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佛, 交流贴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8-17 21:2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ashei 于 2006-8-17 20:51 发表



恩,在下比较支持笑天下的观点。另外,我本来就没打算来讨论佛学,因为我根本就不相信。几位大师在这里嘲弄现代科技是“科学教”,那么好,我打听打听,你们现在在这里发贴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的结晶 ...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8-17 21:2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8-27 23:2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圆桌博弈家 于 2006-8-27 23:01 发表
要是行善而有所图便不是行善,那去你达摩的!

行善有所图当然不是行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8-29 00: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圆桌博弈家 于 2006-8-28 22:38 发表

相信不少人行善是为图个心里舒服。帮助别人了,自己即使没有物质回报,但至少心里舒坦心情好,或是能与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拉近距离,明显是有所图。这也不叫行善的话,那世界上就没多少人是行善的了,雷锋、白求恩 ...

行善就是培养悲心 行善行出舒坦心情好不如不行 所以说成佛不是那么容易的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8-29 00:1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8-30 20:5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6-8-30 20:45 发表
行善有所图就不是行善,这是佛教式的霸道不讲理,同不信基督教就不能上天堂一样,只不过表现得更隐秘些。

科学教的人是理解不了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8-30 21:0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6-8-30 20:58 发表

我乐意接受宗教的一些观点,但不信什么科学教。

不信就好 科学教有漏不能使人成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6 13: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rlougg 于 2006-9-16 13:41 发表
传语者的意思与觉悟差不多,就是在“死”宇宙中传达宇宙真理的生命(人)。

劝您还是别拜地藏了!太迷信了。那是末流的佛学!

你认为什么才是上流佛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6 14: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首先要给erlougg解释一下什么叫迷信 根据老不看三国在本贴和其他关于佛教的言论中的表现看 其人并非迷信 据佛教的观点 是正信的表现 所谓正信:即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对佛法永久性的,普遍性的,必然性的信仰 如果认为是迷信 也是在科学教的定义下

另外关于拜地藏菩萨或其他菩萨的问题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

佛经中有很多关于拜佛得利益的叙述 有些人认为是迷信 那是对佛教理解有误产生的 红字部分才是为什么会得利益的原因 简单来说 如第一段 若如经言要往生阿弥陀国土须临命终时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要想达到这种程度就要对佛学有相当的了解才行 玄奘法师命终时也要屏退第子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第二段就更明显 让人布施、供养、研经、持斋可得所说之利益 这几条也是佛教的根基 用世间法看也是对社会有利无害的行为 所以要理解佛教就要多看经书或相关佛教书籍 凭自己的粗浅理解而产生的误解来理解佛教从而得出诸如末流的说法是可笑的 也是现在一些人对佛教以讹传讹的由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6 14:3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rlougg 于 2006-9-16 14:30 发表
我可要一网打尽了! 现在佛教就是迷信,佛学还可以!

科学教的人都爱这么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6 14: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rlougg 于 2006-9-16 14:38 发表
科学也是相对的,至少比现在的佛教好多了(少了污染之外)

佛教怎么个不好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6 14: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rlougg 于 2006-9-16 14:40 发表


迷魂药+洗脑丸

既然你自称对佛教不了解 又怎么把这些事搞的这么清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6 19:5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rlougg 于 2006-9-16 19:51 发表
我只反对您的“拜拜”和高喊“地藏口号”,那是中国佛教不应该继承的遗产。

多拜拜可以时刻提醒自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6 20:0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rlougg 于 2006-9-16 19:55 发表
哦!长不大的佛孩子吗?一生在佛菩萨腿底下转筋?心外求法为外道,法应该在心里。

只要没成佛都是佛子 “法应该在心里”这种口号只有偷懒的人才会说 大家都不去念经参禅 耍一辈子别人问起就说在心里 自欺欺人而已 没到那个境界就别说那种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6 20: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rlougg 于 2006-9-16 20:19 发表
呵呵~ 别人看到“我”怎么还在原地呢?我说:我已经以此点环绕地球好几圈了!

