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足球史上几大经典误判, 大伙讨论一下足球误判问题~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5-1-11 16: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足球史上几大经典误判

足球史上几大经典误判  

2005.1.4 英超 曼联0比0平托特纳姆
    卡罗尔从门德斯明显越过球门线的吊射捞出,裁判竟没有看见,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引入电子裁判的争论。

2002.6.22 世界杯1/4决赛 韩国0比0平(点球5比3胜)西班牙
    第50分钟,金泰映头球自破家门,但埃及人汉杜尔吹越位在先。加时赛华金右路下底传中,莫伦特斯头球破门,但助理裁判示意球出底线,录像显示球整体并未出界。

1997.9.1 英超 博尔顿0比0平埃弗顿
    这是博尔顿在造价4000万英镑的锐步球场举行的首场比赛。布拉克将队友塔加特头球挡进门内,费兰将球踢出,主裁判进球无效。该赛季博尔顿最终与埃弗顿同积40分,但因净胜球劣势降级。

1997.4.13 英格兰足总杯半决赛 切斯特菲尔德3比3平米德尔斯堡
    切斯特菲尔德主场2比1领先时,约翰·霍华德射门击中门柱弹地而出,主裁没有给进球,但慢镜显示,球已经越过了球门线。在重赛中,切斯特菲尔德0比3出局。

1996.6.13 欧洲杯小组赛 保加利亚1比0胜罗马尼亚
    蒙特亚努禁区外射门击中门楣后打在球门线内的一只脚上弹回场内,丹麦主裁米克尔森拒绝了罗马尼亚球员的抗议。

1995.7.17 美洲杯1/4决赛 巴西2比2平(点球4比2胜)阿根廷
    图里奥伸出手臂卸下皮球后打进,秘鲁主裁特哈达判定进球有效。决赛中图里奥受到了惩罚,互罚点球时被阿尔维斯扑出,成就了乌拉圭夺冠。

1990.6.13 世界杯小组赛 阿根廷2比0胜独联体
    在禁区内防守对方角球时,天才的马拉多纳再次施展“上帝之手”,将对方射门挡出,近在咫尺的主裁视而不见。

1986.6.22 世界杯1/4决赛 阿根廷2比1胜英格兰
    在这场经典比赛中,马拉多纳同时上演了“上帝之手”和“世纪最佳进球”。第51分钟,巴尔达诺传球被后卫铲到空中,飞速杀入禁区的马拉多纳高高跃起,在空中转身时非常隐蔽地用手将球拍进,突尼斯主裁贝纳塞乌认定进球有效。

1966.7.30 世界杯决赛 英格兰4比2胜西德
    这是足球史上最有名的公案。加时赛第10分钟,赫斯特转身轰门击中横梁,球打在门线附近弹回场内,瑞士主裁没看清楚,苏联边裁将旗帜指向中圈,进球有效。

    足球场上的裁判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许从现代足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存在了。但是近来随着足球运动的迅猛发展,裁判问题变得愈发的突出了。特别是在本届世界杯上,裁判问题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而导致国际足联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鉴于这种情况,很多人提出了对现行规则进行改善甚至是改革的意见,而其中尤其是采用双裁判制以及采用录象作为辅助手段的呼声非常高。在这里,我们就对这两种建议的前景进行一下初步的分析。
   
    足球比赛中,主裁判要不停地在很大的场地上奔跑,同时还要很好地控制场上的22名运动员,这使得他们有时判断起来会很困难,偌大的场地不可能没有他们所看不到的死角。主裁判不仅对某些球到底是否越过了球门线或底线很难判断,而且经常由于站位的问题而难以对场上的一些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有关这方面的争议近来也是层出不穷,如在本届世界杯上,里瓦尔多在对土耳其的小组赛第93分钟的假摔,以及德国和美国比赛中弗林斯在球门线上用手将对方的射门挡出而未被判罚,这些都是影响非常恶劣的误判。因此,有人建议可以在比赛中增加一名主裁判,像篮球比赛一样采用双裁判制,两名裁判在场上分区负责各司其职。这样一来,在场上分区管理的两名裁判中有一人会更接近事件发生的地点,他可以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判罚,这样因裁判站位不好而误判的情况就可以得到有效地避免。

    其实双裁判制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提出了,早在几年前国际足联还曾经进行过这方面的实验,不过实验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比赛中两名裁判在判罚的尺度上很难保持一致。足球裁判的判罚非常的灵活而且其对规则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每名裁判都有自己的判罚尺度。我们知道,在足球比赛中不论裁判员的水平高或低,他们最起码要做到的是全场比赛中保持判罚尺度的一致,否则比赛将无法顺利进行。其二是中线球问题。两名裁判在场上分区负责各司其职,但是当球在中线时由谁来负责呢?准确的判断皮球在哪一侧,比赛中是不是应当增加一名中线司线员?此外,在足球比赛中,中场往往是双方拼抢最为激烈的地方,皮球经常会在中线附近频率很高地滚来滚去。当双方在中场激烈拼抢的时候,两名裁判根本不可能自如地进行执法。总之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双裁判制根本不具有可行性,因此从目前来看国际足联肯定不会采纳这种建议,不然也就不会等到现在了。

