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独夫诸葛亮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1-29 09:2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汉晋春秋曰:樊建为给事中,晋武帝问诸葛亮之治国,建对曰:“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帝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襄阳记曰:杨颙字子昭,杨仪宗人也。入蜀,为巴郡太守,丞相诸葛亮主簿。亮尝自校簿书,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邴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於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后为东曹属典选举。颙死,亮垂泣三日。

建兴六年,亮西征。马谡在前败绩,亮将杀之,邈谏以“秦赦孟明,用伯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失亮意,还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2 18:3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萧云飞于2005-11-29, 17:35:38发表
s兄提的两条非常有价值,关于第一条大家看一下我转的一个笑话:

时间:X年X月X日;地点:局办公大楼;出席人:郑局长、付书记,赵、钱、孙三位副局长,纪检李组长、工会周主任及上级来局指导工作的吴处长;内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持人:郑局长。

    郑:为进一步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希望大家在发言时要多提意见、少谈成绩,多栽刺、少栽花。首先请大家给我提意见、找不足。

    付:成绩不谈了,开门见山提些意见吧。我和郑局长共事多年,总的感觉就是他太不怜惜自己的身体,常常为了工作,加班熬夜,时间一长,身体还能不出毛病?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希望郑局长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赵:付书记刚才的话我也有同感。有一年春节我跟郑局长到领导家拜年,赶巧领导不在家,我劝他明天再来,郑局长说什么也不同意,硬在雪地里等了三个多小时,回来后就得了重感冒。

    钱:郑局长除了不注意身体,有时对下属要求也太严厉,一点情面都不给。记得有次郑局长到下属单位去钓鱼,临走时人家为了表示一点心意,给他打了一网鱼,郑局长说什么也要给钱,怎么劝也不听,车都开动了还硬扔下10元钱。你说这叫下属的脸往哪搁。

    孙:郑局长不光对下属不讲情面,有时还不近人情,我还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上级组织有关人员到港澳去考察,按规定局以上干部可以带一名家属,可不管郑局长的爱人如何哭闹,郑局长就是不同意,最后硬把指标给了医务室新来的女大学生。郑局长解释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有时就要多为年轻人创造一些发展的好机会。

    李:郑局长除了上面说的不足外,有时工作上还较为死板,不知道变通。上次全局召开干部职工大会,郑局长20页稿子刚念了半截,突然发现少了一页,便立即让人到办公室去取。其实这大可不必,与会的人不是睡觉就是交头接耳,你只要顺着稿子往下念,谁会知道少了一页呢!

    周:还有,郑局长有时太不注意自己的身份。下车不让开车门,开会不让提文件,进屋不让揭门帘,在群众面前不背手、不*腰,一点不像个局长的样子……

    会议一直持续到中午12:30。

    吴:这次民主生活会开得很成功,主要是班子成员敢于直言,问题找得准,原因挖得深,措施订得实,希望今后继续保持这种良好风气。(石文龙)

诸葛亮要是不对这样的谏言喜欢,那可真叫出鬼了

至于第二条嘛,大家心里明白,在下不做评论

你一开始说“回头再看看诸葛亮,无论是诸葛亮传还是蜀汉其他传记,几乎没有什么人向诸葛亮上过任何建议,诸葛亮自然不用采纳任何建议,” 我引的三段已经完全把你的搞笑逻辑驳斥了 你如果有异义就拿出史料来证明你的论点 贴这种搞笑玩意有什么用?哈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9 21:1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萧云飞于2005-12-09, 20:07:24发表
晕,就算把你说的看成一条建议,独夫采纳了吗?

更何况我原本是说几乎没有,和那些掌握朝政的如曹操或者刘备差远了!

樊建为给事中,晋武帝问诸葛亮之治国,建对曰:“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帝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你不识字么?

