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对于两个水浒地理疑难的整改建议, (“路过青州境”与“闹西岳华山”)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对于两个水浒地理疑难的整改建议

特注:陋作属于“建议”,而非“深入分析作者意图”

      众所周知水浒传的地理疑难不少。在不影响原著主题思想表达的前提下,我想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整改建议,虽不十分严肃、严谨,倒也能为读书与思考平添趣味。我在此就“路过青州境”问题和“闹西岳华山”问题,提点整改建议,同时这两个问题还能微妙地结合起来。

      (一)

      第一个疑难是“路过青州境”的问题。这是全小说中最显著的地理疑难。

      我想我们可以理解刀头舔血的豪杰们中有人会犯地理错误,毕竟他们(尤其刚出道的)不是地理学家、旅游家,也更不是政坛人物。当然,像杨林这样的旁道社会活动家也不少。人各有长处。
      比如放弃地主身份投身草莽的好青年史进,本应北上陕北的延安府找他的优秀武学导师王进,大概想跟着读研争取拿个武学硕士,可惜他可能缺乏地理学知识(更可能缺乏时政知识,把种师道和种师中搞混了),错往西偏了好大行程,来到了渭州府(今甘肃省东部北角的平凉市)。

      但史进的这个问题,无论出于缺乏市政信息,还是缺少地理学识,或者是其他原因,反正书中明示过他走错路了。而我们的鲁大师情况就不同了。
      一般而言,小说中叙述了某人物活动所经过的路线,如果对照常识及结合上下文情节后,分析下来有疑难、有错误,但小说本身不曾表述他跑错过路(或者故意绕路),也没有任何其他文字暗示他是不是另有隐情,而且他走没走错路,也和情节主线发展没有关系,那通常就表明,作者不曾意识到自己写作上有问题。于是无法圆场,那就产生了疑问。

      第四回,鲁智深遵循智真长老的安排,由五台山(在今山西省)去东京(今开封)大相国寺。昼行庚息,一路看天,结果却跑到了“桃花山、桃花村”一带。“桃花”两个字不打紧,关键是,桃花村的刘太公讲过“此间青州官军捕盗,禁他不得”,而且还不是孤证——在后面我们不止一次地和青州及桃花山等见面,产生的地理疑难也不止一次地出现。

      第十五回,当上警卫营长的杨志蒙梁世杰抬举,便在这位官居高位却乐意和中下级军官打交道的上司面前显示业务能力,曾就大名府去开封府的路线选取问题发表观点:“此去东京……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岗、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此处和鲁达的行走路线尚不能算矛盾,因为都是从北面去开封。可接下去就开始思路混乱了。

      第十六回,丢了生辰纲的老都管等人去济州府首告。然后杨志、鲁达在青州的二龙山智夺宝珠寺,杀了金眼虎邓龙,占山为王。

      第三十一回~第三十四回,武松、宋江、花荣、黄信、秦明等人先后出现在青州管下的白虎山、清风山。而且作者明确指出,青州管下有三座恶山:第一座是清风山,第二座是二龙山,第三座是桃花山。

      第五十六、五十七回,一败涂地的呼延灼逃往青州,桃花、二龙、白虎等恶山再度进入视线,最终还来了个大破青州府。

      我们可以从地图上查看。鲁智深从河东路(山西)东北部的五台要到其东南方向的河南东北部的开封府,所行路线,可以先直向南下,传阳泉、越泽潞、过怀卫,渡河至洛阳一带,再折向东经郑州达开封,这种路线在抵达开封前路过山东境或者附近的河内地区一代。

