策及失误。

蜀汉在荆州问题上对东吴采取的是软硬兼施的拖延战术。既不一口拒绝,避免过早的爆发两家战争;也不真正交还,避免自身利益损失。对矛盾进行冷处理,能拖则拖,最大程度争取时间发展自身实力。

在这种拖延战术的同时,蜀汉袭取益州,拿下汉中,又开始积极准备攻打凉州,显然,如果过早的因为荆州和孙权交战,蜀汉绝无可能完成建国大业。当孙权袭夺三郡,双方矛盾到无法调和地步时,蜀汉果断低头让步,交出三郡,平分领地,避免了内斗,维护了联盟的存在,再一次为积蓄自身实力赢得时间。

所以说,蜀汉在荆州问题上对东吴所采取的政治外交策略是成功的,也是正确的。当然后来关羽“严词拒婚、擅取粮米”是个外交失误,但这不是失荆州的根本因素。

蜀汉失荆州的根本因素在于,没有做好应有的军事斗争准备。

蜀汉在外交政治策略上虽然成功,但治标不治本,因为并非所有的领土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蜀汉的基本国策是跨有荆益。就蜀汉国家利益而言,绝不可能让出所有荆州城市,先前已经让掉一半领地,已是极限,绝无再让之可能。而东吴不得荆州也决不罢休,那么武力对决就是时间问题。既然如此,蜀汉必须慎重的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尤其是鲁肃死后,东吴鹰派势力抬头,袭取荆州已经被提到实质行动上,蜀汉尤应引起极大警惕。

孙子曰: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

但很明显,蜀汉掌权者,无论是刘备还是关羽,都没有真正慎重的做好应对东吴偷袭的准备。

关羽以主力北伐,导致后方空虚被东吴一举袭破。世人多责之顾前不顾后,试想,如果关羽在后方留下重兵,恐怕他在前线的兵力就会不足。说白了,蜀汉在荆州的军力,根本不足同时对付魏吴两个方向上的作战。既然荆州的军力根本不足以应付两个方向上的作战,那么就不该轻易的采取军事行动,如果要采取,也要先加强荆州军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关羽北伐是否擅自行动,历来有争议,本人认为绝对不是擅自行动。北伐历时数月之久,期间非但没见刘备有任何阻止的命令,相反还见到刘备派人去给关羽加官进爵,显然,刘备对关羽的北伐是支持的。

如果刘备本人是支持的,则应该周密筹划,从全局考虑。在关羽北伐时,派一员大将,魏延或张飞、黄忠均可,率数万精兵进驻荆州,严密监视东吴行动,同时还可以策应关羽前线。若如此,东吴绝不敢轻易偷袭,即便偷袭亦难以得手。

如果是关羽擅自发动北伐战役,作为最高领导人的刘备更应该严令停止,同时迅速向荆州派出增援部队以防患未然。

作为荆州的最高军政长官关羽而言,如果是擅自发动战役,给东吴可趁之机,尤为不该。如果是刘备命令他北伐的,他也应该向刘备陈明形势,要求刘备派出援军以防东吴,在荆州军力没有真正加强之前,不可贸然北上,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遗憾的是,刘备和关羽都没有采取上述的行动,导致东吴偷袭轻易得手,荆州失陷。
究其因,本人认为是蜀汉集团在汉中战役胜利后,过于乐观的判断了局势,对于曹魏势力有所轻视,对于东吴势力则认识不足,虽然知道东吴对荆州有野心,但未能深刻的认识到这种野心的紧迫性和危险性,没有真正完成把东吴从盟友到敌人的这一角色的认知转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1-7-11 14: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擅自动兵是极为严重的罪行,没有任何惩罚,没有任何责令停止,反倒给加官进爵

除非刘备脑子进水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1-7-11 14: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本人认为,有可能是刘备下令让关羽进攻或者让关羽自行伺机进攻,也有可能是关羽主动提出,得到刘备的批准后进行

不管如何,刘备肯定是知道 并同意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1-7-11 21:0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dc34512 于 2011-7-11 19:22 发表
此日后定有争论
留名

预言帝你就不怕失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1-7-11 21: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楊延朗 于 2011-7-11 21:36 发表
其实我一直都在想,要是当初把赵云留守在荆州,而不是用关羽,情况会不会不一样呢?

