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经络与血管关系纵横谈, 作者认为,从《黄帝内经》对经络形态的描绘看,古人描述的经络是血管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7 11: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经络与血管关系纵横谈

经络与血管关系纵横谈

http://www.39kf.com/cooperate/lw/zxjh/02/2006-09-18-263648.shtml

QUOTE:
    从整中医理论体系来看,笔者认,在经络理论形成的同时,肯定有对一的特定的物质结构,那就是血管经络学说的形成,起初可能是以血管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指导,然后加以抽象概括而成。至于现代所探讨的经络实质,则是古人对经络认识以外的新东西。

    1  从经络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作用看经络与血管的关系
   
    祖国医学的经典理论文献《黄帝内经》成书于2500年,贯穿于全书的理论核心就是经络藏象学说。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灵枢·脉度》:“脉之直行者为经,支而横者为络。”明李梃《医学入门》:“经者径也,径直者为经;经之支派,旁出者为络。界为十二,实出一脉。”由于一特定线上有“血气”循环往复,周流不已,所以又说:“经者,血气流行,经常不息也。”《十四经发挥》:“络脉者本经之旁支,别出以联络它经者也,本经之脉,由络脉而交它经,它经之交,亦犹是焉……夫十二经之有络脉,犹江河之有沱潜也。”人体是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成的,它们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进行着有机的整体活动,使机体内外、上下保持协调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有机配合,相互联系,主要是依靠经络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进而沟通、联络作用实现的。在古典经络文献中,认为“血脉即经脉”,“血络即络脉”,“经隧是经络的通道”。
   
    经络学说,则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证候辨证、运气学说、药物归经等理论保持着高度的和谐统一,完整地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诊断和确定治法。所以《医门法律》说:“治病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可以说,没有经络对全身气血的运行,就不可能有人体的生命活动;没有经络学说,就不可能产生中医理论体系。

    2  从《黄帝内经》对经络形态的描绘看经络与血管的关系
   
    作为中医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经络理论,与中医学理论形成有着相同的根源,也是以经验、宏观物理表征为基础的。从《黄帝内经》对经络形态的描绘中,笔者认为,经络则是血管。如《灵枢·九针十二原》对经络描述:“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灵枢·经水》中则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的记载,可见,古人描述的经脉,其实体是具体而清楚的。
   
    指动脉《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又“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灵枢·动腧》亦云:“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太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这是在人体几处比较易于触知的动脉,其所谓“气口”、“手太阴”则系中医诊脉之处,为桡动脉分布,足少阴则相当于内踝后动脉,足阳明是相当于足背动脉,足太阴相当外踝上动脉。
   
    指静脉《灵枢·经脉》:“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凡诊络脉,脉色青”、“诸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刺诸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可见,这里古人描绘的经脉指的是静脉,静脉与动脉不同,因它的分布较浅表,肉眼也可在体表看到纵横交叉的“青筋”,所以在针刺方法上有一种刺静脉出血法,即刺络或称“络刺”。《灵枢·官针》:“四日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灵枢·寿夭刚柔》:“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灵枢·杂病》:“……腰脊强。取足太阳胭中血络”。

    3  从经络的生理功能看经络与血管的关系
   
    在中国古典医籍中,古人把经络看成是人体内具有“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所以“不可不通者也”。《灵枢·本输》:“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灵枢·九针十二原》:“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营于身者也。”这说明了经络的主要作用就是“行血气”。《素问·离合真邪论》:“夫邪气去络人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灵枢·经水》:“经脉者受血而营之”,《灵枢·本藏》:“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针灸大成》:“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外布一身,为血脉之道路也”。一致说明了经络是受血,使血脉充行的一种装置,是“血脉之道路”,显然经络是指血管了。
   
    而经络互相贯通,循环往复,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这还可在古典文献找到具体的说明,《灵枢·痈疽》:“余闻胃肠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素问·经脉别论》则日“肺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这不仅说明了经与络的密切关系,而且更说明了血液的来源与肺循环的作用。

    4  对当今经络实质研究思路的探讨
   
    正确看待古典经络理论基于经络理论的疗法的有效性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肯定,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经络理论是在科技水平极低的情况下,在古人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通过“比类取象”的方法形成的。笔者综合《内经》的理论,认为古人描述的经脉,其实体是具体而清楚的,其特性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行气血;2)如环无端; 3)内属于腑脏;4)外络于肢节。认为在经络理论形成的同时,肯定有一对一的特定的物质结构,那就是血管。根据科学发展的规律推论,古代的经络学说和现代的神经、血管学说肯定都还各有其不完备之处。
   
    当今对经络实质的研究不应该是验证古典经络理论,而应该是完善与发展有学者认为,“经络现代化研究的初衷是要弄清楚经络的本质,进而建立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经络理论,然而几十年的研究表明,经络既不是已经发现的某种结构或某个系统或某几种结构的特异组合体,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经络可能是某种尚未发现的特殊结构。“笔者认为,在经络理论形成的同时,肯定有其特定的物质结构,那就是血管。至于现代所探讨的经络实质,则是古人对经络认识以外的新东西。所以,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一直寄希望于在神经血管之外,能找到经络独特的形态学基础,结果是一无所获。要想发现特殊的经络形态结构,迄今均告失败。
   
    经络大都联系一定的穴位,穴位可说是经络气血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内经》称之为“气穴”,又解释作“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处。针灸等治法则通过穴位来调整气血而解除病痛,故《素问·气穴论》:“以溢奇邪,以通营卫。”针刺目的,古人认为,“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考察是否达到这一目的的标志,就是“得气”,产生酸、麻、重、胀等主观感觉,沿经络循行路线传导的现象称为循经感传现象。而有研究证明,经络上的穴位与神经、血管、淋巴、肥大细胞、感受器等的配布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几者功能的累加和,而是诸因素在整体系统水平上表现出来的功能、行为、属性的统一体。所以,经络的物质基础也就不可能是单一的神经、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液晶组织等,而可能是已知的神经、血管、体液等,以及或许还在目前尚未知的诸因素共同构成的复合功能系统。
   
