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5-01-17, 12:48:56发表
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要我教你,秦焚书坑儒,汉武帝时才设立太学和郡国学,一个出身市井,已经结婚生子的女人还能求学?
…………易姓,皆从此类。且礼义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极,生力必屈。人尽极以营其生,至於气力屈竭也。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其民急则不习战功,缓则罢於作业。嗟土室之人,顾无多辞,令喋喋而佔々,冠固何当?”
本来我也觉的简单,不过被你一说又复杂起来了。秦焚书坑儒好象到了你这就严重到造成了文化断代。有这么夸张吗?一个出身市井的人不一定要去学院才能求学。大可找亲戚什么的学习。在说了,一个市井泼妇能被召进宫?退一步说,就算进宫前是个市井泼妇,进宫后还不大把机会学习。
中行说与汉使的几段对话非常有名,但也不用引出来呀,小弟史记也看过几遍。如果你要计较匈奴单于不习文,讲典故不能懂,那我还要计较怎么不说匈奴话呢。
厄,不和你扯这个了。本来是想问。“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卧薪尝胆”在当时的环境按你的要求要怎么说?又或者马大侠现在不认为那个时候出现这些词是不合时宜了吗?或是请给个答复,好继续下一个话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