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为何饱读兵书不足以获取统帅之才?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统帅?, 饱读兵书只是磨练个人军事才智的一个方法,而且还不是最佳的方法。假如此人并不具备非凡的智力,那么即使他饱读兵书,也不能领悟战争艺术的精髓。
性别:男-离线 风车骑士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39
编号 315940
注册 2009-3-26


发表于 2010-11-25 15: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基本支持楼主的意见,饱读兵书并不足以成为优秀的军事统帅。有的饱读兵书者,投身军营,成为了优秀的统帅或名将,如韩信、曹操、李靖等;而有的饱读兵书者,如马谡、赵括,却成为了失败的典型。也有不读兵书、少读兵书成为优秀的统帅或名将的,如项羽、刘邦、刘备、狄青、朱元璋等,王平、穆圣、李嗣源甚至不识字。当然,不读兵书、少读兵书的草包将军、军人更是车载斗量。
  我认为,饱读兵书,只代表此人军事理论基础好,并不代表军事实践水平高。在绝大多数时候,实践更加重要一些。
  名将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足够的军事实践经历,才能成为优秀的统帅。一方面,必须要有很高的权威才能让手下服气,要么是血统,比如春秋战国贵族领兵的时代;要么是资历,这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了。另一方面,指挥才能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诸葛亮初出茅庐就火烧博望,毕竟只是小说虚构的而已,那几仗其实都是刘备自己打的,诸葛亮直到刘备去世后才真正成为统帅。即使是韩信这样的大军事家,也是在基层摸爬滚打很长时间才拜为大将的,而且,直到彭城惨败后分兵北上时,才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统帅。
  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优秀的统帅都是从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一个饱读兵书的菜鸟,直接摇身一变成为优秀的军事统帅是不可想像的。当然,如果饱读兵书,成为优秀统帅的可能性要大于不饱读兵书者。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9 03:2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74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