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分封宗室是有否助家天下延續。
性别:男-离线 TOP
(唠叨琐碎流鼻祖)

吴王枢密副使领京畿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诸侯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625
帖子 4613
编号 31844
注册 2005-2-3
家族 清谈社


分封宗室,一开始或许能够保障家天下的皇家集团利益。但是数代之后,皇帝与诸王的关系从兄弟叔侄,变成堂兄弟堂叔侄,再变成族兄弟族叔侄,血缘关系不断稀释,关系纽带就逐渐变得脆弱了。

各藩离京畿路途遥远,在古代交通通讯不便的情况下,很难做到紧密联络。在感情上也难以实现长期的亲密和信任。

纵观历史,宦官外戚专权,无非得益与“亲近”。民间也有远亲不如近邻,看看我们自己的生活,大多数情况下同宗同族的关系,并不会比同学同事更让我们觉得亲近。

个人认为,宗室、外戚、宦官、士族等等势力,对皇权在长远来说并没有绝对谁更值得信任。任何一股势力坐大,都可以对皇权构成威胁。鉴于宗室的血统“正统性”,在皇室羸弱的时候,更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从历史上来看,郡县制的优越性远远大于分封。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可见一斑。而“离削自守”之计,是出现了问题之后解决问题的方式。让诸侯王继续分封领地以削弱宗室力量。而麻烦的根源,本身就是分封。

在皇帝至尊的封建集权制度下,虽然说是家天下,但是宗室仍然必须先循臣子之礼,再论手足之情。认为“有亲即可托”,从政权统治的角度出发,是幼稚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TOP
(唠叨琐碎流鼻祖)

吴王枢密副使领京畿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诸侯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625
帖子 4613
编号 31844
注册 2005-2-3
家族 清谈社


个人认为,封建王朝的统治,首选需要一套完善的“精神教化”制度。以证明和强调政权的神圣性,必然性,合理性。东西方都有“皇权神授”的概念。当然,西方的政教合一做的更加彻底,在中国则是更加复杂的混元一体,天人合一的哲学文化体系。最浅表的表现,大概就是礼教纲常。个人认为,这同西方宗教世界观一样,也是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解释论。一个完整的游戏规则,在大家都认可,都遵守的情况下,那么这个体系将表现出非常良好的稳定性。

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规则解释权属于统治阶级,但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游戏规则不可能一直天衣无缝。人类的发展会遇到新的问题是规则制定的时候无法想象的,这个时候需要去附会,去渲染,去弥补。就是去把话说园了。

而第二个问题,就是在对统治阶级,或者现状不满的人当中,也会出现一些具有见识和能力的人,他们或者在规则内证明统治阶级“不合乎规则”,或者在规则外证明规则本身有问题。这非常可怕。

那么皇权要做的就是尽量收拢人才,将各种有识之士拉拢到利益阵营中去。唐太宗一句对科举制度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实乃道破机关语。

那么,总会有些不识相的。这个时候,根据威胁程度,可以杀之,谤之,或者不让他出头就是了。而毕竟有想法有抱负,又不愿意效力王家的智者,少之又少。那些散漫无争的人,随他们去吧。

第三点,建立阶级流动。这一点同第二点,科举制度都很好的实现了。一个固化的等级社会,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激烈的阶级矛盾。要缓和这种矛盾,就必须留出“改变阶级的可能性”。也就是所谓的“个人发展空间”和“上升渠道”。现今公司老板的“画饼术”,异曲同工。在“有希望”,“有可能”的情况下,底层阶级就会安定下来,不至于穷则思变。

第四点,要建立起职责明确的官僚体系。为了保证安全,可能要牺牲效率,以实现体系当中的权力制约。也就是说,除了皇帝和他所信赖的直属团队之外,官僚体系当中都是些“执行层”,而不是“决策层”,他们终日工作,却不一定搞得清楚工作的真正意义和目的。而了解其运作原理的,只有皇帝所领导的小班子。很多大型企业当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数执行层,只了解手头的业务。只知道工作从何而来,做完了交接给谁,根本不知道这个项目的全貌。你做了许多年,离开这个体系,你还是什么也干不成。因为你的经验,你的技巧,都是基于“局部”的。

