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与大话三国辩论交流会,三国史话,轩辕史话,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轩辕春秋与大话三国辩论交流会, 欢迎踊跃参加讨论~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1 11: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先来抛砖引玉吧,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和拍砖。


我的观点是正方:曹操赤壁之败是战略的错误。

曹操战略错误主要是犯了急于求成的问题,荆州新定,需要时间整编降军,而且在冬季不适合渡江作战,这样才给了孙刘获胜的机会。

周瑜曰:“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三国志周瑜传》

战局果然如周瑜所料,“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三国志周瑜传》。由此可见,在火烧赤壁之前,由于曹军受疾病和其他方面影响了战斗力,已经在陆战中败于孙刘联军了,所以说即使没有火烧赤壁曹军亦没有多大胜算。

如用程、贾之计,不急于求成、稳扎稳打,则孙刘就难过了。1、孙刘是因为共同的威胁才走到一起的,如果威胁减轻,孙刘矛盾必将浮出水面;2、刘备如坐针毡,刘备困守江夏和夏口两个小据点,没有后方基地可以支撑,无疑是坐以待毙。3、周瑜军亦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曹操大军如果驻守江陵,以周瑜那微薄的兵力是不可能去攻打江陵,主动挑战曹军的。4、曹操军作为一个巨大的威慑存在,牵制了孙刘军队,使孙刘很难脱离主战场去干别的事,比如说去抢荆南四郡。5、时间一长,周瑜不能取胜,东吴投降派又要抬头,周瑜自己也有很大的压力,士兵也逐渐会懈怠,到时曹军强势出击,胜算颇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10: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赵哪个云于2004-02-21, 23:23:59发表
不同意西凉马超兄所说的,曹操急于求成。
其时荆州新定,刘备新败,曹军士气正盛,正是乘胜追击,完取荆州,歼灭刘备的时候,岂可贻误战机?
如此时不继续追击,以刘备英雄,则有再次坐大的可能;而东吴也可趁刘表新忘而袭荆州,扩大自己的势力。真是机不可失啊!!

请问刘备如何做大?刘备只有区区两万人马,空守江夏这么一个小据点,如何有发展空间。

周喻也只有3万军队,袭江陵那是自寻死路,在曹军赤壁失败后,孙刘联军尚且用了一年才赶走缺乏援军的曹仁部。至于荆南,在曹操强大的威慑下,周喻能分出多少的兵力去争夺了,要知道后来争夺江陵周喻尚且是全力以赴,无暇分兵。

之所以后来刘备平定荆南比较轻松,那是因为曹操已经败走,刘备打着刘琦的招牌。而曹操如果没有退兵,可以想像荆南四郡肯定是要屁股坐到曹操那一边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11: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请支持战术错误的反方指出,战术具体错在何处,要不然正方不好反驳,另外演义的什么百万大军就不要再提出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11: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情况不一样,曹操讨伐孙刘的决心当然不会变,只不过稍微拖晚一点罢了,一是整编一下刘表的军队,二是选个好时间,比如第二年春夏之类的时节,怎么会大军北撤,任由孙刘欺负曹仁孤军?那就不是曹操了。孙刘根本没有机会瓜分南荆州。

至于马超和韩隧,他们内讧争夺地盘还来不及呢,哪有空去惹曹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13: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刘备孙权当然是要讨伐的,我并没有说不要打啊。而且,曹操并不等于完全照搬贾诩之意见,统帅当然要对部下的意见综合考虑,而不是全盘接收。即使贾诩之意见,也没有放弃武力的意思,如果孙权投降,当然不用打了,如果不投降呢,当然要打。

这种战略调整,当然属于战略范畴,具体怎么打,才是战术。

马超与韩遂有杀母之仇,如果不是后来曹操要入侵关中,他们为了自保,是不可能会联合起来的,就象孙权能和刘表联合抗曹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13: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陷陈营亮于2004-02-22, 12:20:58发表
我认为曹操失败是战术方面的问题。
首先,当时曹操后方并不是不稳,北方的马腾,韩遂虽有疑心,但是在曹操没有战败之前,并不敢反叛,所以曹操没有后顾之忧。
其次,刘备本部的陆军实力,在当阳就损失殆尽,应当乘机彻底消灭刘备集团。
第三,孙权方面内部并不稳定,文官派和武将派思想并不统一,曹操不需要大胜,只要取得局部胜利,孙权方就会妥协甚至投降。

