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曹仲德 于 2006-12-3 17:18 发表
的确你没说“为后人诟病”,你说的“为人诟病”,我承认看错了,被抓住也不敢有怨言:)
这点似乎尚不至于引出歧义。如果一定要修改一下的话,我声明,那句话改作:
“这里的“人”是指谁?能不能贴贴出处 ...
就整体而论,《新五代史》的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这是欧阳修在删繁就简时,将不少具体资料也一同削去所造成的。至于他对旧"志"部分的大事砍削,人为造成史料空白,更是不足为训。但《新五代史》后出,采用了实录以外的笔记、小说等多种材料,在删削的同时也新增了一些史料,尤其对十国部分的补充。由于《旧五代史》已非原帙,残缺不全,《新五代史》特有的价值就更不应低估。再从其它角度来着眼,欧阳修撰史,浑然一体,结构严谨,选材讲究,文字凝炼;思想上不像旧史那样大肆渲染"天命"而注重人事;创《职方考》,独树一帜,提纲挈领,眉清目秀,颇受称道,都是它的长处。平心而论,两部《五代史》各有短长,可以互为补充,不应偏废。
这段跟你引用的夏侯氏看见陈史焚书取自同一版本的文字 而后面提到的新五代史的优点 如志的部分三国志只有本纪和列传 没有志、表 所以陈史还有体例不完善的缺点 而且类传也基本没有 只有方技传勉强可算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