赵云的军事才能可能远逊于关羽,但是守住荆州问题应该不大,而且赵云为人谨慎,对刘备和诸葛亮言听计从,断不会轻易低估敌人,至少偷袭这一招对赵云没有多大用处。

荆州是蜀汉治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州郡,战略位置又极为重要,荆州守将几乎是个小诸侯王,独揽一方军政大权,所以,留守荆州守将的资历、地位、官职和受信任度都必须非同一般,蜀汉诸将,只有关老二具备这样的资格,赵云尚不具备。

以赵云的性格,擅自动兵北伐的可能性很小,但如果是刘备命令他北伐,那也是一样的结果。

[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1-7-11 21: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1-7-12 11: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figozhu 于 2011-7-12 10:03 发表
隆中对是怎么说的,刘备怎么不从汉中两路出击配合?
至少也好派兵支援荆州吧。

关羽在荆州,对于刘备集团来说,相当于一方诸侯了,出兵后,刘备为了稳住他,加官进爵不是很正常的嘛(当然,我这个有点阴谋论了)。

为什么我是这么认为的:
1. 古代一般都是战争结束后(至少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了),才会加官进爵的(而且一般都是收兵之后)
2. 所以,如果不是刘备指示关羽的,那么关羽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刘备为了舆论,给关羽加官进爵说明关羽的成就是在刘备的英明指导下取得的。

你对关羽北伐的定位不明

隆中对的两路北伐,是指大规模的北伐中原,与曹魏进行战略决战

而关羽的北伐,其目标并不是北伐中原,而仅仅是想夺取襄樊二城,为以后的大规模北伐做好准备,是一场有限的局部战役

依我看,关刘二人的关系,按照史书里记载是非常的好,还没到要搞阴谋论的地步,关羽虽然骄傲,但对刘备还是极为忠诚和服从的,他违背刘备的命令擅自动兵的可能性基本排除

按古代法律,擅自动兵,形同谋反,虽有功亦诛,刘备就算为了稳住关羽不诛他,也犯不着加官进爵,否则成什么了,岂不是鼓励自己手下的人都乱来,乱来有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1-7-12 12: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魏延张飞二人有显赫的战绩和军事才能,为头等人选

魏延虽然骄傲,但在老资格的关羽面前应该会服从,魏延后来是在那些资历低于自己的人面前骄傲

张飞是最合适的人选,史书载,刘关张三人恩若兄弟,张飞对关羽“以兄事之”,如果张飞去,必定更能配合好关羽作战

汉中的防御,派魏延就让张飞守,派张飞就让魏延守

赵云也是个不错的人选,不过相对而言,赵云缺乏显赫的战绩,其军事才能相对不够突出

黄忠也可,不过考虑到年龄问题似有顾忌

李严不可,他是刚投降的川籍刘璋旧部,资历威望均不够,他去荆州难以服众,

马超不可,马超在刘备集团极不受信任,投降后一直挂虚职,他本人的状态也很差,加上关羽和马超似有不快的经历


兵力的话,两万精兵足够防御东吴,只要这援军的兵权在派遣的将军手里,糜芳他们指挥不动就足够了,不需要糜芳听话

[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1-7-12 12:1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1-7-12 15:2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figozhu 于 2011-7-12 15:17 发表
嗯,你这个初始的目标是合理的。
但是,汉中战役已经结束,曹操主力部队已经回援,刘备还会认为仅凭关羽的荆州部队就能打赢,还能夺取襄樊吗?

加官进爵无非就是说,消灭了于禁,干的不错,然后就班师吧!

结果呢?还是有疑问啊!


刘备对关羽北伐这一事情是同意的就够了

临阵具体战术指挥是关羽的事,是继续进攻还是迅速退回还是原地防守,取决于关羽

加官进爵是表彰的意思,刘备明显在表彰关羽北伐的战功,同时也是肯定他北伐的行为

但所有史料找不到刘备停战班师的命令,即便在关羽死了N年后,三国所有资料,都没有任何记载说 关羽违抗命令 擅自行动

[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1-7-12 15:3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1-7-12 19: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11-7-12 11:37 发表
投降不是单纯的背叛,糜芳等人并不是忠诚度出现问题被策反,而是因为能力有限,看到吴军突然大兵压境就丧失了信心。

投降分两种,一种是不战而降,如糜芳,一种是战至弹尽粮绝而投降,如李陵

糜芳不战而降罪无可恕,关羽对此事应付主要责任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0-25 00:1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48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