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疯僧碎闻

  本文其实不好定位,新闻不像新闻,通讯不像通讯,散文不像散文,所以发到哪里都让我思考蛮久。发茶座嘛,那里太严肃了,而且本文的深度也不够;发情感嘛,里头有关本人情感的文字却不多;发水泊嘛,那里水太大,担心还没多少人看到就很快被淹没了。

  早应水镜之约,来他的地盘玩耍,而自己在这里的连载实在是灵感枯竭,无法再续。于是,将本文发到此处,也算践约,哈哈。

看保安生活 观人间百态


  “开好车就一定是好人吗?”电影《天下无贼》里,把一些以貌取人的保安狠狠地批判了一下。生活中,保安蛮不讲理、仗势欺人的情况,我们就算没有亲眼看到也会略有耳闻。本系列文章则是从另外一个视角看保安。由于工作原因,和这个行业打交道比较多。现在看来,这些保安的经历,恰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现状。

不愿回家

  
  16年前,我下了晚修并不回家,而是到小区的林子的玩耍,经常被保安撵走,因而对他们产生敌意。

  小区实行自行车出入交牌制。由于偷车贼猖獗,全家的只剩一架共用。有一次牌丢了,我担心出不了小区。母亲说她和大门保安说了,保安说认得你儿子,不会拦的。

  母亲为何和保安这么熟?她告诉我,平常没事她就和大门的几个保安吹牛。我说,跟这帮农伯有什么好聊的?母亲告诉我,如果在农村生活好过,他们是不愿来做保安的。做保安要在漫漫长夜值班,一坐就是半夜,这是没多少人愿做的。平时没事还好,哪家挨偷基本上保安就丢饭碗了。

  原来,大门那几名保安都来自交通不便的山村,人多地少,根本没田可种。他们在城市的工资也不多,每月两三百块。因此都是在一起煮吃,以便节省些钱过年回家。母亲还发现过他们买猪肉都是论两来买的,可谓节俭到了极点。

  这些保安说,即便生活非常清苦,他们也不愿呆在家里,因为那里的日子还要糟糕。

  手记:广西有些山村的确非常非常穷,还出现过一家人接受采访时一个一个出来说话的情况,原因是全家只有一条像样的外裤;有的山村交通极度不便,好不容易养大了一头猪,却没有路出去卖,只能把猪捆好,几个人一起抬着走下山,结果人也受罪猪也受罪;有的山村饮水不便,全村只有一眼井,每家每天限打两桶水,因此水一般都是用三遍,第一遍洗菜,第二遍洗碗,第三遍洗衣服……这些事情,我后来才有深刻的理解。

不能没有狗


  一年前,某街道办事处,我要找的人还没来,于是便在门卫室里和门卫聊天。这里很窄,只有两间室,外头那间是值班室,里头那间是卧室。门卫只有两个,实行12小时轮班制。实际上,他们是夫妻,严格来说并不算保安,因为没有相关资质证明。其实很多单位的保安都是没有证的,标准叫法应该是“协管员”。

  我在门卫室里看到一只拴着铁链的大黄狗,室外的草坪上还有两只黄狗在嬉戏。狗患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近年来狂犬病呈上升趋势,因此本市正在加强犬只的管理。我去过市内的很多单位,没有发现门卫养狗的,为何会在这个街道办事处会发现狗呢?

  “这里位于城郊结合部,人员复杂,小偷也多。这里的围墙太矮,爬进来易如反掌。狗比人灵,这个时候就会叫,因此不能少。”门卫解释说。

  我问,此狗打了预防针没有?他说没有,因为打针太麻烦,而且听说打针很贵。他买一只狗才几十块,打针却要近百,划不来,他们也没有这种经济条件。
  
  门卫说,这已经不知是他养的第几只了,以前也买过几只。但它们喜欢跑出去乱蹿居民区,往往都是有去无回。这里住的都是外来人口,穷人也多,难保不被他们拿去做菜了。前些天那只大黄狗就跑出去,结果他骑摩托车到处找,终于在一小区找到它,耗费的油钱都可以再买一只了,所以现在把它拴起来。这些狗是他的得力助手,所以找得回来还是要找的。

  手记:据我观察,凡是位于城郊结合部的、位置比较偏僻的单位,很多门卫都养了狗,原因都是为了防贼。城市要治狗,有的单位防贼要养狗,喜欢养宠物的人要养狗,这就形成了矛盾。如果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狗的隐患会长期存在。

痴迷地下“六合彩”


  一个单位的门卫问过我:“你说,我市的报纸到底有没有提供‘六合彩’信息啊?要不然怎么会这么准?头一天的报纸头版标题用了绿色,第二天就开‘绿波’;头一天报纸头版有一张火车照片,第二天就开‘龙’!”

