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蚩尤应和炎黄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先人
性别:未知-离线 蚩尤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4
编号 30089
注册 2005-1-12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1-12 16: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蚩尤应和炎黄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先人

 

陈靖  春坦

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后裔们都喜欢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世胄”、“炎黄子孙”,意思是说中华民族是炎黄的后代,炎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却一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和炎黄同时并列行世的,尚有另一位先人,这就是历史上有确凿记载而实际上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了的大名鼎鼎的蚩尤!



蚩尤是何许人也?他与炎黄二帝的关系又如何呢?

《史记辞典》这样解释道:“蚩尤,传说中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酋长,一说姜姓,为东方九黎族首领,活动于今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地带。相????????????????????????????????????????????????????????????????????????????????????????????????????????????????????????????????????????????????????????????????????????????????????????????????????????????????????????????????????????????????????????????????……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野,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3]《史记》又说:“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以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4]

透过以上这段文字,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蚩尤是东方九黎部落的首领;

2、蚩尤部是一个与炎帝、黄帝同样古老的部落,是与炎黄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的部落;

3、蚩尤部是与中原的炎产和黄帝三足鼎立的强大部落之一;

4、蚩尤曾经多次打败过炎帝,“争于涿鹿之野,九隅无遗,赤帝大慑”‘甚至连黄帝都“莫能伐”;

5、蚩尤一方曾与黄帝、炎帝及众多诸侯联合组成的强大集团大战于涿鹿之野,曾作大雾使黄帝、炎帝及众诸侯军昏迷;

6、黄帝发明指南车后,蚩尤才终于被黄帝、炎帝及众诸侯联合组成的强大集团部队所打败,遭到擒杀;

7、如果黄帝不和炎帝及众诸侯组成联合集团的话,真正“一对一”地“对打”的话,蚩尤也不一定会被任何一方所打败,更兴地被任何一方所“擒杀”。

由此可见,蚩尤是史籍中唯一有“名字”记载的能与炎黄二帝相抗衡的强大总工少首领(其它的则都是以“诸侯”二字以代之)。他虽然不是“天子”,没有被称为“帝”,但应该说,他在当时,确实是与炎、黄二帝不相上下的,某些方面甚至是超过黄帝,远远强于炎帝的!“蚩尤是一个与炎帝、黄帝同样古老的部落。”“蚩尤是与中原的炎帝和黄帝鼎立的强大部落之一。”[5]



蚩尤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影响,即使在他死后,也仍然威震八方,声溢四野,流传在人民中间!

《史记正义》载:“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符伏蚩尤。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一,咸谓蚩尤不死,八方皆为殄灭。”[6]

《皇览》说:“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葬之。”[7]

这就是说,黄帝依靠九天玄女所授的兵符打败蚩尤后,天下诸侯不服,重新作乱。黄帝于是就叫人画了蚩尤的像,来威吓天下诸侯。黄帝是利用已经死去的蚩尤的威望,来震慑诸侯,达到统治天下、保持八方太平的目的的。据说:“以后,黄产每次出巡,都叫人把蚩尤像立在车上,以示威慑。”[8]

而在民间,在山东西部黄河北岸的寿张县,每到10月,老百姓们常来到蚩尤墓前,举行祭祀活动,以纪念他们心目中的永远怀念的先人和英雄。同时,还编了“蚩尤戏”进行演唱,来歌颂和宣传蚩尤的业绩。“蚩尤戏”流行于古冀州,即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由此可见蚩尤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

特别是蚩尤的部落和后裔们,并没有因为蚩尤的失败和被擒杀而屈服和灭亡。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自强精神,繁衍生息下来。蚩尤的部落和后裔即是九黎和三苗。《史记辞典》这样解释:“九黎,古代南方部落名。即后之三苗氏。苗黎种族繁多,故曰九黎,三苗。《国语·楚语下》:‘及少[]之衰也,九黎乱德……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注:‘九黎,黎氏九人,蚩尤之徙也。’又:‘三苗,九黎之后也。’”[9]

三苗,在古籍中或称为“苗”、“有苗”,或称为“苗民”,或称为“蛮”、“南蛮”,又称为“苗蛮”,即是今天的苗族人民的祖先。在苗族的历史上,苗人曾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即蚩尤时期、三苗时期、大迁徙时期,特别是大迁徙时期,更是一个极其漫长、极其艰苦卓绝的历史年代,它为期不是几十年,而是长达数百年上千年之久。然而,即使在这颠沛流离、北井离乡的漫长岁月的大迁徙中,苗族人民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蚩尤,仍然在心中供奉着他们的偶像,继续着蚩尤的不朽精神。这一点,在许多文献中都有所记载。例如柯杨的《甘肃永登县“薛家湾”大的职业及其信仰习俗》一文中说,本地土著的苗裔说:1953年修订的《永登县志》载:“县城西南十里许,有村落,居民全系苗族……即世俗所呼‘蛮婆子’。相传舜帝窜三苗于三危……所遗留者”。“他们(薛家湾人)所供奉的秘密之神,正是和黄帝作过战的蚩尤,这种说法以当地的学者为最多。”[10]这里所说的是解放后的事,与蚩尤时代已相隔不知多少年了,由此可见蚩尤的影响是何等深远和久长!