      顺便提一下,北宋时的黄河下游河道在现今河道的北侧与西侧,入海口不在山东,而是在西北侧的河北。

      另一种路线是先在山西时就从广灵、灵丘或井陉口等处翻过太行山进入河北,而后南下渡河。此路线,最适当的渡河点是滑州南,渡河后至开封府辖下延津县、封丘县北一带,这样一南渡便立刻进入开封。但也可以偏东北方向,偏个百里许也没什么,在浚州东南部黎阳口渡过黄河,首先进入的是京东西路(山东西部)的曹州境内的宛亭、句阳一带,而后往西南方向跑个近百里,已经进入开封境内,在兰考县一带直向西,便可在七、八十里以内直达开封府。

      而青州在哪里呢?青州是京东东路(山东东部)的路治所,在山东半岛的腹地了,纬度和河北的冀州差不多,距离冀州南侧的河北重镇大名府都大约七百里以上(还只是直线距离,路程就更大了),且途中隔着各类城镇与山川,离濮滑浚地区那就更远啦。

      这就形成了一个难题。老鲁无论走哪条路,他沿路只有偶尔诚实地坦白自己曾“杀了人”,并管管闲事外,并没有广泛布道的职责意识,更没受上级安排去山东秘密公干,他没事在本该南渡黄河的地方却心血来潮地往东多行个将近一千里路到青州,再绕回来,翻山越岭、掠川涉水地兜那么大一个圈子干什么呢?敬爱的鲁大师毕竟不是徐霞客,他只是要尽快地赶到开封府开始他新的生活而已。

      不仅仅对于鲁大师,对于杨志押运生辰纲的选路也一样是个疑问。从大名到开封,路途其实并不太遥远。可以由大名府→濮州→延津县、封丘县→开封府;也可以从大名府→濮州→曹州宛亭县、句阳县→兰考县→开封府。

      如何圆场呢?我准备了两个方案,谨建议整改。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12-9-11 11:0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接上

      (二)

      方案一是“打统盘,搬场子”。也就是说,把瑞龙镇、清风寨、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等地名,以及原著中发生在青州内以及和青州有关的一切情节,整体搬移到另一个州郡内。

      备选目标地选择得有原则。
      第一,由于青州本身当时是京东东路路治所在地(相当于省会),那么目标地自然起码是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经济较发达的大郡为好。
      第二,目标地应该在开封的北面为妥,但不能超过大名府的纬度;同时可以偏东或偏西,但一则考虑到要让鲁达和杨志的路线选取趋于合理,二得和下文梁山有关活动契合,不能离开鲁西太远,所以东西向的偏移距离应有所控制。向东就不谈了,向西则不超过濮州(即开德府)、相州(即彰德府)为好。
      三则是最好同青州以外其他一些原文中出现过故事情节或人物籍贯的州府不重叠,如济州府、高唐州、郓州(东平府)、东昌府、大名府等等,都可排除。
      四则由于后文中多次发生在青州的情节,放到小说整体来看,发生在原文中青州境内这些故事最好能发生在山东境内且在黄河东南为佳。移到河内不妥,宋江也好,鲁达也好,杨志,武松,呼延灼等等,原本在山东境内的活动,一下子要渡过黄河,不仅他们会感到太麻烦,而在故事整体中也显得突兀、不协调。

      候选地有三处:应天府、濮州、曹州。把青州改作哪个州府呢?那自然还得跟后来杨志、呼延灼以及其他人物的活动联系起来。应天府在开封府东南侧,如果从北面来开封,要绕的路比东北侧的更多且没有必要,何况应天乃当时的南京,而从原文中的青州所配备的部队来看,实力相对大名等地,较为薄弱,而且辖境内山贼聚集,所以,放在四都之一的重镇是不妥当的。

      放在濮州是个不错的方案,这对于鲁智深去东京的取路和杨志上东京的选路而言,都是非常合理的。北宋时黄河下游河道在濮州的西北面,山东到濮州不必渡黄河。所以濮州是个很好的选择。

