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最近看王立群说《秦始皇》, 关于秦国变法
性别:未知-离线 lqi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292307
注册 2008-9-26


发表于 2009-5-28 09: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9-5-28 08:45 发表

魏冉虽然是楚国人,但自宣太后执政以来,他代表的却是本土贵族势力。魏冉前期重用华阳君、泾阳君和高陵君,后期重用白起。这四个人里面,除了华阳君是楚国人(其实也是宣太后的外戚)以外,剩下的都是秦国本土 ...

胡阳是魏冉重用的,也是秦人?蒙骜也是魏冉执政的时候来到秦国的,怎么没见魏冉排斥蒙骜的记载,非要说魏冉代表本土贵族势力,这两位是怎么回事?范睢攻击魏冉的话到底有多少可信度?而范睢重用的王稽,郑安平到都不是秦国人,可哪个不是跟范睢有私旧,最后表现又是什么,除此之外范睢还重用了哪几个外国人?白起之前跟魏冉可没什么关系,伊阙果断提拔他担任主帅,有了最后的胜利,瑕疵必报的范睢在秦国干了些什么,论任人唯贤,嫉贤妒能的范睢有什么资格跟被他称作排斥外人的魏冉比,他要真能出于秦国利益用人,也不会因为任用私人不当连坐而最后被处死了。

[ 本帖最后由 lqi1 于 2009-5-28 09:3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qi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292307
注册 2008-9-26


发表于 2009-5-28 11:0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伊阙之战后秦军的主帅一直是白起,可华阳之战之后胡阳作为魏冉和白起的副将立功,到公元前270年魏冉更让其作为主帅指挥阏与之战,后被赵奢击败,这不叫重用,你还让魏冉如何重用他?魏冉应该是把他作为白起的继承者培养的。蒙骜在秦昭襄王从齐国来做到上卿的位置,根据记载早在284年他就领过兵攻打齐国,取九城,当时总还是魏冉执政吧?现在没有魏冉排斥蒙骜的记载,到有范睢和蒙骜不睦的记载,范睢与秦国军方高层将领好像从来就有很深的矛盾,白起算了,怎么蒙骜不是秦人,他与蒙骜也有冲突,他所用的郑安平又是什么作为?至于范睢的死,《史记》没有记载,可根据出土的云梦简大事纪的记载,在王稽被处死的当年,范睢也死了,而且两者的死是连在一起说的,可见范睢辞去丞相职务后,秦昭襄王并没有放过他,而是被株连处死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qi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292307
注册 2008-9-26


发表于 2009-5-28 13: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胡阳指挥阏与之战见《史记秦本纪》
三十八年,中更胡阳攻赵阏与,不能取。
蒙武指挥伐齐那里武应为骜之误。
蒙骜和范睢不和,可见于《战国策》。
应侯失韩之汝南
应侯失韩之汝南,秦昭王谓应侯曰:“君亡国,其忧乎?”应侯曰:“臣不
忧。”王曰:“何也?”曰:“梁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
‘公之爱子也,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尝无子,无子
之时不忧,今子死,乃即与无子时同也。臣奚忧焉!’臣亦尝为子,为子时不忧,
今亡汝南,乃与即为梁馀子用也。臣何为忧?”
秦王以为不然,以告蒙傲曰:“今也,寡人一城围,食不甘味,卧不便席。
今应侯亡地而言不忧,此其情也?”蒙傲曰:“臣请得其情。”
蒙傲乃往见应侯,曰:“傲欲死。”应侯曰。”何谓也?”曰:“秦王师君,
天下莫不闻,而况于秦国乎?今傲势得秦为王将,将兵。臣以韩之细也,显逆诛,
夺君地。傲尚奚生?不若死。”应侯拜蒙傲曰:“愿委之卿。”蒙傲以报于昭王。
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了大批秦简,其中有53枚竹简是编年体史书,记述秦昭王元年(西元前三○六年)到秦始皇卅年(西元前二一七年)九十年间,有关秦统一六国战争过程中的大事,在秦昭襄王52年记载这一年”王稽、张禄死。”其中张禄就是范睢,而王稽是被处死的,范睢离他不久就死了,这说明很有可能就是受了王稽的牵连。

[ 本帖最后由 lqi1 于 2009-5-28 14:0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qi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5
编号 292307
注册 2008-9-26


发表于 2009-5-29 22: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能不能先把前面提到的东西看完,提到范睢和王稽几乎是一起死的是在楚地挖出的秦简编年纪,这是高度可信的历史材料,根据其他记载王稽就是犯罪被诛的,而范睢也因此连累辞去丞相职务的,而范睢恰好王稽被诛的当年也死了,并且两人的死云梦简是连在一起说的,所以不少历史学家才认为范睢就是因王稽而牵连而死的,至于你说的《史记》没记,秦始皇焚书之后,先秦史料奇缺也是常识了吧,太史公因资料受限未记有什么可奇怪的,更何况《史记》战国史部分本就有众多错误,这早已被证实,苏秦的记载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8 10: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69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