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新《水浒传》片头曲歌词与古典文化不符之处分析, 《四海盟约》出现的“评书”、“群星”商榷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发表于 2010-12-15 21:1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群星”不是特指青龙星等115个,可以泛指天幕中所有星星的任何一部分,而青龙星等115个因为没有像9曜28宿36天罡72地煞等那样分归于一个特类,所以用了泛指式的提法。故而任何一部分星将下凡,通说“群星”没什么不可以。

“瓦舍评书”亦无不妥,水浒故事流传至今,历代以来南宋话本(说话)、元杂剧、明清传奇小说、北评书南评话各类艺术形式都有水浒题材作品,那小句歌词不过就是取其一而已,同时没有违反大原则。

歌词只要不违反大原则即可,不必很精确和周到。

我对楼主最后一段的某种说法亦有不解。因为,您是否“白忙活一阵”,取决于别人对你的观点是否同意、是否完全同意——而对你观点是否同意、是否完全同意,是可以由不同角度来探讨的,并不是反对你的观点就是反对尊重传统文化。你的观点本身分为“要尊重传统文化”纲领意见和“具体问题的分析”。我个人同意您的“要尊重传统文化”纲领意见,但对您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有一些不同看法。

另,关于山东版。山东版和九十年代央视版的不同之处在于,山东版是将之前几个主要人物的专集组装起来,并加入不同专集之间的过渡剧情力求通畅,不过整体感不强算是一个缺陷,同时宋江形象“山寨头领”成色更大。而九十年代央视版是重在说完一个很系统的悲剧故事,以此为基本思路进行材料取舍,政治意味更强,同时宋江形象“愚忠儒生”成色更大。
山东版的新增剧情里,“蜈蚣岭”和“登州”两段比较精彩,前者有传统除暴安良元素。“孟州”这一段里面,给施恩家增设的老管家是传统“义仆”套路。但山东版也同样没有拍青州秦明故事等不少段落,而且删去了石秀杀裴这一段。
新版的等偶将来看完再论。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0-12-15 22:0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发表于 2010-12-15 21:5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3 尹一朋 的帖子

不会有歧义,“群星”本来就没有被大众认为是特指那115个,“群星”是个很普通很常用的词儿。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0-12-15 22:0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发表于 2010-12-16 16:1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5 尹一朋 的帖子

你好,朋友。
山东版本来就是由基于几个特色人物的专集组装融合而成的,因此基于鲁、林、武、宋、李、孙(顾)等六(七)个人的人生历程,自然会有许多细化、增设的精彩片断。
材料取舍上各有不同,也很正常。什么该省、什么不省,是根据剧本总体思路来的。山东版重在(几个特色)人物,情节全程细腻。而央视版重在(一系列政治)事件,从石秀探庄之后情节就开始紧凑、抓大放小。
两个版本还有共同省略的片断。

另,孙立和栾廷玉的关系和史文恭卢俊义的事情无关,一码归一码。
九十年代央视版里面并没有提到卢、林、史有共同的老师周侗,因此卢、史之间可以不认识。施耐庵水浒传里面也没有提到过周侗。
电视剧的剧本,这里加入民间传说片断甲,那里不加入民间传说片断乙(与甲相互独立),也很正常。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0-12-16 16:1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发表于 2010-12-19 12:2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7 尹一朋 的帖子

和央视版相比,山东版(合并后大概40集吧)在大主线上都缺的,有不同的也有同缺的,央视版的问题之一在于莲戏多了些(在原著中,潘的戏分本就不算少,而且,她是武松篇里面的一个重要结构人物),其他方面的取舍问题则差不到哪里去,而且把一个故事体系交待出来了。省去征辽,因为征辽的原创性认可度不如征腊、而且征腊是个结篇;同时,对于电视剧而言,太多的战例和武将,也会造成审美疲劳。整部水浒众多情节小单元、战例、一百单八将,如果拍电视剧是一贯制的,而不是分篇分期制,肯定会不得不省掉一些情节、战例和武将。即便分篇分期制,比如山东版,也会因为其他原因(比如资金不够之类的)舍去不少情节。其实将来在资金资源丰富的条件下,拍水浒电视剧,用分篇分期制倒也是一个办法。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0-12-19 12:35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6 19:5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94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