你得先学会走路才能环绕地球 一个连佛法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怎么让佛在心中?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9-16 20:2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6 20:3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rlougg 于 2006-9-16 20:23 发表
找不到说点,不予讨论。

你不就想说什么佛要在心中不能挂在嘴上之类的言论么 要想佛在心中 就得对佛法有精深的了解才行 在佛的境界说涅盘清静是妙法 我说出来就是扯蛋 修行到家的人说佛在心中不用去拜是大道理 我说出来就是谤佛 另外拜佛跟履行佛法的教诲并不矛盾 拜了佛就不能助人为乐不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6 20:4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rlougg 于 2006-9-16 20:43 发表
钻研佛学的精要道理,多多自心体会感悟并吸收,时常反省,做些真功夫。拜拜总比抽烟喝酒强点,但不是正道。就像近视眼不影响人生活一样,但有眼病!

一边拜佛一边钻研佛学不行么?是不是只有坐着才能吃饭站着就不会吃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6 21:0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rlougg 于 2006-9-16 21:00 发表
那随你啦~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呵呵……继续趴着看书,混一个眼镜,看起来更有学问!

相信我的话,看看这个:http://www.anhsiangchan.org/

那你就去问问写这些文章的作者拜过佛没有 你说拜佛是末流 我问你什么是上流你又回答不出来 就是来抬杠的而已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9-16 21:0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6 21:0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rlougg 于 2006-9-16 21:05 发表
我不已经说了嘛~翻翻上页

我只反对您的“拜拜”和高喊“地藏口号”,那是中国佛教不应该继承的遗产

各国佛教都要败 大乘小乘佛经里都有拜佛的经文 是应该发扬的事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6 21: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rlougg 于 2006-9-16 21:19 发表
退一步说话:

为了什么而拜拜?是认为这个雕像是神灵的化身吗?还是把他当作一个精神导师?
上香是闻味搞气氛、形式?磕头是保佑自己处处发达吗?

*您现在在干什么?


拜佛的意义有三:
一、向佛致最敬意;
二、表有希贤希圣之心;
三、拜自心本具之佛。
拜佛的利益有四:
一、除慢,即消除贡高我慢之心;
二、增福,增长福德;
三、生慧,启发智慧;
四、消业障,消除宿世之业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6 21:3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rlougg 于 2006-9-16 21:29 发表
拜佛的利益,这些。。。。。我还是反对!这无直接关系!

除非你具有条件,没“人”会给你增福。

科学教的人理解不了这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7 01: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rlougg 于 2006-9-17 01:31 发表
这里,最后一句话:观察佛教论坛已经很久,那里都是什么人,内心修没修,懂行的人一见便知。和我想的一样,都是一样的,(只言片语 说话的方式 说话的心态等等,玩思维的时候我已经过去了……也不愿指明了)

明 ...

您老兄连基本的佛教常识都闹不明白 一会说佛教是迷信 一会信佛 一会把释迦牟尼反复强调也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几部典籍之一的地藏经称为末流 也不指望你能指正啥了 现在的年轻人对宗教一窍不通 就凭网上一点快餐式的速成就来指手画脚的人多的很  见得多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7 01:5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初九勿用 于 2006-9-17 01:47 发表

戒能生定,定能生慧,慧能得无上道?可惜現在人類進步的動力是無止境的欲望。
打妄语是要遭大罪的?可以,但請告訴我們為什麼?
谤佛坠无间地狱?可以,也請告訴我們為什麼?
诚心信佛,皈依佛门,尤其注意布施,自然一切都会来?可以,也請告訴我們為什麼?
但請不要給我們來佛祖說的,勿用質疑的解釋。
在我們頭上掛有一隻香蕉,誰拿了全部人就會被電擊,於是我們的祖先被告知,一定不能碰那隻香蕉。於是代代相傳,我們也被告知不可以碰那隻香蕉。所以我們要問:為什麼?請不要說,因為是佛祖說的,難道你比佛還聰明嗎?佛就是一切!佛在告誡我們不要拿香蕉的時候是有電的,現在呢?我們不知道。

看来是个科学教狂热者 一一给你解答

戒——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

用科学教的话说就是 在社会上要遵守游戏规则 不能犯法 不犯法就是守戒 大家没事都杀人玩 人类也没什么进步的动力了

还没写完 错按了回车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9-17 01:5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17 02: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续上