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襄阳记曰:杨颙字子昭,杨仪宗人也。入蜀,为巴郡太守,丞相诸葛亮主簿。亮尝自校簿书,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邴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於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后为东曹属典选举。颙死,亮垂泣三日。

建兴六年,亮西征。马谡在前败绩,亮将杀之,邈谏以“秦赦孟明,用伯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失亮意,还蜀。

襄阳记曰:建兴三年,亮征南中,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对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

谏言的记载很多 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哈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9 21:2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萧云飞于2005-12-09, 21:19:44发表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左史记言,右史记行,至少自春秋起,各诸侯国大多都有史官,自孔圣人作春秋后,儒家又把史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史为国家纲纪,不可断绝

作为儒教名人,令人奇怪的事,居然诸葛亮执政十二年,完全在没有史官的环境下进行的,不仅如此,关于他个人言行的记载也几乎完全断绝了,陈寿作诸葛亮传,诸葛亮亲手所写的出师表占一半篇幅,难不是这就是诸葛亮的真正意图?陈寿光为采集,我们能看出,在先主传里面,纳言进言占了相当一部分篇幅,到了诸葛亮传这里,就看不到进言的记录,更无论纳言了,难道说,史料遗失的就偏偏这十二年一条记录都没有?从蜀国其他君臣记录里面,我们似乎也能稍微寻找到一点旁证,但是关于治民军事一条也没有,这是为什么?

还是那句话,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9 21:2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萧云飞于2005-12-09, 21:24:58发表
阁下拿到的难道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三国志?以至于阁下所看到的东东,别人都看不到?

这几条中除了樊建的那一条是自我吹嘘之外(因为没有实际内容),前面我已经说的很明了,至于我识不识字,不需阁下关心

那你就驳啊 拿出樊建是“自我吹嘘”的史料来啊 哈哈 我引的四条谏言纪录你也一并驳啊 一开始你不是说基本没人给诸葛亮谏言么 怎么一下窜出这么多谏言纪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9 21:3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萧云飞于2005-12-09, 21:31:06发表
请修改一下,比如修改成:

景耀元年,诸葛亮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

这样我就不会说你引用的史料牛头不对马嘴了

你必须证明出这个史官是诸葛亮死后增设的才能圆你的鬼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9 21:4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伯言}于2005-12-09, 21:43:19发表
蜀汉没有史官的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9 21:5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伯言}于2005-12-09, 21:47:43发表
不好意思,是诸葛亮不设史官

你必须证明这个史官是诸葛死后增设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9 22:0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萧云飞于2005-12-09, 21:59:11发表
陆迅兄不必找了,在sukerwl眼里,陈寿明显是在污蔑诸葛亮,居然说出如下的话来:
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有诬蔑的嫌疑 就跟你在诬蔑诸葛一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9 22:1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伯言}于2005-12-09, 22:09:42发表
并不见得,因为根本没提到蜀国的史官,提到已经在姜维时期了

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

陈寿的话本就前后矛盾 既然无史官 哪来的“灾异靡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9 22:2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萧云飞于2005-12-09, 22:14:11发表
老大,你知道靡字什么意思吗?绝倒

浪费 奢侈 华丽之意

生之者甚少 而靡之者甚多

靡衣女俞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10 18:2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伯言}于2005-12-10, 18:13:38发表
以小人之心吗?不然,诸葛亮胸中有百万兵,我更觉得无聊,纯属马屁,没错,多明啊,废除了一切敢于对抗他的人,因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废了李严,因为小毛病就谏刘备不要亲近彭恙,他怎么那么“明”?

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幹,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10 18: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伯言}于2005-12-10, 18:35:15发表
你说的是杨洪吧,对,杨洪有什么特大贡献吗?治理国家?运筹帷幄?还是出使?哪里厉害?就因为向诸葛亮进言吗?可刘备一回来怎么就给撤了呢{间接的,不让他当蜀郡太守了}?并且怎么就这么几个人?任人唯亲吗?

当时当然没有特大贡献也没有出使所以才让他当太守 杨宏如果对国家有重大贡献诸葛当然不会当个太守这种小官 这才说明你的无知

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顷之,转为益州治中从事。

杨宏本就是在法正不在时代行蜀郡太守 法正回来自然会有调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10 19: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伯言}于2005-12-10, 19:05:29发表
请问,蜀郡太守是个什么官?蜀郡是什么?

功曹从事,主州选署及众事

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讼检奸。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尽遣吏上计

从市里调到省上 直接在刘备身边工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10 19:5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陆逊{伯言}于2005-12-10, 19:51:36发表
还是的,这不是升了吗?与北京市长不一样吗?再说刘备那么宠法正才给个蜀郡太守,一个杨洪、、、、

诸葛只表杨宏为蜀郡太守 刘备提他是刘备的事 跟诸葛无关 更证明了杨宏的能力与诸葛的眼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11 12:5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萧云飞于2005-12-11, 12:27:37发表
我也不管,嘿嘿,skerwl居然连"从市里调到省上"都说出来了,估计他是不知道杨洪调任的益州治中从事是干什么的,看来刘备身边要出去的时候得带个万人团,要不然那么多人跟着他怎么好编队啊?

