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何新史论中的一点辨析, 对历史的一点说明
性别:未知-离线 leonlee1001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43
编号 2942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3-12-26 20:3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好文章。

有些人恐怕天下不乱,什么都是都要拿出来翻案,其实是在炒作自己。

其实最具有割据可能的是四川的吴氏,有地、有兵、有民心,又山高皇帝远。但是从吴玠到吴璘到吴挺半个世纪都没有事,在那种体制下,根本没有割据的条件。将领处处要受到节制。后来吴曦叛乱,虽然影响了北伐大局,但不也很快平息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eonlee1001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校尉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15
帖子 43
编号 2942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3-12-28 12: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蒹葭苍苍于2003-12-27, 4:18:56发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自强者,天也救不了,宋实华夏之大耻也。

兄台也是文化之人,应知中华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更应知中华之民族精神成形于赵宋。宋虽孱弱,但可谓失之东隅,得之桑榆。不经丧乱是难于成就一个伟大民族的。

宋非不自强,从头及尾有寇准、范仲淹、韩琦、狄青、宋神宗、王安石、王韶、李纲、宗泽、岳飞、韩世忠、陈康伯、虞允文、文天祥诸人,都可谓自强不息之辈。特别是南宋以后,普通百姓都以国难为耻,同仇敌忾之心见诸诗词、文章甚至实际行动。所以要谴责的是那些甘于苟安的人,不是整个大宋,不可包括宋之文化精神,宋之人民。

晚明一些论者论及两宋内忧外患,却可享国300年,内外维制便是原因之一。应该看到宋虽少武功,却摆脱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这个角度来说,其内重外轻不是一无是处的。何况这个局面在靖康、建炎之后得到了改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1 22: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31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