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三国武评的一些个人观点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10 21: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5-02-10, 14:24:44发表
演义中的武力有这么一个倾向,就是把历史上的领兵统率能力转换成个人武力,比如说历史上并没有说吕布武力很高,但演义中却把吕布设定为武力最高者。

我觉得把吕布设成第一主要有几个原因吧。
1、箭术第一,我看太史和庞德也不太可能把箭射中长戟小支。
2、他打仗主要是自己突,从而形成局部突破和局部优胜,既而影响全局。而几乎每次突阵都能取胜,说明其武力绝非泛泛。
3、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而那次躲掉董卓的手戟也说明其身手敏捷,并非典韦那种纯蛮力型。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12 00: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天公将军于2005-02-10, 23:35:34发表
贾图:
1. 太史慈冲阵飞射,恐怕吕布也未必有这个能力吧?
2. 靠自己突的武将也不止吕布一个。突的最成功的还的说是关羽。
3. 吕布名号飞将又如何?许禇,典韦哪个没名好?

总之,历史上的吕布武力不差,但绝对也算不上一流。

布便弓马,骑射不会弱。
太史骑射表现主要是那次突围报信,其实也是用了计策,真正射杀的只有追兵数人而已,不能算是冲阵。我把吕布和太史比,主要是比的射戟和射贼手这两次的难度。
靠自己突阵的有很多,吕布关羽曹仁张辽赵云等等。关公那次是偷袭主将,我所说的突阵是类似曹仁张辽的那种,以个人之力形成局部优胜,既而鼓舞士气同时降敌人士气,从而影响整个战局。吕布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突阵,“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作为主将如果不是武艺高超是非常危险的。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我是连贯起来理解为什么叫“飞将”,我认为是形容其骑射突阵时的迅猛矫健,也就是既灵巧又勇猛。而“恶来”“虎痴”都只突出勇字。

还有,吕布还有最强坐骑赤兔,其速度耐力不容小视哦。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14 21: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天公将军于2005-02-12, 7:51:04发表
关羽不突阵怎能斩杀敌军主将?所谓“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没有比关羽那次更确切了。吕布再突也就是砍几个小兵而已,没听说过他砍过那员大将。

再者说,象吕布那种打法,马超,庞德,曹彰等比比皆是。乐进,黄忠屡次先登破城也不比吕布逊色。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
人家还在麾盖下呢,这不是单挑,是偷袭,更没有突阵。

乐进、黄忠先登那是攻城,不是骑将,打法不同。

这种打法的武将是多,西凉系的几乎人人都会,但水平是不同的。这样,用一句话来定结论吧。
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15 00: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贫僧不识陈近南于2005-02-12, 1:33:56发表

你觉得射会动的人手和射静止的小枝哪个更难些?

呵呵,这么多人支持我家子义令人感到十分欣慰。

“(贼)以手持楼棼,”这个手也是静止的,不然怎么把它钉在棼上?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贾图

广陵侯
谏议大夫
★★

Rank: 20Rank: 20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
功绩 775
帖子 10924
编号 3282
注册 2003-12-13


发表于 2005-2-15 19: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呵呵,我可不是什么倒关的,记忆中来轩辕后对关羽还没说过一句不好听的话。这个高帽子戴在我头上实在是冤啊~~

以前也和其他朋友讨论过这次交锋。先是颜良中了荀攸之计,曹军“掩其不备”,“良大惊”,于是被击斩。我所强调的是,这次不是单挑(和演义情形大致还算相符),敌人还没有准备好,是偷袭。但同时也反对另一种观点,说什么关羽是因为张辽的配合才得手,这也不对。因为在张辽传里,提都没提到颜良,所以这次的功劳应该全部记在关羽荀攸的身上。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1 19: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04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