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论白起之死
性别:男-离线 maverick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8
编号 3143
注册 2003-12-10


发表于 2004-4-20 14:3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tdlzxq于2004-04-19, 20:33:29发表
,秦国军队在各次战役中杀人总数,可查的约为1655000人,而白起为将时就斩首920000人。此巨额数据一方面证明白起指挥有方,作战勇猛,另一方面也是他性格残暴的写照。

白起杀人巨万并不能说明他性格残暴

其一:两军对战,你不杀我我便杀你,打战必然杀人,何况白起指挥过72战

其二:如何对待俘虏是与国策有关的,想想坑杀了40万的赵军,对赵国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就可以知道这种做法的正误,如果放了他们,白起如何实现接下去灭赵的战略,那时候的赵国应该已经是空壳了,秦王不在前线,得不到一线情报,再加上亲信的点播,自然不容易作出正确的决定

对于史书的记载,我觉得它只是记下了总所周知的内容,假如:范睢在某个密室和秦王说一些,挑拨离间的话,史官也未必知道,所以并不能说明范睢不是罪魁

白起虽然是军事方面的天才,但是政治方面的白痴,很容易就会被卷入政治的漩涡中,想想多少名将都是这样被害死的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maverick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8
编号 3143
注册 2003-12-10


发表于 2004-4-20 21:2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tdlzxq于2004-04-20, 20:27:25发表

何晏曰:“白起之降赵卒,诈而坑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后亦难以重得志矣。向使觽人皆豫知降之必死,则张虚卷犹可畏也,况于四十万被坚执锐哉!天下见降秦之将头颅似山,归秦之觽骸积成丘,则后日之战,死当死耳,何觽肯服,何城肯下乎?是为虽能裁四十万之命而适足以强天下之战,欲以要一朝之功而乃更坚诸侯之守,故兵进而自伐其势,军胜而还丧其计。何者?设使赵觽复合,马服更生,则后日之战必非前日之对也,况今皆使天下为后日乎!其所以终不敢复加兵于邯郸者,非但忧平原君之补袒,患诸侯之捄至也,徒讳之而不言耳。若不悟而不讳,则毋所以远智也,可谓善战而拙胜。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矣,秦王又亲自赐民爵于河内。夫以秦之强,而十五以上死伤过半者,此为破赵之功小,伤秦之败大,又何以称奇哉!若后之役戍不豫其论者,则秦觽多矣,降者可致也;必不可致者,本自当战杀,不当受降诈也。战杀虽难,降杀虽易,然降杀之为害,祸大于剧战也。”

这段话主要是说杀人如麻造成的长远影响吧(楼主能不能说些自己的意见,看古人的话很累的)

但是这也要看情况阿,像长平这样的情况,诸位觉得是坑还是不坑呢?
坑杀40万,赵国一下子就没战斗力了,就如老虎拔掉了牙齿,任你鱼肉!否则呢?这么多的俘虏要消耗多少粮食,若干脆放了,他们卷土重来怎么办?
作为一个统帅,考虑的是如何战胜敌人,而非千秋万代的将来,何况对方是个个红了眼不要命的死对头!
我觉得白起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厚待俘虏是要在一定基础上的

这是我的看法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3 22:0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34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