      改成曹州也不错,几座山头都放在辖境南部。这样一来,虽然鲁智深去开封的路上仍旧绕了段路,但毕竟比东折往山东半岛腹地近千里要合适,只不过不用穿过滑州渡河后进入延津、封丘,而是在浚州黎阳县渡河进入曹州(辖境如今山东菏泽市)辖下宛亭县、句阳县,到达曹州就等于一半到达京师,因为曹州的西南方向就是开封府辖境;曹州正南方向是应天府,所谓的曹宋地区。

      而且看后文,给杨志带来人生又一次重大挫折的黄泥岗也可以改在曹州北面的濮州或者就在曹州境内,也只是像鲁达那样,稍微绕点路而已。考虑到当时交通不便、路网不完善,路人捡人烟相对稠密处行路多也无可厚非。不用向西南走滑州渡河从而进入开封府辖境;而是只要大名府直接渡河进入濮州,或者朝正南方向穿过浚州黎阳县即可,渡河口向东移了一些,渡河后踏上曹州辖境宛亭县、句阳县一带,而后先朝西南再向西一路直通开封府。

      武松、宋江、花荣等人的活动,也能在满足了鲁达、杨志各自上东京取路的合理要求的前提下,仍发生在山东境内、黄河东南。

      呼延灼被破连环马后落荒而逃,也只需把“自投东北上去了”改成“自投西南下去了”。而且从梁山去濮州或者曹州要比去青州还近些、便利些。

      不过,方案一的问题就在于,“青州”在读者心目中的烙印很深,要改变人们的思维定势很难,很别扭。这可不是小说人物多走点或少走点路的问题咯。

      其实我还曾想到过把鲁智深大闹桃花山、火烧瓦罐寺等情节,放到“双夺宝珠寺”之前,再把杨志讲的关于大名至开封途中要经历的危险地带的话微调一下。不过我总觉得加内容、修改局部比较合适,把章节次序直接调换,效果尽管不错,感觉挺别扭。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8-20 16:0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接上

      (三)

      方案二是“多设道情节关卡”。也就是说,桃花山仍旧和兄弟山头以及相应情节放在青州境内不动,但把第四回中李忠、周通的驻地从山东青州桃花山暂时转移到西面某路(比如山西省或河南省)境内某处,第五回中出现的赤松林、瓦罐寺在其东侧附近。

      可以在山西南部或河内某处某山,也甚至可以让老鲁提前渡河,放在西京(洛阳)附近某处某山。我们从整体情节考虑,先不要放到黄河以南,最好在黄河以北的走廊地带。也不要放在后来曾出现过重要情节的孟州(今河南省孟津县、济源县一带)。怀、卫、孟三州中,孟州排除了,然后怀州(今河南省焦作市一带)靠西,考虑到附近的赤松林等地,后来出现在杨志所述的从大名府上东京的路上,所以最好向东靠些,那就定在卫州(今河南省新乡市一带)。

      我的建议是:第四回李忠、周通的据点放在卫州境内某山,起个名儿,就叫“柳叶山”(可以对应住“桃花”);而赤松林、瓦罐寺则可放在浚、滑境内某处,而且附近还加设一座山头叫做“盘龙山”,原因很快就会讲到。