定——定止心于一境,不使散动,曰定。心性之作用也。有二类:一生得之散定,二修得之禅定。生得之散定者,欲界之有情亦生之,与心相应而起,专注于所对之境之作用也

用科学教的话说就是 要想把一门学问做好 就得踏踏实实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干 佛教谓之散定

慧——唯识论曰:“云何为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谓观得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决定故。”

这个更简单了 要想社会进步 就要有智慧 世俗的智慧也是其中之一

综上 戒定慧在科学教中也是推动进步的基本动力之一

因初九勿用要问为什么 以下都以科学教的逻辑诠释

智度论曰:“妄语者,不净心欲诳他。覆隐实,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

如果某人成天撒谎 在科学教中要受到道德谴责 且如果某人成天造谣搬弄口舌是非别人也会造他的谣 重者还会导致各方面不顺 比如领导本打算提拔你 听到别人说你坏话(因你之前说过他的坏话) 提拔受阻 等等 这些在佛教中都是罪的体现 即打妄语遭大罪

皈依佛门布施得福报更易理解 佛教的根本思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若某人真心皈依 听从佛的教诲处处为善自然有佛教谓之福报 科学谓之利益 比如待人诚恳 和蔼可亲、尊重他人都能给人带来益处 即佛教之福抱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9-17 02:1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26 20:4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万里悲秋 于 2006-9-26 20:00 发表
我不懂佛法,但是也想请教楼主:佛是什么?佛是指的一个人,还是指的一种道?

佛家崇尚什么?修佛是为了死后有好结果呢,还是为了修别的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否动机有些不纯呢?如果只是为了因果报应,是否也是在为自身打算呢?

信佛,是否不能吃荦,不能杀生,酒色财气是否也不能惦记呢?如果是这样,这么苦的修行,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看了你所言,佛的父亲是国王.......!但是,我也听说过,人人皆可为佛,而且佛祖是修了几世得到这么好的来世的.佛只是口号,还是指一个人,还是指众人心中的佛性呢?

妄言,只是有点感兴趣,特向大师请教一二.大师曾言看到了地狱,我一俗人,今天也看到佛性在人身上出现,不知是真还是假.

一只小狗被车撞的奄奄一息,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将其抱起,抚慰那只频死的小狗,最后,那只小狗死在她的怀里,只到小女孩的家长训斥之下,那个小女孩才将狗狗放在草地上,依依不舍的离去。不知这算是佛性吗?

人人皆可为佛,佛又是什么,妄言一词:如风~

佛有多种解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中的佛指的是人 一个距今约两千年出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一个叫乔达摩·悉达多的大彻大悟的人

佛法无边回头是岸 中的佛 指的是佛法 是由佛陀所传授的一套看人生、宇宙、离苦得乐的方法 称为佛法

佛家崇尚众生平等、解脱生死、离苦得乐等等

修佛的最终目的是成佛 但不可能一步成佛 如果能到西方极乐世界 、或修来世的福报都会加快成佛的速度 比如A在穷乡僻壤学习 而B在好的大学好的学习环境里学习 B的进步会比A快 所以不是动机不纯 而应多鼓励

受戒不同戒律也不同 有三戒、十戒、八戒、惧足戒、菩萨戒等

释迦牟尼佛得道前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 如上 佛的用法要看在什么语境下

以佛教的理论 众生会堕轮回之苦是由无始以来的业气所致 业气越重就把众生本身的佛性所遮盖 如同那个小女孩 小时候很天真越大受社会的各种影响越大 也越不可能做出抱小狗的举动是一个道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26 21:3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万里悲秋 于 2006-9-26 20:58 发表

一、怎样修佛?吃斋念佛,心存善念算不算修佛呢?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的那些好人,算不算也是在修佛呢?

二、修佛的形式?是不是不能近女色,不能吃肉喝酒?一切罪恶的东西皆不能动呢?我是俗人,这点对我很重要,如果修佛如此辛苦,那还不如自由生活过的愉快一些?只是一个市井之人的真实想法,也是想知道自己有没有修佛的可能性。

三、修佛的目的?佛法教人们看透生死、离苦得乐等等,那为何又要用果报二字呢?人修佛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下世能有更好的条件修佛吗?最重要的一点是,最后修成的正果到底是什么?

