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客观公允,《三国》武力大排名!(一), 龙骧将军① “老将” 黄忠(09年12月3日,第49页).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QUOTE:
原帖由 hctl 于 2006-6-25 04:27 发表
接着是马超与许褚的分析:

问题是如果许褚不只是想赢马超呢?
咱们先来看一下原文:

马超大怒,意欲突前擒之,见操背后一人,睁圆怪眼,手提钢刀,勒马而立。超疑是
许褚,乃扬鞭问曰:“闻汝军中有虎侯 ...

人们对于同样的语句,可能会有理解上的不同,比方说对许褚的描写,您可以认为马超落在了下风,而别人可以理解为,比方说吊到某个高音,马超好比林志炫,不必借助某些肢体配套动作就可以完成,而许褚好比熊天平,要借助某些配套动作。所以动辄认为别人“你没有看过原文啊……”之类的,似乎不太妥当。而且理解出了分歧,不代表别人的理解能力就比您要差一个档次。
我们可以从此战前后得出许褚最起码不会比马超弱出可以度量的数量,马超后来对他的忌惮,类似于吕布对张飞的,但又不尽然而已。但恶战中,许褚动用了浑身解数的情况下,却230时招式上差了一步,但应变能力强,以使得自己发挥力量优势,力量上上抢了一手,扯平了,不能就此说他比马超强。
许马之战和张马之战都是持久战,但还是差别挺多的。我的看法也是张飞微强于马超,但马许间就不是这样了。

此外,武将出战,都会有豪言壮语,拍了胸脯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做到。毕竟作者并没有以人物语言描写外加一句“原来仲康只要捉得孟起”。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6-8-27 12:20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三国演义中,由第三者(作者,或者说旁观者)所作的评价相对偏少,而所塑造的当事人的口头评价相对多,就更需要结合情势来判断此人此次究竟是自谦心态还是夸口打气心态。

即使是作者的第三方评价,也有亮相时拔高、收场时客观、中间过程可能压低的情况出现。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6-9-6 23:15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QUOTE:
俺的意见是,仔细看书的话,典韦此时肯定没什么“爱才之心”,“韦大怒,挺双戟向前来战”这是书中的原话,暴怒的典韦只怕恨不得平吞了许褚才称心如意!典韦的任务很明确捉拿黄巾贼何仪归案,但是许褚却不买账,典韦哪里有不尽力的道理?综上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平手!

让偶好等啊。
兄此论甚恰。
弟做点细节补充发挥:
老典三番出战虎痴,一日引得曹操爱才之心,其二斗三十合后佯败,其三略战数合,便回马走,这样的“单人两步诈败”战例,在所有诈败中也不多见。也就是说,一则典韦武义高超并在首战为仲康所知,二则仲康也没那么容易上当。但最终还是上当了……那么他的心理变化应该如此为妥:
1、这个典韦武艺高强,不可大意……2、今日为何三十合败了(而且好像真败了)——意味着典韦没有用新招,还是老套路,容易让许褚相信对手就这套本领,适应了就能抢先手了……3、这日数合就败了(我确信他败了)——意味着仍是老套路,让许褚认为一日平手,二日三十合战败,三日数合就破这个过程很合理,从而深信不疑。
典韦的武艺就如他为人,男中音,质朴中良有深意。
许褚则直来直去,男高音,不出战则已,出战则一路往上调,后来斗马超,也是杀到酣闹后卸甲奋威,而不是思考曲线救国。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5-28 22:44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二进制思维适合战绩评,对武评未必合适。武评本身是一种惬意的、开阔的,从武艺拼斗而引发的对人物形象侧面、段落章节的结构作用乃至对作者意图与笔法的探究与评析,并不是冷冰冰而闭合的战绩、战果统计。
所以武评文艺性更强;战绩评数理性更强。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9-8-20 21:07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回复 #1376 天宫公主 的帖子

我说的“作者意图”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更多的自然是人物形象侧面分析之类的。

既然对“武评”二字的理解不一,那么看法也就与你不一样。即便是缺乏现代数学知识的我们这些人,看法都不一样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方法本来就有2种,一种只接受“0”和“1”,另一种还接受其他信息。
只接受“0”和“1”,是冷漠的战绩纪录。

诚然,现实是冷酷的,输了就是输了,你没有机会翻盘。可是,罗灌水在小说写作中毕竟并没有把所有的战例都只用谁挑了谁简单带过;他偏偏在有些战例描述中加了一些语句。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9-9-12 22:36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罗老大在颜良、徐晃之战中,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地让徐晃二十合败回本阵,那就暂定是两个点,好比一个O(0,0),另一个P1(a1,b1),暂定一条直线。
同时,其他涉及到徐晃战例也许会造成对这条直线的修正,由此甚至涉及到人物性格分析,不过不很精确地看,这个战例仍然是一条直线。
几乎就是白箱模型。

罗老大在关羽,文丑之战中,文丑确实败退了,也就是说O(0,0),P2(a2,b2)两个点肯定存在,但罗非要加上什么“心怯”二字,那么结合小说其他战例来看,这两个字很特别,因此,这也是一个数据,好比还有一个点Q(c1,d1)。也许最终决定这条线性状的仍然是O,P2两个点,但毕竟Q不可忽略。是不是直线?或者说,曲率是多少等等的,这就取决于对Q的认识。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看法。
可算作灰箱模型。

关羽,颜良之战,除了O、P3两点外,不但有Q,只怕还有R……乃至还有计不计入单挑的争议。于是,这几乎成了黑箱模型。

我的知识实在有限,只能说个大概,关键是那个意思:小说家言内,并不是所有的战例都只有“0”和“1”两个数据。

当然,不可否认,战绩是冷酷的(社会是冷酷的),路径只有O到P/结果只有0和1,不考虑Q,更没有R,S,T……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9-8-21 15:12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3 02: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14773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