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疑NBA效率计算的不合理及我的改进方法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5-1-5 15:4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前两天看文章时有人说效率榜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Efficiency Formula: ((PTS + REB + AST + STL + BLK) - ((FGA - FGM) + (FTA - FTM) + TO)) / G

看完后很有些疑问,首先,这个公式排除了上场时间因素,只考虑出场因素,即是说上1分钟和48分钟所得到的成绩都算为一场效率,那么效率这个分数是如何显示的?所以可能这个公式原文章作者忽略了时间一项,没有把相关数据乘以48/X,X为上场时间,单位为分钟。

其次,如果依照此算法,每得到1分和抢一篮板一助攻一抢断一盖帽获得的效率值都是一样的,但这样必然是极不科学的,得分毫无疑问往往是一个球员最容易获得也是最高的分数,而相对的根据历年成绩记录,得分王分数假设为每场30分可以取得30效率,那么篮板王每场约得15,助攻王约得10,盖帽王3~4,抢断王得到2.5,这样这个效率榜就很大程度上让那些得分平平其它方面优秀的球员很受伤,比如盖帽王抢断王可能在很多时候效率远不如一个单纯的射手。

最后,在出手方面忽略了三分带来的因素,忽略了犯规的因素,只是以单场失误(依然是单场的失误而非按照时间计算的失误),出手数罚球数的削减来作为效率的减少值,似乎同样具有缺陷,不过相较前两个,这个已经是相对的不重要了

所以,本人觉得效率值这个计算公式要不是最初的那个公式给错了,要不则是一个非常不合理难以反映球员真实数值的公式,只是一个鸡肋数据而已。

建议改进方法:首先必然考虑到上场时间的因素,即将相关数据乘以48/X,然后对各数据在效率中起到的重要性加以适当的成比例运算,假设抢断为1,则盖帽取0.5,助攻取0.2,篮板取0.15,得分要受到后面两个数值影响,取0.2,命中率方面得分以50%起,每增减1增减效率0.3,罚球以80%起,每增减1%增减效率0.05,这样原来的公式变成了

Efficiency Formula: (PTS*0.15 + REB*0.15 + AST*0.2 + STL + BLK*0.5-TO-(50%-FG%)*30-(80%-FT%)*5)*48/30
注:其中30即为0.3X100所得,5为0.05X100所得



举例为假设小A场均20分10板,1助攻0.5抢断2盖帽失误3次,每场上32分钟,80场比赛命中50%,罚球80%,那么其效率为(4+1.5+0.2+0.5+1-3)*48/30=4.2*8/5=6.72
下面以巨星加内特数据为例
(4.6+2.2+1.3+1.7+1.6--0.5-0.1-3)*48/40=7.8*6/5=9.36
从此数据可看出同样是上场40分钟,前者因为所长为得分和篮板但助攻太差,在其它数据上落了下风,但同样不失为一位优秀的球员。

该公式的先进性(个人之见)
较为全面的反映了球员的各个良性数据,并根据其重要性提出了相应乘式
引进了上场时间因素,采取百分比,使原公式相对更加合理化
计算简便。。。(最大优点)

该公式的局限性
颠覆以前的效率值计算,难以令人适应
忽略了上场时间导致的疲劳,士气等因素,过于强调效率
未经过真正实践。。。(最大缺点)


JUST SO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5-1-6 09:3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后来分析了一下,觉得这样比较好

得分因为受到后面两项的影响,假设其为1,篮板也为1,但个人觉得进攻篮板为1.5,助攻1.5,抢断1.8,盖帽1.8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8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9 13:5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67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