    可见,在经络实质的研究中,就需要对古典经络理论中的内容作出正确判断,研究其精华,分析其实质,切忌断章取义。因此,在经络实质研究过程中,应以现代医学为基础,不能拘泥于古典经络理论,不应该是验证古典经络理论,而应该是将其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摘自:中医药学刊文/范郁山  姚春  曾绍球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6-17 12:3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7 12: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认为古人写下“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这样的句子时,是比较坦诚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7 12: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http://zy.china.com.cn/baoku/zyg ... g/126058-90218.html

QUOTE:
针灸大成[卷四]  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杨氏)
……
问∶经络。
答曰∶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外布一身,为血气之道路也。其源内根于肾,乃生命之本也。根在内而布散于外,犹树木之有根本,若伤其根本,则枝叶亦病矣。苟邪气自外侵之,伤其枝叶,则亦累其根本矣。或病发内生,则其势必然,故言五脏之道,皆出经隧,以行血气,经为正经,络为支络,血气不和,百病乃生。但一经精气不足,便不和矣。故经曰∶邪中于阳,则溜于经,自面与颈,则下阳明,自项与背,则下太阳,自颊与胁,则下少阳。邪中于阴,则溜于腑,自四末臂始,而入三阴,脏气实而不能容,故还之于腑。腑者,谓胆、胃、膀胱、大小肠也,故刺各有其道焉。针下察其邪正虚实以补泻之,随其经脉荣卫以迎随之,其道皆不有违也。凡中外之病,始自皮肤,血脉相传,内连腑脏,则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内因之病,令气盛衰,外连经络,则荣卫倾移,上下左右,虚实生矣。经云∶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寒伤形,乃应形,风伤筋,乃应筋,此形气内外外具阴阳∶筋骨为阴,皮肤为阳。内具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

自己又找了两个段子:

http://zy.china.com.cn/baoku/zyg ... /126267-108321.html

QUOTE:
脉诀汇辨
[卷七望诊]  血脉:
诊血脉者,多亦多热;多青多痛;多黑久痹;赤黑青色,皆见寒热。(血脉即络脉,肌皮嫩薄者,视之可见。)臂多青脉,则曰脱血。(络中血脱,故不红而多青。)

http://zy.china.com.cn/baoku/zygj/yimenbuyao/126042-87874.html

QUOTE:
医门补要
[卷中]  止血涌射法:
劳苦之辈,手足前后廉,每有粗筋梗起,或筋累累盘曲,果若是而生外疡者,不可误用刀针,刺损其筋,使血涌出,立时殒命。盖筋主于肝,肝藏血,人身血管与筋相通,倘逢破伤血射,而用止血药不应者,速用大缸盛入冷水,令患者破处浸在水中,再加棉花捺紧患口,不使血流,约半时许,则血自止,故血脉得寒逼,则凝涩不行,遇热迫则冲击而散决也。
待血已停,再以应用之药而治。凡血出难止者,皆可行此法。

我觉得王清任说出那句“古人言经络是血管”,真是毫不奇怪。大白话而已嘛?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6-17 18:5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7 13: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将文钦 于 2012-6-17 13:15 发表
假设以走兽棋为基础,不拘泥于古典围棋理论,这样发展出的现代围棋会是个神马东西呢?

古医书明明说了: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内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血脉即络脉,肌皮嫩薄者,视之可见”

有些网友非要说经络是什么高僧大德的功力才足够看见的东东,当然成了“神马东西”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7 14:1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17 14:04 发表
那么经络之间的循行呢?别说是血液循环,循行主要是自身之气,气是什么?不是空气,氧气等。如果没有循行那就不是经络

这个早说过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09xb.html

QUOTE:
那么为什么中医会认为经脉除了走血同时还走气,有的经脉血多气少,有的经脉血少气多呢?这也是由于粗糙的观察所导致的:在人死后,动脉中的血迅速排空,因此在解剖尸体时会发现动脉是空的,只有静脉中含有血,这让研究者误以为动脉不是运输血而是运输气。古希腊医学也有这样的误会,认为动脉的作用是供“气”,静脉的作用才是供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7 18: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17 15:46 发表
那你就把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的循行方向和血管对比一下看看一不一样

这个也说过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009xb.html

QUOTE:
《内经》又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可知古人认为经络是皮肉之间肉眼可见的管道,大的、数目少的叫经脉,小的、数目多得无法数的叫络脉,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就是把大血管(动脉、静脉)叫经脉,皮下小静脉网络叫络脉。因为古人的解剖观察很粗糙,许多是出于想像,分不清血管、神经干、淋巴结等等“线路”的区别,所以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又与大血管的实际状况不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8 10: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18 09:57 发表
我让你自己去对比一下,看看一不一样,不一样的话那就不能说是二者相等,别用推理来说话,用实际的证据

血管是中医的“筋”的范畴,有个词叫“青筋暴起”,没听说过什么经络暴起的

你对人的认识只停留在那个自己能认知的范围内,而且最可怕的是只要自己不能认知的,一概就是不存在,如果又却是存在那就想方设法把他变成自己能认知的东西,所以你敢明确的说在你认知不到的范围内就没有经络这个系统么?