    其实在02世界杯上,裁判问题主要是集中在边裁身上。因为主裁的很多判罚如越位、球出底线等都需要依赖边裁的判断,而恰恰是边裁在很多判断上出现了问题。边裁的失误使许多比赛的结果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如西班牙与韩国的比赛中华金被误判出了底线的传中球,以及维耶里在对克罗地亚队的比赛中被判越位的一粒有效入球,这些都是对比赛结果有直接影响的误判。针对这种情况,很多人则再次提出了在比赛中借助录像进行判罚的建议。他们主张,比赛中当裁判员对球是否出底线或者前锋队员是否越位的问题拿不准的时候,可以先让比赛继续进行,然后再通过录像判定进球是否有效。在他们看来,这样裁判员的判罚会更加从容,相关的争议也会大为减少。

    对于此建议,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不久前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回应。他在一次会议上说:“用类似于电视重放等技术手段判断越位与否会毁了足球比赛的自发性,因此只要我还是国际足联主席,就会全力反对运用电视录象重放等技术手段协助裁判在比赛中进行执法。”如此看来,该建议在近期也很难会被采纳。从技术角度来分析,这种做法也是不具有可行性的。足球比赛中,裁判员一方面要尽量保持比赛的连贯,不可以随意地打断比赛;另一方面对于场上的违规行为也要及时做出判罚。裁判员做到这两点是比赛顺利进行的保障。而比赛中如果裁判员对一些问题拿不准而先让比赛继续进行,然后再通过录像判定进球是否有效,这种做法必定会与上述的两点要求发生冲突。这是因为,一方面,很可能因为裁判员没有对场上的违规行为做出及时判罚而导致比赛无法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在一方一次进攻之后场上也并不一定会出现死球,如果裁判员在场上发生攻防转换之后再鸣哨中止比赛以查看录像,同样也会导致比赛的不能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虽然人们提出这两种建议甚至是其他的种种建议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因足球规则在现代足球运动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国际足联对比赛规则作出重大调整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其实相对于比赛规则,国际足联的现行先行体制更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其实修改规则并非是国际足联摆脱目前困境的唯一出路。


推荐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5-1-11 16: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足球高科技遭人为迫害 国际足联拒绝NBA式判罚  

    “卡罗尔门”发生后,球场引入高科技的呼声得到了从英足总到国际足联的一致支持。主裁判的失误实在太扎眼,况且本次误判与元旦蒂亚戈在安菲尔德的那次手球漏判时间上太接近,因而形成了连锁效应,使得一场将深刻影响足球运动进程的变革水到渠成。

    英足总赛后立即发表声明,说准备“讨论和考虑任何形式的门线判定技术”,以避免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关键问题是:能否给裁判及时传递一个信号,让他能在不中断比赛的情况下立即作出决定。”媒体开玩笑说,足总态度的转变和他们即将履新的新首席执行官巴威克不无关系,因为此公是电视台高层出身,上个月就公开表示支持录像重放。

    2002年世界杯后曾表示不会引入高科技的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甚至在“卡罗尔门”发生前就已经表示了对高科技手段的赞同:“我们在寻找一种可以被接受的解决方案,来判定球是否过了门线。”

    英足总和国际足联的支持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国际足联的章程,任何规则的修改都必须由国际足球理事会(IFA来作出。世界足球运动这一立法机构的下次年会将在2月26日召开,而理事会中有4名成员来自英伦三岛(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各一票),4名来自国际足联,通过规则修改必须是3/4票以上(6票)。也就是说,只要英足总、表示将在该问题上追随英格兰的苏格兰足总和国际足联真的支持这一革新,IFAB极有可能通过这一决定。

    欧足联也对这场变法持支持态度,首席执行官奥尔森说:“其他运动项目采用的高科技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肯定有一种科技手段是适合足球的。”英超以下的低级联赛已表示愿意成为试验的白老鼠:“金球制和不服裁判任意球判罚再推进10码的规则都在我们的联赛中试验过。我们已经通知欧足联,如果他们想实验科技手段,我们会很高兴帮助他们。”

    不过,变法脚步很有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快。国际足联新闻部主任西格勒就表示,今年通过决议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IFAB年会每年只有一次,只有在年会上才能通过规则修改。但通常来说新规则需要试验,没有经过一次试验的新科技很难说服大家立即作出快速的决定,因为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决定。”

    对于“卡罗尔门”这样的事件,无非是两种解决方法:用高科技在球中安装芯片定位装置,以判断球是否越线;或引入场边录像回放,帮助裁判确定是否进球。从目前的情况看,即使IFAB通过决议,底线也只是前者。西格勒对这一界限的表态非常明晰:“国际足联强烈反对使用录像证据来改变裁判的决定。”

    如引入录像回放,国际足联担心诸如越位、犯规和禁区内手球等都会进入讨论范畴,足球就不再是足球,而变成了NBA。英超裁判调配负责人哈克特就说:除非不影响足球运动的流畅性,否则就不应引入科技手段。奥尔森也说:“大家都同意,足球运动的流畅性不能被打乱。如果有技术能够帮助裁判立即作出正确决定,那就最好了。判断球是否进可以,但越位最好不用这个。”

    不过这一次历来被认为有些保守的弗格森则显得相当前卫,他表示甚至可以支持中断比赛的录像裁判:“我以前反对录像回放,是考虑到时间因素。足球是一项冬季运动,花太长时间作决定可不好。但最近我读到博洛尼亚主教练马佐尼的一篇文章,说裁判可以在30秒内考虑自己的决定,否则比赛就继续。我很喜欢这个主意,因为组织任意球或准备罚角球和门球时也需要花这么多时间,也没浪费到哪去的。”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5 14:3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85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