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还原史上最真实的魏延:遭孔明陷害的军事奇才
性别:未知-离线 brightdust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1
编号 334072
注册 2009-8-11


发表于 2010-7-27 21:1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主引用的这篇文章有点新意,不过过了。诸葛是未能让魏延发挥全才,不过也不存在打压,这是因为诸葛为人小心谨慎,事必躬亲,有好处也有坏处。
      来看下三国志怎么写的魏延吧: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   魏延(三国志11中的形象)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魏延(三国志10中的形象)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才)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陈寿: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徐澄清:《三国演义》中“魏延脑后有反骨”这一说,为好多人所熟悉和接受。这就须从历史本来面貌来辨其真伪。这里我只就诸葛亮用人之得失和魏延之悲剧发点议论。   综合评价:蜀汉第一忠勇名将   魏延在长沙之战中降刘备,以刘备帐下私兵身份入蜀,因战功屡获升迁,官至丞相司马、凉州剌史。   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以魏延为督前部。魏延守汉中,以士卒严守各处关隘,使魏军不得而入。比至后来姜维守汉中时,以为这种做法难以打击敌人,遂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法,结果像街亭马谡一样,并没有实现自己一厢情愿的效果,而是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建兴八年,魏延西进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被魏延大败,魏延以此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这里说一下郭淮,郭淮以军功官至车骑将军,现在讲应该是四大元帅了,陈寿称其“方策精详,垂问秦雍”,可见一斑。他少有败仗,却被魏延大败,足见魏延的谋略了。   此时魏延的官位,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偏偏就有个杨仪出来寻事。说起来这杨仪,那才是个背叛主子的小人,他背叛荆州剌史傅群而投关羽,关羽又把他推荐给刘备。与魏延等武将以军功加官进爵不同,杨仪获取刘备赏识,凭的是小聪明和灵活的嘴上功夫——《三国志》:“先主与语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   一方面,扼守汉中时,魏延采取了闭守关隘不出的战法,另一方面,每次出兵,魏延都请求带兵万人,抄小道夺取潼关,就如韩信那样,以奇兵制胜,诸葛亮却总是由于谨慎而不允许。魏延因此总感叹诸葛亮过于小心,而丧失了兵家之争的先手;也感叹自己的才华用之不尽。有人因此言魏延反心久矣,其实作为“丞相司马”,建言进策本来就是他份内的事。   魏延(三国志11中的形象)《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云:“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有人以此推断,说是诸葛亮密令诛杀魏延。其实诸葛生前很欣赏也很喜欢魏延,有所谓“凭魏延之骁勇”。况且这次北伐,魏延是前锋。前锋扎营必然前与主营,而且是在最前线与司马懿军队相持,前锋大将怎么能总是回主营?史书上也说了,诸葛亮死后是秘书长杨仪派秘书费祎去通知魏延的。   值得考究的就是“若延不从命”这一条,其实这里已经说明诸葛亮是相信魏延带兵的能力的,只是由于诸葛本身事必躬亲的态度,使得他之前总不放心别人来做大事。-----这也是他早死的原因。   所以诸葛亮本身应该也想过,他死后,杨仪等文官,在姜维的保护下回成都,而魏延则带兵继续对抗司马懿。若魏延想反,何必在发现杨仪蒙骗他之后还带兵回成都呢?而且当时两人同往成都报告对方谋反,这个时候,文官帮文官了,董允、蒋琬都怀疑魏延而相信杨仪,这也导致了刘禅的判断错误,而魏延则兵散而亡。倒是对手杨仪后来由于不得高官,而在牢骚中说出当初应该降魏。‘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这或也可以反证魏延没有叛蜀。   最后,再来把魏延和蜀国其他大将比较一下:   关羽高傲,虽亲善士兵,可是却也因高傲而败亡;张飞则喜欢迁怒下属,也因此害了自己性命;赵云做护卫队长习惯了,带兵是不成的;黄忠杀夏侯渊其实也是刘备的统率下的事情,人老,又没什么谋略,一武将耳;马超,武勇超强,可惜由于家世,名声显赫,刘备不放心使用。   以此观之,刘备帐下可堪大用的大将,只有魏延。   所以,若我评三国名将,蜀国第一非延莫属![3]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9 02:0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05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