我是一直在用实际的证据说话啊。古医书里明明白白地说了,古人描述的经络就是可见的实体,你说什么高僧大德的功力才足够看见,那才是臆测。

血脉即络脉,肌皮嫩薄者,视之可见”这个说得明明白白,基本不需要什么技巧,视力正常的人都看得到。
而古人所画的经脉走向图和现代的血管走向图不一致,毫不奇怪,没有一定的观测、绘画技巧,怎么可能画得一样。你让个没学过画画的小孩去画人像,画出来可能头画得比身子还大,你是不是因此认为小孩画的不是人,是外星人?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6-18 11:0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8 12: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散发 于 2012-6-18 12:23 发表
顶楼文章作者一面说古人说经络就是血管,一面又自己作出的结论。为了要凸显自己水平,作出“古人太毛躁,还是我们重新发现了经络”的姿态么?

顶楼文章作者自己就是搞针灸的,对经络的看法其实和论坛上一些挺中医的网友类似。但顶楼文章作者起码对待古书还比较诚实些,承认古人描述的经络就是血管。

QUOTE:
原帖由 散发 于 2012-6-18 12:23 发表
古书里没有片言只语说“经络就是血管”,充其量说是血脉。

前两天我举出的《医林改错》还很大白话地说“古人言经络是血管”,这么快就忘了?

QUOTE:
原帖由 散发 于 2012-6-18 12:23 发表
如果非要把血脉理解成为血管,那就要给出血脉和血管生理位置吻合、功能一致的证据,否则就不能混为一谈。事实是不少经络的位置和走向跟主要血管的生理位置毫不搭边。方舟子呢,先硬说古人言经络即血管,而后发现一些经络跟血管的位置不吻合,又说,看哪,连位置都对不上,所以经络理论是垃圾。典型的强盗逻辑。

古医书明明说了: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内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血脉即络脉,肌皮嫩薄者,视之可见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外布一身,为血脉之道路也”

事实明摆着,经络不是啥神秘的东西,就是方舟子说的,经络是古人对血管、神经、淋巴结等等的粗糙认识。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6-18 12:5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8 13: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中医古籍上网,幸耶?不幸耶?又找到几个段子:

清代唐宗海《血证论》:
http://z.book118.com/008yiyao/032/%D1%AA%D6%A4%C2%DB.htm

QUOTE:
卷一(總論六條)
陰陽水火氣血論
……何以言火即化血哉?血色,火赤之色也。火者,心之所主,化生血液,以濡周身。火為陽,而生血之陰,即賴陰血以養火,故火不上炎,而血液下注,內藏於肝,寄居血海,由沖、任、帶三脈,行達周身,以溫養肢體。……

……在上焦,則肺主水道,心主血脈,又並域而居。在軀殼外,則汗出皮毛,血循經脈,亦相倚而行,一陰一陽,互相維繫。……



QUOTE:
脈證死生論

……醫者,所以治人之生者也。未知死,焉知生?知死之無可救藥,則凡稍有一毫之生機,自宜多方調治,以挽回之。欲辨死生,惟明脈證。高士宗以吐血多者為絡血,吐血少者為經血,謂吐多者病輕,吐少者病重,而其實經散為絡,絡散為孫絡,如幹發為枝,枝又有枝,要皆統於一本也。以經絡之血分輕重,實則分無可分。……



QUOTE:
卷二(血上干證治十四條)

吐血

……平人之血,暢行脈絡,充達肌膚,流通無滯,是謂循經
,謂循其經常之道也。一旦不循其常,溢出於腸胃之間,隨氣上逆,於是吐出。……  
一、止血:

……夫所謂止血者,非徒止其溢入胃中之血,使不吐出而已也。蓋大吐之時,經脈之血,輻輳而至,其溢入胃中者,聽其吐可也,下可也。即停留胃中,亦與糟粕無異,固無大害也。獨動於經脈之中,而尚未溢出者,若令溢出,則不可復返矣。惟急止之,使猶可復還經脈,仍循故道,復返而為沖和之血。……

四、補血:

……邪之所湊,其正必虛,不獨補法是顧虛,即止血消瘀,用攻治法,亦恐其久而致虛,故亟攻之,使邪速去,以免其致虛耳。但彼時雖恐其虛,而猶未大虛,故以去邪為急。若延日已久,未有不虛怯者。即血既循經,一如平人,而前次所吐之血,已屬有去無回,其經脈臟腑,又係血所走泄之路,非用封補滋養之法,烏能完全?
……



QUOTE:
跌打血

跌打折傷一切,雖非失血之正病,而其傷損血脈與失血之理,固有可參,因併論之。

心主血脈、血循經脈、經絡之血、血所走泄之路。这些说的是啥?明摆着的事情嘛。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6-18 13:5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8 13: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18 13:39 发表
你怎么知道古人没有观测、绘画技巧?画出来个现实的不成问题,但结果呢?二者的,路线还是不一样,你来给我解释解释这个问题

古代画的内脏图网上又不是没有,大家可以看看那是啥水平。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18 13:39 发表
如果经络就是血管的话那为什么我一根毫针刺到经络里不出血?刺到你说的血管中就能瘀血一片?针刺得气后的针感顺着经络你传导怎么解释?他可没顺着血管传导

