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佛, 交流贴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30 13:1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煲呔曾 于 2006-9-30 11:32 发表


思维可以在没有实修的情况下形成,道理很简单。(我就真的没有所谓的实修了)

这么简单就能悟道?释迦牟尼还何必千辛万苦的说法四十余年 佛法不是哲学 最重要的就是实修 教证二法缺一不可 禅宗里某些糟粕流毒不浅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9-30 13:2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0-2 14:5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煲呔曾 于 2006-10-2 13:32 发表


兄说别人以科学解释佛教“很搞笑,”又说禅宗“流毒不浅”,更说佛法“不是哲学”,我是不同意的。
首先,不少宗教也成功通過科学解释了。另,释迦牟尼的学说建立在印度教之上,禅宗又在 Mahayana 之上發展出 ...

我说禅宗里某些糟粕流毒不浅 并没否定整个禅宗

《菩萨珞璎本业经》中所谓:听等觉如来说珞璎法藏,是故无渐觉世尊,唯有顿觉如来。

说的很清楚 只有有佛住世时期上根之人听如来说法才有机会顿悟 并不是谁谁想顿悟坐在家里突然就能顿悟的

东晋时期道林、道安、慧远、僧肇等法师认为把成佛的步骤、方法与所谓菩萨修行的“十住”阶次相联系,认为在“七住”以前是渐悟过程,到了“七住”,对实相、真理法有了坚定的认识,已证得“无生法忍”,虽非究竟,但已可有顿悟。这种顿悟,也还承认“一住”至“七住”是渐修过程

南北朝时期的道生法师认为,在“七住”内没有悟道的可能,必须到“十住”时最后一念“金刚道心”,才有一种犹如金刚般坚固、锋利的能力,顿将一切妄惑断得干干净净,由此得到正觉。以上被认为是小顿悟的一派 也可看出必须在七住前实修苦练才能有所谓的顿悟

现今大部分人认为的顿悟起于禅宗的六祖慧能一派 他认为,“凡夫”和“佛”,并无多大差别,关键在于“迷”和“悟”。而由迷到悟,又只是“一念”之间。所谓“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这种理论又被后世歪曲 发展出棒喝、机锋、口头禅等等 我认为此便是出自禅宗的糟粕 禅宗内部也有南顿北渐之说 与慧能同时期的神秀法师主张渐修 即上文所说的小顿悟

即便是极力推崇顿悟说的道生、慧能也认为必须要用悟性见性成佛 则定要先有坚实的佛学理论方可 现在某些种成天吃喝玩乐不守佛教戒律佛经没看过几本 只把见性成佛顿悟当成口号喊的人 是不可能有顿悟的机会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0-23 13: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禅宗那点糟粕确实害人不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0-29 22:4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初九勿用 于 2006-10-29 22:01 发表

请问老兄信的哪一宗,我虽不信佛,但惟独对禅宗的一些思维方式感觉很高明.

我信的净土 又对法相、华严、天台三宗的教义也有兴趣 但懂的不多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10-30 02:0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4 00:1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欢颜 于 2006-11-4 00:13 发表
说来说去,阁下还是图报来着,这如何算佛道?!佛原是在纷扰红尘中,为芸芸众生避一块净土,教人们如何以宽容、平和、从容的心态生活,以内心的丰满和富足来冲淡人世的苦难的悲哀。佛的大慈上还有大悲,悲悯世人 ...

你没成佛就别拿佛的境界来要求自己 有些人什么都不懂除了喊喊口号什么也不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4 00: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欢颜 于 2006-11-4 00:22 发表
没人拿佛的境界要求自己,那早就成佛了,没必要在这说来说去!不过各抒已见,说说自己心目中的佛罢了,没必要上纲上线,如此心胸,还来谈佛!

那就别拿什么不图报来说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4 00:4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欢颜 于 2006-11-4 00:30 发表
这是我的看法,你有看法可以说你的,你不同意也可以据理反驳,可阁下这种反驳法未免有些不妥吧,这更象赌气吵架!我未成佛,可也不屑于此!

财施之福,不出三界,唯伏贪爱,但济一世之贫,而不能令其得道,譬如灯光止明一室。是也

若诸有情修福因,所获福果又极胜。

释迦明言要多修福因 才能得福果 哪来的什么不图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10 02:4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初九勿用 于 2006-11-10 01:45 发表

要得到某种回报,不就变成一种投资了吗?为"领悟"而"领悟",不也是一种执着吗?大师是高人,我对佛家的典籍知之甚少.但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和:菩提本非树,明镜亦 ...

