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请教刘备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后吗?
性别:未知-离线 48882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331452
注册 2009-7-27


发表于 2009-8-15 15: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别人不知道甲的令尊是谁 所以甲也很糊涂 到底是谁呢

[ 本帖最后由 488821 于 2009-8-15 16:2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48882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331452
注册 2009-7-27


发表于 2009-8-15 18: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gty618 于 2009-8-15 18:47 发表


别急着笑,先去查下“昭穆”和"元祖"是什么意思

是不,我原先本来说某人古文真牛,不太厚道,所以删了

所以打了个比喻,总不能灌水呀

咱可没说是刘备,要是刘备的话,他老爸是谁,裴松之一定知道。而且这儿裴松之说的是元祖、亲庙,咱比方的也没什么不对嘛

[ 本帖最后由 488821 于 2009-8-15 18:5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48882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331452
注册 2009-7-27


发表于 2009-8-15 19:0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gty618 于 2009-8-15 18:58 发表


有话就好好说,你觉得我哪里解释或是认为的不对尽管说。我抱着学习的态度讨论。

看遍你的话只有讽刺,给点建设性的东西。

我是想好好说,不然我怎么删了,要是你觉得讽刺,那道个歉

该说的其实前面说的很不错了

[ 本帖最后由 488821 于 2009-8-15 19:0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48882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331452
注册 2009-7-27


发表于 2009-8-15 19:0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gty618 于 2009-8-15 19:06 发表


哪个老冒?说了什么?

哦,我是看发言猜的

就是前面解释很详细的那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48882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331452
注册 2009-7-27


发表于 2009-8-15 19: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gty618 于 2009-8-15 19:14 发表
我总结下:
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蜀汉灭亡宗庙被毁到裴松之作注 ...

裴松之自己都说了“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你说他能看到有什么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48882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331452
注册 2009-7-27


发表于 2009-8-15 19: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gty618 于 2009-8-15 19:20 发表


你把这句单独拿出来,当然味道就变了。

综全句,我认为都是感叹刘备的身世没有确切的记载,所以立亲庙出了问题

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放长点 这一段呢

必有宪章 "必"能不能表示裴的态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48882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331452
注册 2009-7-27


发表于 2009-8-15 19: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gty618 于 2009-8-15 19:28 发表
你的意思是说,裴松之那个时候刘备的四亲庙供奉了谁已然无人知晓了对不对?

那我是不是可以认为刘备的身世根本就无法考证?

确切的代纪是无法考证了,但是你有证据否定才行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48882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331452
注册 2009-7-27


发表于 2009-8-15 19: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gty618 于 2009-8-15 19:31 发表
去翻前面的页,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刘备的身世是一个无法证伪的命题!

不需要证伪的 其实《三国志》记载就刘备的身世无须质疑

曹家身世 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孙家身世 孙武之后也

刘备 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斩钉截铁


寿乃鸠合三国史,著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著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

撰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

如果是假的 我大晋中书监令政审不知道怎么过的

[ 本帖最后由 488821 于 2009-8-15 19:4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48882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331452
注册 2009-7-27


发表于 2009-8-15 23: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gty618 于 2009-8-15 19:48 发表
无法证实或证伪的东西,当然以公论为主。

以此通过审批也不足为怪

陈寿那时,看过陈志的人应该不会太少,“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时人都搞不清楚了? 所谓“公论为主”即是也是世乱以后资料遗缺时的事

陈志简略,曹操上述只到曹腾,裴注加到曹萌,孙家只到孙坚,笔法如此,刘备只记到祖父,正常的很。后人无缘看到不等于就没有

[ 本帖最后由 488821 于 2009-8-15 23:17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9 18:1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92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