如今,蚩尤的后裔们已分布在全国各地,特别是集中在西南云贵州川湘一带的边远山区,在全国共有700多万苗族同胞。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苗人翻山越岭、飘洋过海,在国外定居。例如美国、法国、老挝、越南、缅甸、澳大利亚、加拿大、圭亚那、日本等十多个国家,都有苗族同胞在那里居住、生存。苗族,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个重要成员,已成为全世界2000多个民族中的年代最为古老、历史最为悠久的伟大民族之一。



既然蚩尤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理应和炎黄二帝相提并论、平起平坐。为什么千百年来却一直被贬低、遭损毁呢?

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恐怕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几千年的封建正统观念占统治地位,“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思想,导致了对蚩尤的不公正评价。

历代封建帝王,他们代表胜利了的统治阶级,在史书中理所当然地地要受到歌颂:而作为与他们对立的失败了的代表人物,在史籍中则无一例外的要受到贬低和诋毁。因此,凡是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如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洪秀全,包括近代史上的义和团,在他们遭到失败后,无一不是称他们为“贼”、“匪”、“寇”,诬蔑他们的行为是“作乱”。作为与炎黄同时代的蚩尤,当然也难免其厄运。史籍中称他为“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虐杀无道”。这样一个“不听帝命”、犯上作乱的“怪物”,这样一个失败者,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观念统治下,在以“成者王侯败者寇”为衡量标准的封建史家眼中,怎么可以把他与炎黄二帝相提并论呢?因此,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沧桑,蚩尤落到这样一个境地,是不足为奇的。

(二)毋庸讳言,几千年来的大汉族主义的严重影响,也是导致蚩尤不能得到正确评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又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拥有近12亿人口,有着上下5000年的历史,这确实值得每一个汉民族子孙自豪的。但是在历史上,长期以来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十分严重,“汉族即中国,中国即汉族”[11]的传统观点,在封建史家中长期占统治地位,而把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视为“异族”,不能平等对待。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把一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提高到与汉民族的祖先即炎黄二帝相提并论的地位,显然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大汉族主义思想严重的人来说,是绝对不能容许的!这样,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蚩尤也就只能处于入“另册”的地位了。其它还有一些因素,但最主要的恐怕是这两种。

今天,到了对蚩尤进行实事求是的重新评价的时候了。



提出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这一问题,在今天有什么意义?

笔者认为,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给先人以应有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贯彻执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好少数民族工作,弘扬民族历史文化,维护和巩固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对蚩尤进行重机关报评价,是贯彻党的实吉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需要。建国以来,我们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作指导,制订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在史学领域,对许多原先长期被歪曲的人物,如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太平天国、义和团以及石柳邓、吴八月、张秀眉等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的首领,进行了正名和平反,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深受各族人民的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集体领导,坚持拨乱反正,又平反和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大得党心、民心,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对蚩尤问题,却从来没有人提起过,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今天,我们对蚩尤问题进行重新评价,正是继续贯彻和执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具体表现,肯定会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也是对历史和后人负责,其影响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对蚩尤进行重机关报评价,对于做好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是三苗的祖先,也即今天的苗族的祖先。对蚩尤重新评价,为蚩尤平反,正名,是千百年来苗族人民的一个共同心愿,是国内外近千万苗族同胞的共同心愿。今天,我们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把这件千百年来的苗族人民连想也不敢想、提也不敢提的历史大事做好了,这对于提高苗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调动社会主义积极性,维护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各民族的大团结,肯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即把蚩尤提到与炎黄同为中华民族三先人的地位,有助于弥补以往一贯所提的“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这一命题或口号的缺陷,使“中华民族”这一定义更趋科学性和完整性。

今天,我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即是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在内的共56个民族组成的全国各族人民。而炎黄是汉族也即古华夏民族的祖先。因此,“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这一提法显然是不够科学、不够确切的!

关于这一点,薄一波同志在1991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曾提到。薄一波同志说:“炎黄二帝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远古两大部落集团的领袖,其活动区域主要是黄河中游,即中原地区,与今日的中国疆域相比,自然是有限的。”“有人说,今天的中国人中不但有炎黄子孙,还有蚩尤子孙,九黎后代等等。这些说法也是不错的。但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世代的口耳相传,炎黄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提到炎黄,除专家学者外,人们一般不再细究其族属、地域,想到的只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九百六十万平方分里的山河故土。”[12]

从以上这段中可以看出,作为一般人们可以“不再细究”,但作为“专家学者”,作为学术研究,治学却不能不为严谨。

(四)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有利于巩固全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振兴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认为,蚩尤是与炎帝、黄帝同时代的平等的部落酋长,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而不是汉族的角度,确认蚩尤与炎帝、黄帝同为中华远古的三始祖,具有促进各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现实意义。蚩尤部落与苗族、瑶族、畲族等许多民族都有关系,但相对地说与苗瑶民族的关系更紧密一些,更纯正一些。汉族既可崇祭黄帝,苗族人民以蚩尤作为民族始祖加以崇敬,并要求中央和国家的认可。

本文原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1 11:2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5100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