如果你看顶楼文章能看得仔细一点,这个问题就不必问了。

QUOTE:
……可见,这里古人描绘的经脉指的是静脉,静脉与动脉不同,因它的分布较浅表,肉眼也可在体表看到纵横交叉的“青筋”,所以在针刺方法上有一种刺静脉出血法,即刺络或称“络刺”。《灵枢·官针》:“四日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灵枢·寿夭刚柔》:“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灵枢·杂病》:“……腰脊强。取足太阳胭中血络”。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8 13: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散发 于 2012-6-18 13:36 发表
王清任还说有营管和气管。他所说的“血管”,显然和现代西医所说的“血管”不是同一个东西。就如中医“血”的概念和西医的“血”不是同一个概念一样。
如果经络真的就是现代医学里的血管系统,那么每一条经络必定都跟主要血管的位置吻合。古人就算解剖知识再差,也不至于差到完全不着边际的地步。所以只要有一条经络和人体主要血管位置不吻合,那就可以证明传统经络理论里的经络不等于现代医学里的血管。
我可以举出至少五条经络符合以上条件:手少阳,手厥阴(肘以下部分),足少阳,督脉,足太阳(背部第一条线从第二胸椎以下,第二条线全部)。这些经络的位置上,没有任何主要血管(甚至小血管)对应。
至于方舟子那点连号脉的重要性和准确性都全盘否认的中医知识和经验,对于我来说,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发言权。我评论他一句胡说八道已经很客气了。

“不是同一个概念”——不如说旧医里的那些概念相对现代医学来说,是一些粗浅、模糊、错误的概念。方舟子称旧医有一些经验性的东西,有文化价值,已经很客气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8 14: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于所谓“不是同一个概念”问题,顺便转贴个漫画吐下槽好了。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6-18 14:1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8 14: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18 14:15 发表
这个漫画不能说全错也不能说全对,亚里士多德以后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所以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而且这也是西方的文化,不断的推翻,打破已有的,成立新的,在就事论事的方面对别人的尊重不够,这是他们的文化传统,但中国人没这种文化,说的人和听的人都能理解成一个意思,这是中华的传统,所以可以根据言语知道前人的意思。
还有个问题,两条路哪个更好?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16 17:26 发表
古人所说的经络是我说的血管,(血管)由每个藏腑向外...但我亲自看了一百多个...
这是我的理解,我在句读方面水平不算高,你可以找水平高的来断句,然后咱们再讨论

有意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8 17: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12-6-18 14:36 发表
经络=血管,肯定是不是的。

我个人有点感觉,就是经络可能是一种相对位置相关的东西——可能是磁场???
比如两只手心互相对着,不需要是气功师,也会有暖暖的感觉。

确切地说,我认为经络是古人对血管、神经等的粗糙认识。

QUOTE:
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12-6-18 14:36 发表
感觉翼德张就是方舟子?

怎么可能。我哪有他那个水平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8 17: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倒西歪 于 2012-6-18 16:39 发表
经络最初可能真的是来源于对血管的错误认知。发展到今天,或者先称之为一种假说,因为查无实据,却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实效。
PS:科学(实践)在错误中前进,神棍(嘴巴)可以永远正确,这就是差距

图我不太会找,不过还是找到几张。

http://www.chinese.cn/tcm/article/2009-08/26/content_14584.htm

《存真图》之脏腑正面图与背面图


《存真图》之脏腑左、右侧面图


http://www.zhuchiren.org/jjzg/bwzg/200812/t250052.htm

清人绘《人体脏腑图》


19世纪前后医家绘《脏腑明堂图》


看过这样的图,再看下面这个观点,不觉得有道理吗?

QUOTE:
因为古人的解剖观察很粗糙,许多是出于想像,分不清血管、神经干、淋巴结等等“线路”的区别,所以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又与大血管的实际状况不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8 19: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18 18:07 发表
这是绘画水品的问题么?是认识不到的问题么?这只是你和西医认为的错,那些就是对的么?在没有吧所有人的都看个遍的前提下是没资格说对错的,中医对解剖的不重视是一定的,但是因为用不着,没必要重视,中医中的没有几样是能看的见的,即便是五藏六腑,你也找不到确切的位置,即便是中医经典上的记载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只是个大概而已,对器官的研究西医基本上已经到极致了,但中医中的很多功能是西医没法解释的,也就是说看的见的那个玩意不是中医中的藏腑

所以说,“因为古人的解剖观察很粗糙,许多是出于想像,分不清血管、神经干、淋巴结等等“线路”的区别,所以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又与大血管的实际状况不符。”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18 18:43 发表
啥时候又加上神经了?如果那么简单的话,为什么共产党九几年搞的那次研究最后破产?中西医的高手差不多能去的都去了,再加上那些能看见经络的高人,这么些人都没研究出来经络到底是什么,看来当初是没让你去,除此之外我想不出第二个原因了,请你指教

你看帖真不仔细。前两天那帖的1楼就说过:

QUOTE:
北京晨报:中国人往往相信经脉的说法,一直以来也争议不休,具体的情况如何?

方舟子:经脉、丹田等等这些名词,更多的是把某一个地方想象而成。《黄帝内经》中所说的经脉,就是身体中流血的管道,其实就是血管,有的流得多,有的少。但是这种认识也是比较基础的,古代解剖学不发达,而且大多数时候解剖被视为一种禁忌,所以身体内部结构认识不够,血管、神经、淋巴等等往往被划作一块,所以今天看来,那些经脉有的和血管重合,有的和神经重合,还有大部分不重合的,基本上都是想象而来,和解剖被禁止有关。至于任督二脉,纯粹是想象而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9 09: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18 20:39 发表
不是观察粗糙,压根就不是一回事,中医的藏腑不是单纯的某个器官,而是一个系统,整个人都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不像西医那样,每个都分得开,没有几个不能拿出来换换的

从古医书的文字描述和图来看,就是“可解剖而视之”的实体而已。只不过观察粗糙错误很多,在现代医学进来后死不认错,强辩说“不是一回事”而已。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18 20:39 发表
第二句别转移话题,指教一下后面的,为什么那么多的高手都没研究出结果来?

我觉得你这种迷迷糊糊的状态真够萌的。自己都搞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倒追着问别人为什么,不觉得滑稽吗?