这三点问题,问的有些唐突,只是想知道一些事情,望大师见教。

1 吃斋念佛 心存善念都是修佛的方法 佛以种种法门,宣示佛道 不同的人可选不同法门 最终都殊途同归 见义勇为的人客观上也已经在修佛了

2 可以近女色 但不能邪淫 所谓邪淫——非自己之妻妾而淫之曰邪淫 但也不可贪念其中 吃肉喝酒也不是不行 但都得节制 也需明白吃肉喝酒在佛教理论中的害处

3 果报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境界 即总括一切众生自生至死之间,自己所感受之吉凶事而谓为果报 众生在六道中会不断造做业因 昨天的因就是今天的果 按佛教的理论 如不修佛道 恶缘会越聚越多 便永不能跳脱生死 唯有修佛、积善缘方能消除恶业 到最后所有业都消完就是成佛

一切都是因果所致 因果不停流转 便是众生生老病死、苦难的缘由

三世因果与十二因缘

过去二因 1 无明(贪嗔痴等烦恼)
             2 行(造作诸业)

现在五果 3 识(业识投胎)
             4 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
             5 六入(长成眼的六根人形)
             6 触(出胎与外境接触)
             7受(与外境接触生苦乐感受)

现在三因 8 爱(对境生爱欲)
             9 取(追求造作)
             10 有(成业因能招未来果报)

未来二果 11 生(再受未来五蕴身)
             12 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9-26 22:0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26 22:2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万里悲秋 于 2006-9-26 22:15 发表

非常感谢大师的指教,看了你的见解,我对修佛有了新的认识.也感觉到自己很需要学习佛法,来消除自己看不破的东西.这样看来,佛无处不在,关键在主观上的认识.而且佛教人向善,修佛也是有意义的事情.

是不是修佛,就不能有别的信仰了呢?如果入党,或者曾经信过别的宗教,是否对佛不虔诚呢?还有一事,修佛,入门看哪本佛经比较好呢?还请大师再指点一下!十分感谢!

曾经信过别的改信佛教就可以 不会不虔诚 释迦牟尼成道前也学过其他婆罗门的教法 一般来说修佛不提倡再有别的信仰 担不是不能看别的宗教或其他书籍

入门可看一些经释义过的经书 推荐一本初学者的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014.htm

http://bookgb.bfnn.org/

[ 本帖最后由 sukerwl 于 2006-9-26 22:2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28 14: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foya 于 2006-9-27 14:52 发表


话说在我这个不信布道的人的眼里, 所有的布道都仿似一种笼络. 笼络需要筹码, 如何笼络那些私心呢, 就要满足愿望, 或者避灾避祸, 或者补偿.



跳脱生死  消除恶业
美好的愿望 美好的交换 ...

某些科学教的人很搞笑 用科学教的方法解释佛教当然解释不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28 14:2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煲呔曾 于 2006-9-28 03:22 发表


兄著象于证法,拘泥于见道啊!

見性成佛,大道源心:
证法见道是末,領悟才是本,本末倒置便是“似佛者,實非佛”,兄明了没有?

要先证了才能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28 17: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煲呔曾 于 2006-9-28 14:49 发表


不見佛祖不必证法便可樹下悟道吗? 反之,悟道后你可证道。 (证道非道道,要知道非道,非常道)

释迦牟尼在当王子时见四城门穷人苦难而生出家心、后又学当时印度的各种婆罗门教、再后又入深山苦行 最终放弃当时盛行的各种宗教 在菩提树下苦思悟道 是为佛教 这整个过程都是在证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29 14:1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煲呔曾 于 2006-9-29 14:03 发表


非也,释迦牟尼出家的过程只是帮助他悟法悟道。
如果说他是证法,那是证婆罗门教之法、还是印度教之法? 反之,树下得道,才是重要的。本末倒置只会离道日遠。

没有之前实修与学习其他宗教的经验 就不可能树下得道 佛法就是其之前证法后总结的新教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6-9-29 15:1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煲呔曾 于 2006-9-29 15:00 发表


“没有之前实修与学习其他宗教的经验 就不可能树下得道”
錯,那是可能的。

怎么得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1 19:4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499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