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红颜知己的关系能达到什么程度?
性别:男-离线 TOP
(唠叨琐碎流鼻祖)

吴王枢密副使领京畿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诸侯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1
功绩 625
帖子 4613
编号 31844
注册 2005-2-3
家族 清谈社


根据我的理解,“知己”已经难求了,更勿论“红颜知己”。这等可遇不可求的物件,如果的确是那字面的意思,断不会滥大街到人手一份的地步。

其实,“红颜知己”这个词,早就泛化。无非是指男人认为的谈得来的女性朋友罢了。这“知己”和“谈得来”,其差距不可道理计。想起来,早年我应友人之邀,写过一篇这个题目的文章,引在这里,博君一笑。

----------------------下面是原创----------------

大凡男人,总不反对自己有一两个红颜知己。区别无非是更注重“红颜”,还是更注重“知己”。

现在说起“红颜知己”这个词,名字虽然是中国的,内涵却更多渊源自西方。外黄内白,认真算起来,却是一根香蕉。

中国古代,男女大防。那时候男人要找“红颜知己”,恐怕只能向章台瓦舍、青楼粉帐之中去寻觅。温柔乡的一众红颜里,得个知情识趣的知己。这在当时的文人雅士、豪门权贵中间也算一种流行。堪比夜泊听钟、雪江独钓之风雅。说起来“太阳底下无新事”。太阳落山之后新事也不多。现下的社会精英、成功人士,寻“风雅”的去处,也是古今一般同。虽说“风尘之中多有奇女子”。但是再多,那“奇女子”也不会多到鱼贯而入,一字排开的任君挑选。所以说到底,终归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多些。

而同时期的西方,社会对女子参加社交活动的态度就更加宽容,甚至是鼓励的。这就给地位平等的男女双方进行交流提供了平台。所以西方的小姐对男人就要识货的多。断不会因为在后花园遇到个落难公子,就不管是秃头龅牙、歪瓜裂枣就爱了上去。与其指望他将来中状元,还不如现在就找个“白马王子”来得实际。而带来的副作用,就是爱情竞争越发激烈,所以西方故事多爱情悲剧。同时上流社会的“情人现象”被公开化、合理化。雍容贵妇身边唇红齿白的少年;白头老翁向青春少女的热烈求爱,都是一景。

但不管怎么说,正是这种风气奠定了“第四类情感”的产生。那就是“亲情、友情、爱情”之外,男女间略向爱情的一种感情,正如那些暧昧情歌里唱道的“恋人未满”。

如此说,似乎所谓“红颜知己”也不过是种“次爱情”。遮掩羞答中,还是些男欢女爱的调调。其实“知己”二字,认真起来是在难得。天下之大,人生之短,要遇到一个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所思所想,所悲所喜的人,何其难哉!还要指望这样一位“知己”竟是“红颜佳人”,岂不是奢求。

所以正如我开篇的那句话。“红颜”与“知己”,正是两项指标。这一位美眉风姿绰绰,容颜秀美,那即便……不过是三分投机,又何妨引为知己。那一位知心大姐,见识深刻、事故通达,既然不打算“姐弟恋”,不妨做了“红颜知己”。总归加加减减,一番品评,能不能算“红颜知己”就心里有数了。

这“红颜知己”却只是单向关系,并不可逆。有所谓“蓝颜知己”,实是无稽之谈。就好像本来说“校花”,又生造出“校草”的称号一样无理。因为女性对于男性,细腻感性,娓娓絮絮开解心事,就多了一份温情。男人若是对女士这份心肠态度,就显得婆妈起来,倒不如去主持情感热线。

而“男女之间有没有纯真友谊”这样一个公案,拿“红颜知己”来对答,也是不能了局。这就好像孩童两小无猜,过家家扮新郎新娘。成年男女又倒过来,要去学孩童两小无猜。究竟心里面是有猜无猜,猜得着猜不着……一番奥妙趣味,就在其中了。

-------------原创完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6 06:3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76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