  他说的“六合彩”,标准说法是地下“六合彩”,这是文化层次不高的低收入人群比较热衷的,在一些农村尤其流行。赌这东西就是输多赢少,好不容易赢一次,还要提防庄家“跑单”(就是躲起来不给钱)。毕竟,这是没有什么规章制度作保障的。但仍有不少人沉迷其中,给一些印“买码指南”之类的人趁机发财。看着一些人天天拿资料研究下一单该买什么,让人无语。有的人还坚信,一些城市报的头版就提供了地下“六合彩”开码的信息,于是每逢开码的前一天,这类报纸的销量会特别好。

  我告诉他,报纸一般采用的颜色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六七种颜色。这么多报纸,总有重复用颜色的时候,像今天头版用红色为主色调,第二天就用绿色,没几天就又用回红色了。你们看到头版头条标题用绿色,就认为是开“绿波”,那报眼那一块大红的广告为什么你们又不看呢?如果第二天开“红波”,你们又可以说是报眼提供了开码信息。这种东西都是事后诸葛亮,一块版就那几种颜色,开什么你们第二天都可以总结出“道理”来,跟报纸是否提供信息无关。至于火车照片推出“龙”,就更加牵强了。

  说完了,门卫依然半信半疑,我也没语言解释了。

  手记:沉迷地下“六合彩”,不是什么好事。有的菜市,每一大早都会站满卖“参考资料”的人,阻碍了通行不算,影响也不好。然而,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没有人热衷于买彩,就不会有人卖资料。治理地下“六合彩”,还要从思想治起,从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开始。

[ 本帖最后由 棍僧释延德 于 2009-12-11 14:30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村夫 2007-5-2 00:01 +20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对档案保管费深恶痛绝


  在某个热线指挥中心的门卫室,我又看到了狗。值班的门卫赤裸上身,看样子也不像是有证的保安,一经闲谈,果然如此。递上一张名片,他却以为是证件之类的东西,看完后竟然还给了我。看来,他可能还没有遇到过别人给他名片。

  谈到生活现状,他气不打一处来,对党和政府都是充满怨气。一问原因,原来是因为近期交档案保管费时遭遇“提价”。

  “你讲嘛,毕业大学生的档案保管费一年240块,他们收入高可能还受得了。我们这种下岗工人的保管费以前还少点,现在一年也要240块,凭哪点嘛?放档案在那里每个月就要20块,不用人守不用人看的档案,为什么要收这么多钱?相当于我一个月工资了!”

  手记:档案保管费的问题,在新华网上也看过,似乎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提过应该降低数额,因为保管的成本并不高。

  对档案保管费叫苦的何止下岗工人,其实一些大学毕业生同样害怕。至少在身边,我就知道一名大学毕业后曾失业几年的人,对每年240元的档案保管费也是颇有微辞。还有一名同事,大学毕业后从来不交档案保管费,以为人家不能拿自己怎么样,结果后来办职称证书时还得去找人家,结果把几年的保管费一次交清后才能办证。用他的话说,一次给这么多只能吐血了。

  有人这样评论过,其实那些获准单位非常清楚自己的收费是否合理,但它们不会轻易改的。这就好比吃肉,让他们吃他们当然开心;但让他们吐出来,就不会那么乐意了。正如前段时间各地遇到的有关“1.1线”调整的问题,持调整观点的人认为,现在儿童普遍身高较高,再按以前的标准决定是否可以买半票已经不科学了。然而,有的单位表示,没有上级部门的文件,他们不能轻易改动。奇怪的是,为什么提票价就没见他们等过上面的文件呢?

我保你平安 谁为我御寒

  
  这是自治区一家比较有名的大型超市的分店,已经开了好多年了,所在地不是交通干道,但居民密集,因此生意还是不错的,服务态度也还行,但对待保安却不那么人性化。

  这超市是租用门面改造而成的,就一间房,里头用作卖场,没有供保安休息的房间。关门之后,保安也要出来。几年前,他们是搬一张椅子出来,坐在超市门边,一坐就是一夜。然而,门外连块挡雨板都没有,晴天还行,一到雨天,保安就会躲到对面马路的门面下避雨。寒风凛冽的时候,他们都穿上厚厚的大衣,蜷缩在椅子上打磕睡。

  “这家超市也是,干吗不给人家进去呢?”有朋友在经过的时候曾抛下这么一句。

  其实,我几年前就问过那里的一名保安,说打算写篇通讯,拍几张照片发到报上,给你们单位提个醒,也好改善你们的工作环境,怎么样?他阻止了,说如果见报的话,单位就知道是他们提供了信息,那就会对他们说,你们受不了可以不做,反正还有人排队想做,然后就没饭碗了。