慧能和神秀两人的两句诗并不象现在很多人认为的是境界高低的体现 只是各自的佛学理念不同而已 空有之争早已有之 小乘里有部有门的有部宗与空门空观的成实宗 大乘里法相宗有门与三论宗空门 分歧一直存在 神秀禅师曾作谒云:“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可见其佛学理念与慧能完全不同 无论是空还是有只要正信苦练都能成佛 没有高低上下之分

所云大乘,不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斯并咸遵圣教,孰是孰非?同契涅槃,何真何伪?意在断除烦惑,拔济众生,岂欲广致纷纭,重增沈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27 19:4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ECO 于 2006-11-9 13:24 发表
佛家主张修业,修来世,是否也是一种执着呢?执着于来世

轮回是有为法 成佛是无为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29 18:4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11-29 15:10 发表
宇宙根源是什么?是“空”(看我的签名)。
为什么是空?因果报应!一切由因缘注定。有阴必有阳,有盛必有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世界是公平的!

《心经》所讲是中观学系的内容 中观是不涉及因果律的 因果律是有为法的内容 如《十二门论》云:
观因果门第九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自无性。亦不从余处来。如说

果于众缘中 毕竟不可得
亦不余处来 云何而有果 

众缘若一一中。若和合中俱无果如先说。又是果不从余处来。若余处来者。则不从因缘生。亦无众缘和合功。若果众缘中无。亦不从余处来者。是即为空。果空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所以说 既然提到空 就不能用因果律来解释 《瑜伽师地论》对这个问题有详细阐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29 19: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11-29 19:19 发表
”空“字是不含一物,同时是无所不包。
所以论及“空”,没有必要执着于有或无,有什么或没什么。
因果被空包含,同时又不被包含,这就是“诸法空相”,“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空不包因果 中观以因果为假 而因果实有 这是真谛、俗谛,有为法、无为法两个不同方面的内容 不能互相掺合着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29 20:1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11-29 19:57 发表
空包因果

因果实有 是中观的空理论的对立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29 20: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11-29 20:23 发表
实就无,就是空。
佛说“涅磐是空”,说明空含涅磐。
同时空不含涅磐,否则空就不是空。

涅槃真实不虚如常不动 既然空包因果 那涅槃里也有轮回、有烦恼了?

涅槃是中观学派空的最高境界 真空就是涅槃 即佛所谓“涅磐是空” 不是“空不含涅槃” 恰恰相反 空就是涅槃  涅槃就是空 佛教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11-29 20:3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29 20:4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11-29 20:42 发表
空确实含涅槃呀,我也说他含。

同时空不含涅磐,否则空就不是空。

这是你说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29 20:5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11-29 20:49 发表
呵呵,我前面是先说:
佛说“涅磐是空”,说明空含涅磐。

是不是有点迷?
这就是“大到无外,小到无内”的境界,其实是一件事。
你一旦参透了就能体会“诸法唯心造“的自在了。
只不过“诸法唯心造“实践 ...

涅槃是不生不灭的 而因果是有生有灭的 怎么让空包因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29 21:0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11-29 20:57 发表
空非空,名为空。
因果非因果,名为因果。
而这成立基础是”空就是空,因果就是因果“。
实际上是互为基础。

天台宗释空为八不 即: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与因果完全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 因果有生有灭,有断有常,有一有异,有来有去 则空不能包因果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11-29 21:0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29 21:2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11-29 21:11 发表
空有所不包就不是真空。因为真空与本心无二,本心“大到无外,小到无内”,真空也是。
涅磐也分等级!

涅磐只有说法不同没有等级高下 或以其因来说 或以其用来说 只是方便譬喻而已 空一切相指成就者能明诸法实相 而不是诸法实相就没有了就“空”了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11-29 21:2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29 21:2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11-29 21:27 发表
涅磐分等级!

"空一切相指成就者能明诸法实相,而不是诸法实相就没有了就“空”了",正确!