QUOTE:
如果那么简单的话,为什么共产党九几年搞的那次研究最后破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19 11: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19 10:36 发表
我哪里不清楚了?我一直都很清楚,不清楚的是你,是你一直说经络是血管,神经什么的,那你就解释解释为什么什么都没研究出来任何结果,我向来都说经络就是经络,和那些都没关。
别拿那红字说事,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应该是九零或者九一年前后,所以没说确切

看看,自己都搞不清楚是啥事情,连哪年都记不清,倒追着问别人为什么,真够萌的。网上讨论不可能给出实物,可我说到哪本古医书说了什么,都尽量给出原文、连接,可不像你这样自己连具体时间都记不清的事情还能拿出来倒追着问别人。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19 10:36 发表
我再说一遍,可见不是所有人都可见,你随便找个替代品就能说是?一回事的前提是所有方面都一回事,实际上在功能上差远了。

古医书明明白白说了:
“可解剖而视之”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内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血脉即络脉,肌皮嫩薄者,视之可见”
你说“可见不是所有人都可见”,没有依据。你不面对现实是你的自由。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6-19 11:0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29 21: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伤云 于 2012-6-19 10:29 发表
“经脉”这个东西的理论是怎么发展出来的?
首先肯定是血管等肉眼可见的东西作为基础,因为这些直观可见,并有其作用。事物发展当然是由易到难,这是普遍规律罢。
之后则是在大量的经验积累中发现不同于血管等肉眼可见的但实际似乎又存在的东西,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理论“经脉说”和临床实践“针灸”等操作手段。
中医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受限于中国特殊的传承习俗和对解剖等的道德抵触,因此用一两本书或者一两个人的说法来推翻某些东西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认为中医千年前和现在完全一样的想法也是偏颇的。
其实想知道经脉这东西到底是神马很简单,根本不用拿着一群似懂非懂的理论辩来辩去。
貌似经脉学说衍生出来的最被普遍认可的临床操作是针灸学?完全摒弃中医思想,用西医把针灸彻底解释清楚不就OK了么,能解释清楚说明经脉这东西没超出现有西医循环理论的范畴,解释不清楚就继续研究呗。
针灸铜人是根据血液、淋巴、神经系统做出来的么?
说那些不符合血液循环等肉眼可见的系统的经脉是古人的想象,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验证起来也很简单,在中医临床里那些“想象”出来的部分有没有作用?如果真的是想象显然应该是没有作用的。

我认为现代人可以提出针灸是通过某种未知机理起作用的,但是第一在没有充分依据之前只能作为一种假说,第二应承认古医书里描述的“经络”实际上就是血管一类的人体可见的实体组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29 21: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2 hhp19910906 的帖子

“人确实有长个大象脑袋的,九几年的时候我在北京亲眼见过,对此你做何解释”

——对这类不正经的问题与其正经讨论,是我为人老实的过分了。这类不正经的问题,吐下槽就可以了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6-29 22:3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30 12: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将文钦 于 2012-6-30 11:57 发表
没有必要和某些小孩子废话,只要注意一下就可以发现中医黑里很少有从事医务工作的,那些著名中医黑里基本没有从事医务工作的,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哈,老何一个中央卫生部管不着的圈外人士(还是院士)说了几句大实话,就遭到卫生部副部长的痛骂,卫生部管辖下的西医大夫敢说啥?再说从利益上也划不来,搭着多开点中成药给患者,还能多捞点奖金呢。

QUOTE:
青周:但也有不少网友也在说中医治好他们病的例子,为什么他们的说法您不采信呢?

何祚庥:证明一个全称肯定的说法,孤证不立,要打倒一个全称肯定的命题,一个个案就行了。其实你真要知道情况,你应该去问问医院的大夫,治癌症的大夫,你就可以知道事实到底是什么。现在西医虽然他们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他们不敢对中医说什么,他们也没地方去说。连我这样一个中央卫生部管不着的圈外人士说了一句话,就遭到副部长的迎头痛击,在他们管辖下的西医大夫,还敢说什么批评性意见?!现在不是提倡创新吗?创新难道不需要怀疑精神吗?中医是不准怀疑的。谁说中医坏话,就是反对传统文化,全盘打倒传统文化,这没道理啊。

——《何祚庥:我说出来的事实让人不高兴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30 14: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将文钦 于 2012-6-30 13:32 发表
一个非专业人士去否定中医还有道理了?可笑,合着非专业人士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抹黑否定中医,专业人士就不能反驳,这是哪门子逻辑?
有的人有个头衔就以为自己在任何问题上都是权威了,这种做法本来就不科学,连隔行如隔山的道理都不懂

是可以反驳,你有理有据的反驳啊,王国强除了想当然的谩骂还说了啥道理了?何祚庥无非是说了点常识而已。

QUOTE:
青周:您自己并不是医生,对中医的了解会多过一个管理中医药的官员?如此下结论的确不足以让人信服,感觉太武断?

何祚庥:我讲的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常识而已。我的确不懂医学,有人比我更懂。(他起身又拿来一本杂志《抗癌之窗》最新一期2007年6月号,他非常认真地把封二上面的主管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吴阶平等人的名字读出,以示这份杂志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翻到《陈晓旭不该红颜薄命》这一篇。)写这个文章的人自己在文中称自己是乳腺癌专科医生。他在文章中所讲的,和我所讲的几乎是一个意思。这可是他卫生部主管的一份权威杂志啊,人家也是这样讲的,我把乳腺癌可以防治,早发现可以用西医方法治愈的事实讲出来了,难道不道德了吗?

