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亮北伐弊大于利
性别:未知-离线 厚生唯和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5
编号 305839
注册 2009-1-14


发表于 2009-1-14 22: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香港李飞 于 2008-12-27 18:59 发表
1. 贞观十一年魏征四次上《论时政疏》批评唐太宗虽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终之美。(《贞观之要 卷五 诚信篇》)马周上疏指出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階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资治通 ...

战争对于民生发展来说那肯定是弊大于利的,此理世人尽知,若以此来讨论北伐之利弊,则无讨论价值,以下再陈个人之见:
  
统一的王朝与分裂的割据政权要区别看待.

汉武帝胜后还战,乾隆帝以战立勋,二者与隋疡帝可有一比,却与诸葛亮的北伐战不同。

汉武,乾隆在必要的军事举动之后应当转戎为治,而诸葛亮却没有这个条件,摆在诸葛亮面前的只有大统为先,大治在后。

一改穷兵黩武与民休息是一个王朝得以延续之法,但蜀汉这一割据政权的延续之法只有力争一统,一统后的延续之法才可借鉴上例。

不存在一个割据政权可以延续长久的说法,无论哪朝哪代的建立都是要囊括中国的基本版图。这基本版图即两河流域,也大致可为秦汉时的疆域。换言之,也就是说达不到这个疆域的情况下,战争一定存在。放眼可观,历代无人据一域辄弃戎转治,以此为长久之计。

以上之列反证诸葛北伐,颇有不适。将统一后的治国之道代入统一进程中去,将统一的王朝与割据政权并举,盖有生拉硬扯之嫌.
无论哪朝哪代在统一过程中的民生状况,恐怕都是一个样子,这也是通例常理。有必要拿出来指责的是在一统后仍不顾及民生,打不必要的战争来建立个人功绩的行为。

如果要比较魏蜀两方在北伐期间国力损耗孰甚,民生状况孰劣,来鉴别诸葛亮北伐是亏是盈,恐怕没有确凿的数据可以统计.

[ 本帖最后由 厚生唯和 于 2009-1-14 22:4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厚生唯和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5
编号 305839
注册 2009-1-14


发表于 2009-1-14 23: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香港李飞 于 2008-12-27 19:00 发表
北伐不止引发民怨、中央威信降低等恶果, 还有:

农业问题:
在古时农耕时代, 农业就是经济主体, 所以这节就是分析诸葛北伐对曹魏的打击力度, 以及战争对自己蜀汉经济的影响。

又以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 ...

呵呵,这段论证中的几点主要凭证与昔日艺苑之文相比可谓汤药全换了,砸自己脚的石头消失的无影无踪.恭喜:handshake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3 16: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06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