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挑陈寿第二回:吾若举军以就魏氏
单挑陈寿第二回:吾若举军以就魏氏
先录一段史料:"仪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三国志杨仪传)
从以上资料看,杨仪在诸葛亮去世后,有谋反投敌意向.
有这种可能性吗?"举军"意思是:带领全军.就是说带领全军或至少一大部分兵将投敌.当然大部分兵将要有投敌的意向.如大部分兵将不肯投敌,能叫"举军"投敌?
我们来看在哪里,什么时候杨仪和大军有投敌意向.
诸葛亮死后,按陈寿行文看,虽然找不到诸葛亮叫杨仪统军的确凿证据,但很象掌权的样子,就叫"疑似掌权",或进一步,把疑似去掉叫统军首领.那他为什么不马上投敌呢?看他说后悔不及,说明他很有把握,能把全军"举起来".他叫费祎去探魏延口气,结果魏延不肯投敌还要杀敌,这使杨仪大失所望.
有人反对:瞎说八道,杨仪等人是要按诸葛亮遗命撤回汉中!对,此时全军无有投敌可能,杨仪所说"吾若举军以投魏氏"的机会不在此时.
后来魏延谋反发怒,烧毁阁道,拦住大军回路.此时不投敌更待何时?杨仪大呼:路断啦,反了吧,投魏国去啊......看来也不象,陈寿三国志没写此时杨仪等人有投敌迹象,而是写"仪等搓山通道,昼夜兼行"向汉中挺进.大军根本就不想投敌,杨仪白喊了一嗓子.不,莫须有的事,不能诬陷好人,更不能诬蔑大众.
接下来杨仪等人在南谷口和魏延打架啦,王平一声"狮子吼":何敢乃尔!魏延军顿时倒地散尽,魏延被杨仪叫人"砍瓜切菜".此时杨仪功最大.大家几年没打胜仗了,今天终于尝到打胜仗的滋味.
当然,此时杨仪和大军更不可能投敌了.
再后来杨仪统军回成都,各人升官的升官,当将军的当将军,就剩功最大的杨仪"无所统领,从容而已".(三国志杨仪传)你说他来火不来火?发发牢骚也属正常.
咦?怪了,杨仪从前线一路回成都,并无能够"举军以就魏氏"的可能,他怎么会向费祎说这个话呢,还后悔莫及?自己诬告自己?骂人骂到自己头上来了,疯了?
坏了,冤案出来了!这费祎一贯"倒鬼",前边和魏延密谈,回来告诉杨仪魏延不服,引发内斗.这次又和杨仪密谈,回朝廷诬告杨仪要投敌,一人弄出两个冤案来了.就算前边是真的,这次大家看出来是假话吧?
难道是我这个"包公"断案有误,还是陈寿没看出来?或者真象罗贯中写的,诸葛亮把"锦囊妙计"留给费祎叫他干的?要么是朝廷蒋琬等人叫费祎去找个什么罪名除掉"老干部",省得你依老卖老整天罗里八嗦的?最后一个可能性:杨仪和至少一部分将士在从前线回成都途中某个地方,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怕朝廷惩办而要投敌保命!谋杀魏延?
案情扑朔迷离,......我要当"甩手包公"了,案子破不了,辞职.
请大家都来当"包公",讨论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 本帖最后由 闻所欲闻 于 2009-1-1 02:0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