      于是我们可以在水浒早期为史进、鲁智深的故事多加点佐料:
      之前,史进和他的武学启蒙教师一起北上黄土高坡,寻找王进。不过到达延安府后,听说王进随大军赶赴保德、横峰前线作战。史进想起了王进关于“在绿林实践中读研、拿硕”的深刻教导,就和李忠一起往东南渡河,在河东一带开始了又一轮江湖生涯。史进结识了不少豪杰好汉,不过河东地区的好汉纷纷往绿林生活的大熔炉——山东那边迁移,史进、李忠和周通都随大流而东。
      原本在华州华阴县少华山的朱武、陈达、杨春三个,也因为贺州尹重兵剿山而被迫迁移。后来贺州尹往山东调任,这是后话。
      到了卫州东界,在卫州管下某县某乡,有个柳叶村,边上有座强人出没的柳叶山。原本山上的百十来个强人就是后来邓飞口中的“不成器的小厮”,被三人及为数不多的伴当击溃收编。史进倾向于继续东进,李忠、周通倾向于暂时扎在柳叶山。朱武、陈达、杨春三人倒率先进入山东境内去了。
      柳叶山以东就是浚州境内,有座盘龙山,东麓有片林,叫赤松林,山北有座瓦罐寺。山上有伙凶徒,山下有生铁佛崔道成、飞天夜叉丘小乙之流。史进带领从老家跟随来的少量庄客,打下了盘龙山。凶徒中剩了一个王道长(就是后来在蜈蚣岭被武松斗杀的那个),勾结崔道成、丘小乙偷偷上山下毒,山上庄客们都被害,唯有史进因去柳叶山寻李忠、周通,得以幸免。
      话说史进前脚离开柳叶山回盘龙山,告别了五台山、出了泽潞地区一路向东南进入河内地区的鲁大师,后脚就路经柳叶村,于是发生了“小霸王误入销金帐”等故事。而后鲁达要去盘龙山找史进,却先跑到瓦罐寺那里,因为饥饿乏力,又是一对二,落败遁入赤松林,遇到了史进。原来,史进回到盘龙山一带,被王道长、崔道成、丘小乙等围击,史进隐入赤松林,王道长重霸盘龙山。
      鲁智深、史进说服了李忠、周通相帮,李、周带人上盘龙山夹击王道长,鲁、史两个则趁机到瓦罐寺杀了崔、丘二人。王道长敌不住,往东北方向而投,当然后来在蜈蚣岭栽在武松手上。
      火烧瓦罐寺后,鲁智深要去赶赴开封的大相国寺,而史进则要去山东寻朱武三个,李忠、周通则暂时留在柳叶山。众人暂别。

      反正李忠、史进本来就在西面活动,那么对情节进行修改,让他们的活动范围转向山东之前,曾一度在山西南部或者洛阳一带行事,而后继续东进,也是比较合理的。涉及到第二个疑难的朱武、陈达、杨春和史进同理。

      而且,第五十六回中插叙孔明、孔亮兄弟曾和本处一个财主竞争,孔家兄弟杀了人家一门,上白虎山落草。我们可以加设这样一段情节:原本那户财主,因为和青州境内“金云山”强人联手,孔家兄弟处于劣势不敢造次。但李忠、周通弃了柳叶山东投,甚至史进、朱武等人也来到当地,因为“星宿契合,意气相投”,李忠、周通上了桃花山,压制住了金云山。遂形势扭转,孔家兄弟大获全胜,上了白虎山。而史进、朱武、陈达、杨春则去了别的州府某处山头安顿。后文将谈到让史进、朱武四人提前东迁对于另一个原著中的地理疑难有何意义。

      当然,方案二也会产生这样问题。那就是桃花山仍在青州,杨志怎么办?好办,就对他那句分析鲁西、赵南各地治安情况的话语进行整改,因为这句话中并没有出现“清风山、白虎山”,纠偏力度就不大,只要把其中“二龙山、桃花山”改作“盘龙山、柳叶山”就行了。好在杨志等人押运生辰纲途中,真正发生故事反映在文字上的只有“黄泥岗”,不会涉及到青州。从生辰纲被劫后杨志很快就在山东境内活动来看,黄泥岗也完全应该放在黄河东南的濮州或者曹州。杨志那句话所罗列的山川地名并不是按地理位置先后次序来的,他只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而已。而赤松林之类的在黄河西北。

      两个方案中,第十六回杨志逃亡时,都不再是“往南”,而是改作“往东”。老都管他们选择去济州府首告也很好圆场,事发地离濮州或曹州治所尚有一段路程,而折向东面的济州(今山东济宁市)更近。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8-21 09:0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回复 #3 acceehi 的帖子

呵呵,惭愧,我再整理整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01五台山:在今山西省中北部偏东。