所以说空性里没有有为法的因果律 涅磐也没有等级之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1-29 21:5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11-29 21:46 发表
你太执着于有为无为了,无为是有为,有为是无为,有为非有为,无为非无为。
万法为空,空为万法,
涅磐有等级之分,即涅磐、有余涅磐、无余涅磐和无住涅磐。

断一切之烦恼而绝未来生死之因者,尚余今生之果报身体 谓之有余涅槃 其人今生之果报尽而归于寂灭 谓之无余涅槃 即证得阿罗汉其身存生之间,为有余涅槃 其身死时 乃无余涅槃也 故有余涅槃者无生死之因 唯有生死之果 无余涅槃者 无生死之因 亦无果

也就是说某比丘证阿罗汉果活着的时候是有余涅磐 死了就叫无余涅磐 不是等级之称

无为法是无为法有为法是有为法 一切因缘和合产生的事相叫有为法 离因缘造作之法称无为法 因果、轮回等明显是因缘和合所生 是有为法 而涅磐、成佛是不生不灭不受因果律所限的 是无为法 这是佛教中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 不能混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12-26 20: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海麋子仲 于 2006-12-26 20:01 发表
敢问众家高人,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如何是佛,如何是魔,它们的区别是什么?我不懂佛法,也没看过什么佛教书籍,只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一本百喻经里的故事,前几天看过几页六祖坛经,仿佛也没有对这些东西太 ...

天堂就是佛教认为的天界 欲界色界五色界诸天

言地狱者,如杂心释,不可乐故,名为地狱。

佛是明了宇宙终极真理并教化他人也明了的人

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1-5 14:5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七月人间雪 于 2007-1-5 14:44 发表
我觉得真正了不起的是 禅
而不是 佛.

佛是天竺传入,但禅真正本土的东西

禅又有什么了不起?全去当猜谜的笨伯?禅本天竺传入 迦叶为初祖传至达摩为二十八代 达摩入东土是为中国禅宗初祖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1-27 23: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空性即有相 何来我是空空是我之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1-28 11:4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mom4xwj 于 2007-1-28 10:41 发表
看吧,错了不是?
我没有说空性喔,空性是乃说地……

空就是空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1-29 00:5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mom4xwj 于 2007-1-29 00:39 发表
如果空就是说空性,那么佛经讲的是啥?

唯识述记曰:“梵言舜若多。如是空性,即是二空所显实性。故言空者,从能显说。二空之性,依士释名。言真如空,未善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1-29 01:5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mom4xwj 于 2007-1-29 01:49 发表
不要八股式的引用,就只要说佛经究竟在说些啥就是了……

佛经说让人解脱成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1-29 13: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此中唯有空者,为虚妄分别中,但有离所取能取空性。于彼亦有此者,谓即于彼二空性中,亦但有此虚妄分别。若于此非有,由彼观为空。所余非无故,如实知为有。若如是者,则能无倒显示空相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1-29 23:4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mom4xwj 于 2007-1-29 23:23 发表
性和相是相等的?

空性所显之相 即空相 就是空本身 如颜色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七色之性 分显七种相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1-30 12:5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mom4xwj 于 2007-1-30 12:01 发表
如此,性与则不相等,又何来空既是空性之说?

是相等的 有空性才叫空 空是佛教理论中阐述事物的字 梵言Sunyata 翻译成汉字叫空 正好汉语里空有没有的意思 所以某些人以为空就是没有  另外不是你说不相等就不相等 至少拿出佛经中的原话来再说相不相等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7-1-30 12:5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1-31 03: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mom4xwj 于 2007-1-31 00:04 发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般若经》

诸法缘起性空……至于梵语么,Sunyata这个字并不解释为空,Sunya和ta各有各的意思,而问题就出在ta是结尾词,意思是性质。而《般若经》的“色即是空”这里用的正是Sunyata,由此可见空不等于空性……

“五蕴皆空”这里的空与上面是相同的,所以也有翻译为“五蕴性空”的……

一整句连贯的后面的你怎么不引?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说的很清楚 是有“空相”的 此段中色指因缘所生之有为法 空指无为法 有为法是虚假不实无我的 所以说色既是空 而因果实有 所以色空不异 这是佛教中唯物与唯心的哲学思辨的理论 《辩中边论》、《十二门论》都有提及  五蕴皆空也同此理 色受想行识也为因缘合和而生之有为法 亦皆虚假不实 所以五蕴也空 此空非你所认为的空 并且你也一直没说你的观点 你说空是什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7-1-31 13:0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mom4xwj 于 2007-1-31 12:47 发表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 ...

1 这些都是佛说的原话 谁都知道 你的理解是什么?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不懂是什么意思 请解释一下

2 佛经明言 “诸法无我” 所以我是空空是我云云不能成立

要想学习佛法就多读经论 光背一些顺口溜打油诗是没用的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7-1-31 13:04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1 16:5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310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