就以我顶楼转的文章和后面我自己找的古医书记载,条条有依据,哪点抹黑否定中医了?说句经络就是血管,哪点抹黑中医了?事实如此,大实话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30 16: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30 16:47 发表
如果事实如此,那一定在各个方面都站得住脚,那就解释清楚我62L提出的那些现象,咱俩肯定有一个是错的,总不能说人的感觉错了吧

见我64楼的回复。你那个问题在我看来根本不算个问题,你要把你自己说的这事表述清楚了,我随时可以回答你。如果你信口开河惯了,我也说过,我吐下槽就可以了

QUOTE:
如果那么简单的话,为什么共产党九几年搞的那次研究最后破产?中西医的高手差不多能去的都去了,再加上那些能看见经络的高人,这么些人都没研究出来经络到底是什么,看来当初是没让你去,除此之外我想不出第二个原因了,请你指教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6-30 16:5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30 19: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30 18:11 发表
我62L的和那个研究没有一点关系,是毫针刺的基础,也就是针刺的“得气”,各个论述过毫针刺的基本技术的书都有记载,随意查阅。你要是连这些都解释不清楚只能说明你的是错的

有意思,你从55楼开始一直就这个追着问我:

QUOTE:
啥时候又加上神经了?如果那么简单的话,为什么共产党九几年搞的那次研究最后破产?中西医的高手差不多能去的都去了,再加上那些能看见经络的高人,这么些人都没研究出来经络到底是什么,看来当初是没让你去,除此之外我想不出第二个原因了,请你指教

你的意思是你现在放弃了?承认自己说不清楚“共产党九几年搞的那次研究最后破产”是回啥事了?你要承认放弃,我可以回答你后面的问题。你要正经讨论的话就一个一个来,别说不清楚就转移话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6-30 22: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6-30 22:12 发表
你一直也没有你的观点,只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较真,我早就当你先放弃了,你要是愿意放弃那就讨论62L饿问题,反正随便哪个都是足够驳倒你的观点

呵呵,有意思。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6-30 22:4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7-2 00: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hp19910906 于 2012-7-1 17:26 发表
前一个说的是你对我举得那个研究的观点,后一个说的是你的那个“经络就是血管”的观点,这么简单的话还需要我说的这么明白?我现在开始怀疑你以前是不是在玩辩论的技巧,感觉上是你的水平只能看懂字面的意思,稍有一点深度的都看不懂

你自己语无伦次而已。“你的观点”放一句话里这样说本身就有歧义。就算你认为我“无关紧要的方面较真”,难道算“一直没有观点”?你至多说不认同我的那个观点而已。

我对你举的那个“研究”的观点,我说得很清楚,我说到哪本古医书说了什么,都尽量给出原文、连接,尽量做到有依据。

你要举那个“研究”来问我,

QUOTE:
啥时候又加上神经了?如果那么简单的话,为什么共产党九几年搞的那次研究最后破产?中西医的高手差不多能去的都去了,再加上那些能看见经络的高人,这么些人都没研究出来经络到底是什么,看来当初是没让你去,除此之外我想不出第二个原因了,请你指教

可以,但是你要说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你实在搞不清楚怎么说,我列个提纲:
时间,哪年搞的这个研究?
地点,在哪个研究机构搞的?
人物,所谓的“中西医的高手差不多能去的都去了,再加上那些能看见经络的高人”,“中西医的高手”是哪些人,“能看见经络的高人”是哪些人?
依据,既然是这么重要的“中西医的高手差不多能去的都去了”(这种说法本身就很搞笑)的事情,有哪个网站报道过这事情,连接在哪里?

网上讨论,不可能给实物,但如果说到重要的事情,至少给个连接作为依据。我前面说到某某古医书说了啥,一直就是尽量给出原文、连接,力求有依据。而你呢?“共产党九几年搞的那次研究”、“中西医的高手差不多能去的都去了”,如此煞有介事的提出来的这么重大的事情让别人回应,我让你说清楚是啥事情,你至今连年份都说不清楚,更不要说其它。你是不是信口开河惯了?就你酱紫,还好意思称自己是认真讨论,称别人是造谣?我来说你还差不多。

在你把你55楼说的那个“九几年搞的那次研究”说清楚(或者声明放弃)之前,我不会跟着你转移话题。你要灌水也好,车轱辘话也好,随便你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7-2 00:4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8-8 12: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XYS以前那篇谈经络的文章找到了

QUOTE:
神奇的经络究竟是什么

作者:乘7路车去伊甸园

    古人说的经络究竟是什么?人体里究竟有没有这个超越现代医学认知的神奇的生理系统?? 这个问题的解答不止关系到医学,也将会对我们的很多的传统观念产生颠覆性的作用。《天龙八部》中的六脉神剑,西毒欧阳锋逆转的经脉,以前最近热度较高的葵花点穴手,这些颇有噱头的武功真的有理论基础吗??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其重要性在古人对于人体的认知中是不言而喻的。那么这包括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经络究竟是什么?在经过了现代人用物理、化学、生物新技术的反复研究后,这个系统已经变的愈加的神秘和高深,这个肉眼看不到的超能结构到底存不存在???

    穿越层层迷雾,我们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实物可以让我们了解:经络是如何产生的、古人的经络图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真正可以落到实处的、可以作为实据来证明经络存在的东西只有一种:古人留下的书籍和图谱。这样的证据显然是太少了,古人有没有可能犯错呐?他们曾经认为天圆地方,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相信跳大神可以驱魔治病,等等等等,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留下的是正确的东西吗??

    让我们看一下中医基石--《黄帝内经》中的几段经典文字吧,这是研究经络最可靠的依据,我想这应该是无疑义的:

    1.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看看这段文字中所列举的概念,精、脑髓、骨、筋、肉、皮肤、胃、血都是明确的实体,那么脉道呐??--承接上下文看应该是指血管。

    2.经脉者,受血而营之。

    这句多明显,经脉里面流的是血,作用是提供营养。不是血管是什么??