02潞   州:今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一带。

03泽   州:今山西省东南部阳城、晋城一带。水浒全传的“剿田虎”故事中名作盖州。

04孟   州:今河南省在黄河以北地区孟津、济源一带。

05怀   州:今河南省在黄河以北地区焦作市一带。

06卫   州:今河南省在黄河以北地区新乡市西部、中部一带。

07相   州:今河南省在黄河以北地区安阳市西部、中部及今鹤壁市西部一带。水浒全传中作彰德府。岳飞乃相州汤阴人。

08濮   州:今河南省在黄河以北地区濮阳市东部、南部及今山东省鄄城县等地。北宋时,黄河下游河道在濮州境以西,濮州辖濮城、范县、鄄城、临濮、雷泽五县。当时范县属濮州,寿张县(其西半部是今台前县,而东半部是今梁山县)属郓州;现今范县、台前县属河南省濮阳市,梁山县属山东省济宁市。

09滑   州:今河南省在黄河以北地区滑县、淇县及今安阳市东南部南段地带。

10浚   州:今河南省在黄河以北地区浚县、鹤壁市东部、安阳市东南部北段地带及今濮阳市南部部分地区。古名黎阳。“浚”即“濬”。

11延津县:在今河南省在黄河以北地区,黄河北岸,北宋时在黄河河道以南,属开封府所辖。古名酸枣。金时曾一度升延州。元时废州还县。现属新乡市。

12封丘县:在今河南省在黄河以北地区,黄河北岸,北宋时在黄河河道以南,延津县东侧偏南,属开封府所辖。现属新乡市。

13曹   州:今山东省西南部荷泽市地区,治今曹县附近。现荷泽地区治今荷泽市。曹州南邻应天(商邱)、西邻开封、北邻濮州、东北邻东平、东邻兖州、济州,东南邻徐州,自古至今乃河南、河北、山东、淮东、淮北间交通要衢。号称牡丹之乡。北宋时辖济阴(定陶)、句阳(乘氏)、宛亭(冤句)、南华(曹县)四县,北宋末升为兴仁府。

14句阳县:在今山东省荷泽市附近。汉时名乘氏,隋时改句阳,五代时与蒹密、吕都合并。

15宛亭县:汉时置冤句县(后曾传名为苑句等同音词);王莽时一度改作济平县,后改回;隋时一度改作济阴县,后改回;北宋时改作宛亭县,治在今荷泽市东南、东明市南侧附近;金时城圮于水,遂废,后辖境并入济阴县(今定陶县一带),后西北部属新东明县。黄巢乃曹州冤句人。

16东明县:古时东明县治在今兰考县东,汉名东昏县,后改作东明。金时迁至冤句北侧,辖区同迁。现为山东省荷泽地区东明市。

17博   州:今山东省西部聊城市。金元时曾名东昌府。阳谷县即在其辖下。

18郓   州:今山东省西部东平县(现属泰安市管辖),北宋末改作东平府,辖须城(东平)、阳谷、寿张、中都(汶上)、平阴、东阿等六县。其中县治所因水患之故屡迁有:寿张,清代时曾移至今台前县一带,现今迁为梁山县,属济宁市管辖;东阿,今东阿在黄河以北属聊城市,而旧东阿在东平县东阿乡。

19青   州:今山东省益都市一带。

20济   州: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北宋时济州辖任城(济宁)、郓城、嘉祥、巨野、金乡五县,后鱼台县来属。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8-3-30 21:4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回复 #7 yanguodong 的帖子

楼上兄台:

1历史上宋江“横行齐魏”,应该是在豫东北、山东、淮北、淮东一带活动,只是未必以梁山为据点。而且重和、宣和年间,梁山所在地郓州的知州蔡居厚主政该州五年多,这位四品官员能力还不错,剿匪屡有斩获,起义军不大能长期以此地作为据点。
宋江全盛时期在淮北应该同侯蒙对阵过。最终宋江过沂州时遭遇知沂州蒋圆,损失不小。后向南穿过沂州,进入淮东北部,在海州败于知海州张叔夜。
所以,不同意您的看法。
民间传说、杂说中有过关于太行的,是人民群众对心目中的好汉人物的一种夹带民众愿望的再塑造。