功曹从事,主州选署及众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12 11: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萧云飞于2005-12-11, 18:13:34发表
这段话能看出什么?要是如诸葛亮所说n多关于政治军事有用的谏言,不可能在历史上消失的毫无踪迹,那么如你所说好多建议,大概要归到我讲的故事里面去吧?貌似那位局长也说大家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来着---

这次民主生活会开得很成功,主要是班子成员敢于直言,问题找得准,原因挖得深,措施订得实,希望今后继续保持这种良好风气。

1 诸葛纳谏与蜀人进言的记载我列举了很多次 你不敢正面回答就别废话

2 就算诸葛是所谓的“独夫” 他能独到“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的境界 独又何妨 诸葛根本没必要采纳那些不正确的谏言 诸如不用南人的谏言

用“独夫”的执政理念让蜀国达到“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的高度 有何不可? 哈哈

3 再说一次 你的那个劳什子故事只是你的意淫而已 你必须用史料证明“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是不可信的才能证明你的 那个搞笑逻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13 08:5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靡——浪费 奢侈 华丽之意

生之者甚少 而靡之者甚多

靡衣女俞食

你要驳樊建的话就必须用三国志来驳 凭你遍的那个垃圾笑话来意淫是没用的 哈哈 诸葛纳谏与别人给诸葛谏言的记载我都已经列了 你不服就拿史料说话 你开始鼓吹的“除了一个不知死活的魏延,就没有什么人向他提过建议”已经被证明是句屁话了 之前也教过你了诸葛根本不用采纳某些人的那些谏言 诸如不用南人之类

亮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此非急务,何也?袁子曰:小国贤才少,故欲其尊严也。

贤才少所以不如曹操纳谏多 评论一政治家当然要看其政绩 诸葛另蜀国“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同僚赞其“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治蜀之得民心使道路野祀 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

再看曹丞相之流 荀彧谏魏王事而杀荀彧 败赤壁、杀皇后 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馀 哈哈 真不独啊

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襄阳记曰:杨颙字子昭,杨仪宗人也。入蜀,为巴郡太守,丞相诸葛亮主簿。亮尝自校簿书,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邴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於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后为东曹属典选举。颙死,亮垂泣三日。

建兴六年,亮西征。马谡在前败绩,亮将杀之,邈谏以“秦赦孟明,用伯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失亮意,还蜀。

襄阳记曰:建兴三年,亮征南中,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对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20 08: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萧云飞于2005-12-19, 17:31:21发表
让你去查字典,你又没有去.....

总喜欢拿现在的意思来解释古字,真是....

再说一遍,在这里是无的意思:

靡,无也。——《尔雅》

靡室靡家。——《诗·小雅·采薇》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靡不有初。——《战国策·秦策》

靡计不施。——《聊斋志异·促织》

靡不毕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当然,你坚持认为是浪费 奢侈 华丽之意 ,灾异靡书表示蜀国的灾祸都写的很漂亮,很华丽,这是你的权利,我无话可说

另外,再劝你挣大眼睛看看,前面有没有人把你挖苦心思搜的那点可怜的东东列出来,我不喜欢重复回话,浪费空间又浪费看帖朋友们的时间,还是那句话,你想贴多少遍是你自己的权利,在下先走为上了

既然你一开始不知道这些资料我就给你列出来 你就必须用史料来反驳 他们不说是他们的事 我现在让你正面回答我的资料 你又垭口无言 你现在无话可说就走吧 没人留你 哈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2-26 10: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萧云飞于2005-12-20, 19:02:59发表
不清楚是看不懂还是别有居心

再劝你挣大眼睛看看,前面有没有人把你挖苦心思搜的那点可怜的东东列出来,不见得我非要一个人问一遍就回一遍

如果你这样耍赖下去,我想我只能翻来覆去的帖上面这句话了

真是搞笑之人啊,现在不坚持你对"靡"的伟大解释了?

我那点可怜的东东你还没能进行有效的反驳 哈哈 别人不用我的资料是别人的事 你既然不承认我的资料 就要拿史料来正面回答

靡——浪费 奢侈 华丽之意

生之者甚少 而靡之者甚多 《论积贮疏》

靡衣女俞食 《汉书 韩信传》

靡靡之音 《史记》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4 22:5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47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