    3.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气皆多血气,皆有大数。 这段文字写得不错,在公元纪年前后我国古人就有这样的文字,值得我们骄傲,解剖一词即来源于此句话。注意看,脏、腑、谷、脉,都是可以量化,古人说的很明确,大小、多少、长短,这就意味着古人指的都是实体,而不是现代人说的所谓哲学概念或超能结构,这一句话实在太重要了。同样,在这一句中,脉也是与血紧密相连的。

    4.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暨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看看,经脉在循环,还有血,不是血液循环是什么????

    其实除了曾经与五运六气之类的荒诞学说纠缠过以外,历代古人在论述经络时,都一直是在内经规定的窠臼里打转。

    古人从来没有什么纳米、生物递质、生物电传导这样的概念,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是一个非常感性的状态,大小、多少、寒热、温凉就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标准。如果能够保持理性,稍稍剥离一些自认文化古国的虚荣心,我们就能很客观地做出判断,古人在说经络的时候,其实指的就是血管、神经这些东西,他们就是用“经络”这个词来指代那些肉眼能看到、线索状的、里面流着血液、或者一碰会痛的结构的,古人不傻,虽然没有人的解剖,可是有家禽的屠宰和古代的战争,他们肯定见了过心脏、胃、肝、肺、肠这些脏器,所以有了这些脏器的概念,那么经络的概念还会是空穴来风吗??古人曰:“血行脉中”,古人认识到了血液对于生命体的重要性,这个在冷兵器时代是非常容易的,而又发现了血液流在“经络”中,那么经络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古人的解剖探索被各种宗教和礼法所限制,自两汉成书的《黄帝内经》后一直到清代的2000年时间里,没有一个人做出像样的系统解剖记录,而清代人的知识水平竟然连两汉人都不如,所以自然也就无法分清血管与神经的关系,于是通通以经络代指了事,而血管或神经的分布图自然也就根本无法画对,于是留下了一个代代相传的经络图去让后人钻死胡同。

    一切都是死守宗法、抱残守缺的恶果。

    先秦两汉的古人是有智慧的,写的东西思路何其清楚,一干骗子欺负我们看不到原始文献,非要自己瞎联系、瞎发挥,歪曲古人的文字,说经络是血管、神经外的超系统,说中医的脏腑是哲学概念,甚至有人说经络是外星人发现的,中医是外太空文明留给中国人的,此何其荒谬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扭曲历史,真正的欺师灭祖!!!!

    把不科学的东西说成是科学,然后又强调它超过了现代科学可以解释的程度,别人还能说什么呐。现代人非要歪曲古人的说法,说经络是什么光、电感应,什么特殊的结构,......狗屁特殊结构,胡说,胡说,胡说,真是胡说。骗老外骗不了,也只有鱼肉乡里了。

    古人说经络是诚实的,因为那就是他们的认识水平;而现代人说经络时,很多人心里是有鬼的。

续:

  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纠缠了民族情感和一些人的利益才变的复杂,认为古人说的经络是血管或神经的判断也不是俺一个人的胡思乱想,之前早就有N多的聪明人已经把此事看的很清楚了,只是囿于一些压力不便说罢了,于是放任这个扭曲的学说在世间继续流传。

  通过文献考证地方法,去探索古人对于的“经络”的描述,其实感受更多的是,古人在描述“经络”时,是平实地将其与“脏腑”、“肌肉”、“关节”相提并论的,在语句之中也并没有将其神秘化的意思,无论是论及寒热、风湿还是血热、血寒时,“经络”的角色都是很正常的,.........,它的神秘而异化,来自于西医进入中国对于中国医学的压迫,这种压迫使得中医的“脏腑”再也不是可解剖而视之的实体,成了“哲学概念”,经络里自然也就不能再流动血液了,因为我们必须避开西医的血管系统,我们的经络是“独一无二”的。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经络的疑问就一直在我的脑中存在着,它到底是什么?如果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功能,为什么老躲着我们??古人难到真的那么超现代,能够发现这么离奇的东西?如果有,就要发现它,为人类造福。如果没有,那不是在骗我们中国人自己吗?而80年代席卷全国的气功热何以如此让国人痴迷?经络的神秘可谓助力不少。在当时喧嚣一时的各大气功门派中,几乎没有那个门
派的功法书上不绘有经络图的,传统文化成为“骗钱”的手段,那可能是最为赤裸裸的阶段。

  根据俺的证明和推测,真正的历史应该是这样的:

  1.先秦之古人(也许远到原始社会)在生产生活中看到血管、神经、淋巴管这些人体上的条索状结构;并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尤其是与血液的关系。

  2.在解剖认识和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古人进行了粗略的解剖,并绘制了经络分布图,并认为其对于人体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图是错的,而且里面也许还有古人想当然的部分。你想想看,古人分不清动脉、静脉、各类神经、淋巴管,还有各种肌腱、网膜结构的干扰,即使是现在解剖学已经比较成熟的阶段,一个外科医师要开展某类手术,也要对手术野的局部解剖反复参习,才能清楚地分开上述各种结构,古人在基本概念都没有的情况下,绘制出错误的解剖图是非常正常的。

  3.先有经脉,后有穴位;先有灸法、砭石法,后产生刺法。(马王堆以及汉简考古证明)

  4.以上知识的累积和整理到了《黄帝内经》时奠定基础,经络理论基本定性,即“血气之通道”。此后由于古人的崇古尊古,和解剖的受限,那个错误的经络(血管)分布图就一直被当作圣人的识见被以讹传讹下去。

  5.此后之中医,基本上都在《黄帝内经》规定的圈子里打转,直到清代的张锡纯、陈修园、王清任还都认为血行经络之中。2000年变化不大。同时还有刺络放血的针灸派,包括张从正、薛已等等,从理论到实践,都表现出针灸源自于古老的砭石放血疗法的线索。

  6.西医进入中国以后,中医的生理认识为了保持独立而退为哲学模式,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一直到清末,中国人都一直认为是自己实体脏器的脏腑,自此变成了哲学概念。经络也为了避开西医的循环系统而成为看不见的超能神奇系统。

  N多年以后的医学史一定会是这样写的!