  很多年过去了,这里的保安换了一拨又一拨,但他们的工作环境没有任何改善。苦中作乐的他们,也学会了照顾自己,推来了一辆小型三轮车,依车搭建了一个非常矮的简易小棚,外头包上塑料布,也算可以遮风挡雨了……

  这样在露天值班的保安我还见过不少,都难免遇到风雨的情况,他们或准备一把大伞,或搭建屏风,尽力让风雨的影响变得更小。

  公安部公布过每年保安的伤亡数字,肯定了他们对治安工作的贡献。然而,保安工作环境的好坏,似乎没多少人会注意到,更别提去关心了。

  手记:其实,那超市的有关负责人我问过,他说,他们不像家乐福那么有实力,可以买下一块地建高级大卖场,而是只能租用一些现成的场地,因此很受建筑结构的制约。分店没有门卫室,他们也没办法。公司规定关门后卖场要全封闭,如果允许保安在里头,哪天监守自盗,谁负得了这个责?

  人性化,有时离我们真的很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引言:第一篇是看了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学生侮辱老师视频事件有感所写。

她为何放弃教师职业?


  在媒体工作时,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老编老记都是由老师转业而来的,其中不乏已有编制的人。难道老师的工作就这么不堪?因为在生活中沉默寡言,即使有疑问也不问。
  一次,单位派一批人去外地培训,其中包括我。同去的人里面,还有本单位的“第一美女”小温(从同事以及一些外单位的人口中说出来的),她曾是本市一重点职校的老师,有才有貎有身高,本不缺机会,据说属于“只要不走,编制到手”那类人。为何在这个时候将教师职业弃若蔽屣?我还是没问。不过,是她先犯了“职业病”。
  晚饭后,我们这批人集体外出散步,本人走在最后面。小温却放慢脚步来和我说话,问我从小学武(十二三岁开始其实不算小了),疏于学习,家长也会允许?不会说“不务正业”?我听到“不务正业”一词肯定不舒服,当然要“教育”她武术是国粹,没想到被她打开了话匣子,发现其实我也能说。没办法,只好去掉不苟言笑的伪装,露出疯和尚的本质,开始有什么说什么。为什么不当老师,当然是我“采访”她的主要内容。
  小温:在职校做老师压力好大的。
  疯和尚:哦?我还以为像普高这样追求升学率的学校老师压力才大。
  小温:职校老师压力也大,而且里外不是人。现在不当老师了,我也敢说了,有些学生基础又差又不听讲,还在课堂上搞各种动作影响你。
  疯和尚:那不会想办法惩罚他们?
  小温:根本拿他们没办法,你想出一招来对付他们,他们会有十招来反击你。
  (我马上想到了吴孟达、金城武、郝绍文主演的电影《臭屁王》,校长室里头有陈列着一排老师遗像的“忠烈祠”。)
  疯和尚:看来是学生逼走你的?
  小温:不是,我的压力来自家长和领导。部分家长有种补偿心理,认为子女考不上普高,在这里应该适应得了,那成绩自然上得去。一旦孩子没有长进或犯错误,总说我们没教好。尤其是开家长会时,一看我才大学毕业几年,就更加坚定地说“年轻的老师就是教不好”,我都不知道被她们骂了多少。再说学生们,虽然捣蛋的永远是少数,但整体上和普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的确有差距,要带他们实现突飞猛进比较困难。不过领导不管这些,就看成绩和就业率,班级平均分排名靠后时我们肯定挨训。可能是我承受力不行,也可能我的教学水平和方法真的有问题,反正我是受不了了。
  疯和尚:好像单位里还有不少都是老师转行过来的吧?
  小温:嗯。我知道老史就是一所党校的老师,老文也是老师,在哪个学校不清楚。他们的情况可能和我不同,听说主要是效益的原因吧。
  不久,单位一位由老师转行而来的记者,跳槽当公务员去了。有人问我有什么看法,我说,比待遇的话:公务员>编辑记者>部分非普高学校;比压力的话:公务员<编辑记者<部分非普高学校,你还看不出什么?他再问,这个关系“公式”是谁发明的?我说,我编的。他大呼上当……

  手记:听过一种言论,就是学生不成材不能全怪老师。学生自身的素质也很重要,哪怕是大教育家孔子,众多弟子中能集大成者也不过千人,又何况普通老师?对此深有体会。多年前也告诉过一个小孩一些发力的技巧(没正式教),没想到他马上就用来打架,用来欺负别人,他的家长马上怪到我头上。其实,我和他没少说武德。
  至于那些真正的老师,挨骂就更多了。
  现在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和人家说完一通道理后,加上一句“反正我跟你说过了,你不听,将来不要怪我就得了”。这样做说得好听就是仁至义尽,说不好听就是推卸责任。

[ 本帖最后由 棍僧释延德 于 2008-1-24 14:4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棍僧释延德
(轩辕少林寺住持、武僧团总教头)

白衣伯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2
功绩 193
帖子 1110
编号 32498
注册 2005-2-12
来自 柳州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9-12-11 14:3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Yahoo!

