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夏侯征西于2005-03-31, 6:43:16发表
纳税人出了钱,供养着军队,已经尽了公民的义务,国家还有什么权利再教育平民“宁死不屈”“玉碎”。
当年这篇课文选进教材是有当时的历史背景的,在我们把美苏这种大国同时当成敌人的情况下,在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在全民皆兵的军事指导思想下,我们宣传这种牺牲精神。现在看来即使是当年这种指导思想也是有争议的。但政治上某人占了主导,所以这种思想就被大力宣传。
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变了,战争,尤其是全民战争离我们很远,中国已经成了一个强国(别老和美国比,考试一定非要考第一吗?)。现代化战争是专业程度很高的战争,平民起的作用就是纳税,在直接的军事层面参与战争的机会很少,即使参与了,“宁死不屈”也没什么用处,可歌可泣的伊拉克人民是“宁死不屈”了,可抵抗的了“美帝国主义”的铁蹄吗?“美帝国主义”对伊拉克人民进行大屠杀了吗?现在能对中国有威胁的仅仅美俄而已,这三个国家打仗的后果就是核弹飞来飞去,估计全世界人民就一起“玉碎”了。
现阶段提倡“宁死不屈”已经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教科书内容也应该变,删除这篇文章也是与时局俱进,也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体现。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首先,阁下要搞清楚一个问题:《狼牙山五壮士》的中心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五壮士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是为了弘扬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为什么到了阁下眼中就变成了只教育“平民‘宁死不屈’‘玉碎’”??是你的老师教的?还是你父母教的?
其次,不错,人是有尊严的,但是尊严是整天叫嚣“珍惜生命”就可以得来的么?在中国耻辱的100年间,难道就没有人想“珍惜生命”么,难道就没有人想要有尊严么?但是,在那个“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时代,又有几个人得到了尊严?不错,人是有尊严的,但是前提是他的民族也有尊严。狼牙山五壮士是维护我中华民族尊严的一分子,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狼牙山五壮士”的流血牺牲,阁下今天能坐在这里来大谈所谓(个人)尊严么?《狼牙山五壮士》宣扬他们又有什么不应该么?
其三,《狼牙山五壮士》删掉,再重新选一篇类似的文章,那自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该文的文学艺术并不如何出色。但是,补上来的却是所谓的“爱国主义歌曲”——《蜗牛》,那么我到想请问一下,教育部拿《蜗牛》来教育我们的后辈爱哪个国呢?是爱中华民国?还是爱台湾共和国?
最后,阁下说“删除这篇文章也是与时局俱进,也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体现。”,那么我想问阁下,教育部“以人为本”又是“以”哪些人“为本”呢?是阁下?教育部的几个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