  另:再补充一些文献佐证(俺手头的资料有限,可随便找找就有这么多):
   

  1.《黄帝内经 灵枢 经脉》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很清楚:络脉是肉眼可以常见的,经脉是分布较深所以看不到,如果还有人非要说经络是什么超能结构,请问,古人是如何常见络脉的??大家低头看看你的手掌正面的下端前臂处,也就是中医说的寸口部位附近,是不是有蓝色的静脉,这样明显地看到静脉,人体上还有很多处,古人会看不见??上面的文字说的很清楚,那就是他们所说的络脉!!而经脉,从分布特点上看,指的就是主干动脉。

  2. 医圣,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平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第五:
  “津液竭少,亡血损经络”

  张医圣的临床实践多,理论论述较少,不过还有这一条。可见血与经络的密切关系。

  3.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按其寸口人迎,以调阴阳,切循其经络之凝泣,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泣。”

  通过触诊寸口了解经络,那么经络是什么?桡动脉?

  4.“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
  ―――――――――――――――
  情况同上。

  5.“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
  经络里有血。还跟心有关系。

  6.隋,太医,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消渴病诸候第四渴利候:
  “小便利则津液竭,津液竭则经络涩,经络涩则荣卫不行,”
  ―――――――――――――――――
  经络里是液体。

  7. 淋病诸候第十七(凡八论)血淋候:
  “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循环腑脏。”
  ―――――――――――――――――――――――
  心-经络-血液循环,那么经络是什么??

  8. 痢病诸候第二十四(凡四十论)血痢候:
  “血之随气,循环经络,通行脏腑,常无停积。”
  ――――――――――
  经络里是血。

  9. 金疮病诸候第六十四(凡二十三论)金疮渴候
  “夫金疮失血,则经络空竭,津液不足,”
  ―――――――――――――――――――
  中刀之后,失血,经络就空了,经络里是什么?

  10. 金疮病诸候第六十四(凡二十三论)金疮下血虚竭候:
  “金刃中于经络者,下血必多,腑脏空虚,津液竭少”
  ―――――――――――――――――――――――――
  这句最最明白,千万都别说看不懂啊,刀砍了经络,可见经络是有实体的啊,绝不是什么微观结构,经络被砍了结果怎么样,流出来的是血!!!还说不是血管?!!

  11. 妇人杂病诸候第六十六 吐血候:
  “夫血外行经络,内荣腑脏。”
  ―――――――――――――――――
  都不想再说了。大家自己觉着呐??

  12.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
  “少阴者,心脉也。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发色不泽...”

  手少阴心经,里面流着血,可惜,段誉如何能用血管发“外气”?    
  

  13.金代,李东垣《脾胃论》
  “食气归精,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

  只要学过《生理卫生》,读这段会想起什么??肺循环,是吧??是经络干的。

  14.清代,唐宗海《血证论》
  “心主血脉,....,血循经脉”

  到了清代了,反复说的话只有一句:经脉里留着血。

  15.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古人言经络是血管,由每脏腑向外长两根,......”

  我说早有人提出俺的结论了,果不其然。一个字都不用改。“古人言经络是血管”......还有什么可说的???   

  16.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诚以人身经络,皆有血融贯其间,内通脏腑,外溉周身,"

  17.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
  “若吐血、衄血、下血,皆是经络散行之血也。”
  “血得暖则循行经络矣。此法出《仁斋直指》。”

(XYS20070322)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8-8 13:1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2-8-8 13: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乘7路车去伊甸园的这篇《神奇的经络究竟是什么》,引用了一些中医文献,有的恰好我前面也在中医古籍网站找到过。

这一段我认为乘7路车去伊甸园说的很好:

QUOTE:
10. 金疮病诸候第六十四(凡二十三论)金疮下血虚竭候:
  “金刃中于经络者,下血必多,腑脏空虚,津液竭少”
  ―――――――――――――――――――――――――
这句最最明白,千万都别说看不懂啊,刀砍了经络,可见经络是有实体的啊,绝不是什么微观结构,经络被砍了结果怎么样,流出来的是血!!!还说不是血管?!!

找了一下,在中医世家网的《诸病源候论》中找到了这句: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zhubingyuanhoulun/index.html
卷之三十六: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zhubingyuanhoulun/623-40-4.html

QUOTE:
二十二、金疮下血虚竭候
金刃中于经络者,下血必多,腑脏空虚,津液竭少,无血气荣养,故须补之。

可见古人所描述的经络是可以被刀砍中的实体。方舟子说:

QUOTE:
其实正如一位临床医生所指出的,用简单的推理就可以否定这个神秘的经络系统的存在。外科医生在做手术时必须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局部、每一个层次的神经解剖和血管解剖,如果误伤了神经、血管,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却没有一个外科医生下刀时需要了解经络,不必担心他的刀会割断经络、会刺伤穴位。经络据称对一根小小的毫针都会有反应,为何会对粗鲁的手术刀倒无动于衷?经络为什么不怕手术刀?合理的答案是所谓的经络并不存在。

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写下“金刃中于经络者,下血必多”这样的句子时,虽然由于时代局限弄出很多粗糙模糊的东西,但他们是诚实的。而今天的一些死不认错的“杏林小草”或是旧医痴迷者,恐怕是不那么诚实的。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2-8-8 14:40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5 06:2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904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