第五点,很遗憾,仍然需要一个强力的,政策可延续执行的领导班组。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在封建中央集权制的规则中,培养下一代领导人历来是危险和微妙的事。在皇室延续和政治理想延续之间的选择是痛苦的。鲜有真正意义上的继承人,可以继续玩转这个巨大的游戏。于是,在统治力难以追求的情况下,平衡术就显示出异常重要。在政局核心技术掌握者,很多时候是缔造者去世之后。先皇的重臣们就会在政治能力上显示出极大的优势,而那些嫩嫩的新皇帝,或许终其一生,也只不过是在做“维持皇权权威”这一件事而已。

所以,实际上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并不是每一朝,每一代都表现为以皇帝为领袖的集权团队领导制。政权的稳定,很多时候取决于总体制度是否能够长期的保持合乎所有人认可规则的,自上而下利益分配制度。在多层级的阶级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如果广泛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合乎规则的不公正待遇,都可能造成动荡。

我个人倒不怎么看重皇帝自己对武力的绝对掌握。首先这不是一直都能做到的。其次,军队不是一个特殊事物,不是某种单人操纵的终极兵器。他们也是由人组成的,应该纳入到整个体系中去,而不是单独的对待。军队的效忠,也是建立在信仰、利益这些基础上的。从长远来说,建立“个人”崇拜式的军队效忠是危险的。因为上行下效,这种风气可能造成“绝对忠诚”的变异。个人认为,合理的应该是建立一种“精神”崇拜,而皇帝则代表这种精神。这样或许更可以避免,由于高级将领的失控造成军队分裂。也更便于继承人继承那种“精神”。

综上所述,封建皇权统治,都必须建立在愚民政策之上。要尽可能的保持各阶级之间在教育、修养、见识上的差距。教化民众,应该是一种“思想定制”而不是思路培养。也就是说,让民众相信,官方攻略是最优选,“人生”这个过程,按照朝廷提供的攻略按部就班即可,任何异想天开的另类玩法,都属于异端,顶多是奇技淫巧,绝对不是正统,不是一个正经人应该追求的。如果还想自己弄个MOD什么的,那就属于大逆不道。

另,封建集权统治的确是人治,但并非人治就一定是封建集权统治。略略跨版跑题一下的说。在现代的民主社会主张中,“权力获得选举制”(或者说“人人平等”)和“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一对很奇妙的概念。不得不说,现代政治理念,在应用上已经发展成一门很玄妙的社会科学,而过去的宗教和礼法只不过演变成今天的各种主义,在作用和形式上,依然古今一般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TOP
(唠叨琐碎流鼻祖)

吴王枢密副使领京畿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诸侯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625
帖子 4613
编号 31844
注册 2005-2-3
家族 清谈社


回复 #10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或许,在危险性上,宦官专权的危险性较小。但我认为,“从长远来说”依然“不可信任”。因为他们同样是一个利益阶层,依然会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利益诉求。宦官集团的合法性依托于皇权,其依赖程度更紧密没错,那么从这一点来说,其对皇权控制的渴望也就更大。因为他们几乎不可能对皇权取而代之,也很容易在皇权交替之后被剪灭。

所以个人认为,已经实现一定权力地位的宦官阶层是最不愿意看到一个权威性强势继承人出现的人群。因为在新的利益分配中,相对其他势力,他们是最可能被清洗的。

说收拾宦官容易……这个……哪怕是在相对性上,我也认为失败的例子很多。所以不能认同。不同势力之间的勾结,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说这种共生的形式是谁听命于谁,或者有多么紧密。

可以认同一点,本代皇权扶持下的某势力,相对来说,如果这个势力是宦官的话,对本代皇权的威胁是最小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5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2 15: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42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