2施耐庵对杭州、临安、建德、昱岭、歙州等浙西北一带确实很熟,不过对于郓城、寿张(今梁山县)、东平、嘉祥、汶上一代的方言、风土人情倒也挺熟。 莫衷一是,见仁见智吧。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8-20 23:2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7-8-21 18:19 发表
施耐庵对在梁山分兵打清溪的军事问题上还是犯了严重的地理错误。
自杭州攻打清溪最近的路程是宋江沿富春江北上这一条,也是官军镇压方腊起义主力走的路线。卢俊义的行军路线是历史上官军偏师直接从安徽歙县进攻 ...

燕然公主言之有理。
不过小弟有些不同看法,敬请指教了:
因为水浒全传小说中,并没有完全参照历史,将宁国、广德,直至西南方向的歙州一并列入当地地方土豪协助官军克复的地区。
则在小说之中,没有提到宁国、广德、朗溪、旌德、绩溪等县,同时在杭州克复后(临安、昌化应该也认为克复了),歙州、昱岭关两处就和富阳、新城(富、桐之间偏西,宋代为县治,小说中未提)、桐庐、睦州(今建德)、梅城(建德以东,宋代为县治,小说中未提)、遂安(昌化、淳安之间,宋代为县治,小说中未提)、分水(遂安、桐庐之间,宋代为县治,小说中未提)、清溪(今淳安)等东路诸县城一样仍属方控地带,需要出兵收复
这样一来,睦州和歙州的确成了方腊的两处重镇,一处离清溪较近(清溪以东60里以内),而另一处却要在清溪以西150里开外。
因此,就地理路线上而言,小说的情节制约,必要在临安分兵卢俊义走以下路线:临安县——昌化县——过大明山北麓——昱岭关——三阳坑——苏村——北崖口——南源口——歙州,拿下歙州、昱岭关两处要地后,才向东和宋江会师。
至于为什么没有采取先不理昱岭关、歙州两处,先把主线拿下的战略呢?也算可以圆场,因为主线一路上阻碍也不小,方腊军力量也不弱,梁山军无法迅速拿下睦州和清溪县,再去理会西路。
所以,根据小说里的情节前提,从临安、昌化开始分兵西路倒不能说有确切的地理错误。
作者省略了遂安、分水、新城、梅城等必经的小县(当然都是些土碟小县,现在都只是乡镇),可以看成是小说创作中允许的地理缺省。
我倒有这么一个军事上的小疑问:绩溪县地处昱岭关、歙州之间偏北不远处,而且绩溪县离开再北面的其他县城很远,它和昱岭关、歙州呈犄角之势。若昱岭关、歙州都尚在方腊控制下的话,该县城也应该在方控之下,小说却未提,不算很妥当。

不知尊意如何。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8-21 21:2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回复 #11 慕容燕然 的帖子

呵呵,所以说,施耐庵在征方腊单元中,可能犯的主要失误就是“军事战略”问题。或者说,要先让卢、宋在杭州先会师一次完成半程节点,弄得战略上出了个大漏洞。

我在看老卢拿下昱岭关后西南直插歙州时,也同样心替老卢悬在半空,如果侧后方绩溪县山区内伏有摩尼教重兵,那他日子可不好过。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8-23 08:4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在赶写第四章。

前一阵子有些事务,结果思路断了,总之就是:救史进闹华山的情节颇不合理,那么,闹*山还是要闹的,关键在于哪座山,这倒也好找,名山大岳就那么几座而已。问题是,如何与紧跟其后的邙砀山降樊瑞的情节能对接好。因为邙砀山这个地名是不容改动的,而其地正在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交界处附近。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3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9 11: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62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