猝死有因


      2009年11月26日下午,老衲从北京乘机返回柳州。带着意犹未尽的旅游兴致进到小区,却听到一个消息:当天上午,一大门保安突然倒地米花。
      米花机,本地方言,就是死的意思。传闻当年米花机刚出现时,每次做米花开机时都会“砰”一声,让从来没见过的人以为是刑场上枪毙人的枪声。久而久之,米花机、米花、米花糖,都成了死的同义词,而且很时候属调侃甚至贬义。一个小小的保安猝死,被住户们谈起自然是轻描淡写,所以用哪个词表达死的意思都无关紧要。
      老衲和这些保安们是比较熟的,当然只是脸熟,并没有说过多少话,估计平均每人10句不到。老衲不知道其他在城市里面习武的人是如何练功的,反正老衲练的时候总会被人发现。虽然俗话说“拳打卧牛之地”,就是只要有牛躺的地方大小就可以练武,但事实上这么大的地练功力可以,练拳略显窄,练器械尤其是长器械就根本不够用。而每当拿长器械出门时,就算用布包裹了枪尖戟头,依然会引起人的注意。而使起长器械时,无论是在花园、草地、林地都会发出响声,这时首先引来的便是保安、巡防队员或警察。别的地方老衲不清楚,但在小区内只要持续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保安都会知道或听说大院内有这么一个疯子。于是,各种谈话因此产生:
      “师傅,你在这里好多年了啵,身体好的啵!”
      “像你更子的人打几多个没有问题?”
      ……
      就算不闲聊,见面都会打声招呼。
      于是乎,他们中有人死了,老衲自然会打听是谁。而得到的描述是:矮点、肥点、头发长点的那个,今年35岁。
      这是谁?老衲怎么想却都对不上号。
      不久,单位和住户们为其家属募捐,爱心款加起来约有1万元,其妻还把感谢信贴到了小区大门。不过,老衲依然想不起死去的是谁,这些天进进出出,老的瘦的高的矮的都见,好像没少哪个嘛?但别人肯定老衲一定认得此人,想想也是。
      半个月之后,老衲经过大门时,脑海里突然掠过一个男人抱着小孩的画面。这才发现,那个肥点的,眼睛有点眯的,不上班时偶尔会抱着小孩在大门口和同事聊天的保安,的确是很久没见了。看来,听到的描述没有说到点子上,不然一下子就可以想起。
      这个保安和老衲说过不少话,但全是千篇一律,好像从来没和他说10字以上的一句话。
      老衲出门时,他说:“出克啊?”对曰:“嗯。”
      夜班回来时,他说:“更暗啊?”对曰:“嗯。”
      全副武装出门或回来时,他说:“比赛啊?”对曰:“嗯。”
      他妻子老衲也认识,过去在门口一家粉店做小工,经常涂颜色很鲜艳的口红,明显属于不会化妆的那类人,而且看面相不是很好说话。一次,粉店老板和老衲聊天,说经常看到老衲穿球衣外出,看来也是会踢球的。老衲才刚说“会一点”,那保安的妻子便插了话,说老衲什么都会,还认得舞剑。看来,她丈夫肯定在家说过老衲的事。
      确认了死者是谁后,老衲还零零碎碎地向大院住户和其他保安了解了他的事。总结如下:
      那天上午9点左右,他在大门值班,别人看到他似乎有点不舒服,站不稳想扶一下桌子,最后还是撑不住轰然倒下。同事还以为他站不稳,待会自己可以起来,但见其一动不动,便打了120。不一会儿,周围逛小卖部的、买菜的、吃粉的一下子就围成了一圈,七嘴八舌的,一些人还着急地说:“救护车恁子还没来?”之后,医护人员赶来作了抢救和检查,称这个保安在两三分钟内死亡。
      更具体的死因,除了其妻,别人就不知道了。同事都说他绝对是累死,但保安虽然昼夜颠倒,也不到随便累死人的程度,此说法因何而来?
      一个老保安说,死者至少打了三份工。除了本职工作,还另打了一份,其妻在也接了两份工,但自己都不做,最多也是偶尔做一份,其他的全由丈夫代劳。而那个保安又老实本分,加上有两个女儿,小的那个不过两三岁,那总要有人做工才养得了嘛!所以说,他在大门值班时已经算是在休息了。死前几天已有不对劲,就是值班只能站不能坐,一坐就要睡着。
      原来如此!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4 06:3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17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