在战术上,曹操的错误是,中了黄盖的反间计。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在水军有所失利后,应该立即收兵岸上,引诱周瑜军在陆上决战。这样,就是以长击短,最多小胜,孙权方面的内部矛盾就会突出。这样,完全击败孙权军就不是难事。

按周喻传的记载,曹操是在已经渡过长江的情况下,陆战不利而退回江北的。陷陈营亮兄好像搞反了,北方的马腾,韩遂没有实际威胁,这点我也是这样认为,不过当时马腾已经在朝中做官了,实际领导兵权的是马超。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三国志周瑜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13: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赵哪个云于2004-02-22, 13:32:34发表
贾诩确实没有让曹操放弃武力的意思
但他所说的休养生息可不是半年或几个月的事情啊!
这种时候,曹操大军必然北还。
大人所言,整编降军与来春再战等,一样是继续‘顺江东下’,应该是属于战术上的调整吧。
再说了,曹操肯定是已经整编过荆州降军的啦,不然谁帮他操船摇撸啊?

不一样,曹操7月开始南征,8月刘表死,9月曹操才到新野,刘综投降,十二月就在赤壁交战了,时间何其短。

一般刚投降的部队都需要一定时间整编,然后才能投入作战,要不然很容易发生士兵倒戈和逃亡现象,比如济南战役中吴化文部于48年9月起义,立即撤出战斗,到11、12月淮海战役即使当时兵力紧缺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参战,直到第二年四月渡江战役才参加。

南方气候冬季阴冷潮湿,马无草料,士兵风餐露宿,自然很容易得病,若换个时节,北方士兵习惯了气候,就会好得多。大军北还是如何适应气候?不可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14: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刘表和孙权有矛盾,士兵未必如此,荆州降军自然不会象曹操原来的军队那样卖命。

曹操渡江以后作战,疾病是原因之一,而如果不那不急,拖后一段时间再作战,未必会失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14: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windsx于2004-02-22, 14:02:38发表
西谅马超

请楼主对我们讨论的赤壁之战给个标准吧,是三国演义还是正史,是正史又是哪一本正史。个人建议还是用演义吧,一方面大家对演义比较熟。一方面,大家对三国正史了解不多,依据也各异。而且正史也未必是真的,就算考证过的也一样。

反正,我们的目的是辩论,又不是考古。大家都用你说的论据正史上可能没有,互相欺压,不是很没意思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吗。

这个问题要由主持人来作答了,不过用演义肯定是行不通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17: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上官刃先生:
事实上曹操跑回家歇着这种思路我方亦不赞同。
用体力的比较方法不妥,刘备只有两万人马,再等段时间,即使士气什么的恢复,也还是那么多人,能有多大变化?孙权已经不是正在扩张中的孙策了,隔段时间也不可能有多大作为。

至于第二条,既然孙权已经坚定了决心,孙刘联合抗曹的局面已经形成,曹操已经无法去先击破刘备了,至于说速战,由于有长江之隔,不依靠荆州水军显然是不行的,不再是只靠骑兵冲锋就可以的了,所以速战根本就不能成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17: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yr12345先生:
如果选择撤军,将不会发生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皆为枭雄,此时刘备军事集团的基本班底已经形成,如果不在这时将其消灭的话,将还会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回:后来,直到刘备占领益州才真正成为三国鼎立的局面,独占一个江夏显然无法形成。
如果持久战:一.曹军已经有暴发疫病的迹象,如不速战速决的话,同时也会对部队的士气造成极大的打击,持久只会造成孙刘军内部更加团结,使他们的士气高涨.当务之急是取得几场小胜打击孙刘的士气,造成其内部的分裂.
回:既然出现了疾病,那么应该休整才对,强行进兵只会越来越恶化。例:四野南下到湖北时也是水土不服,战士生病,于是四野进入休整期,然后一路打到底。

二:曹军这时的补给其实也发生了极大的困难,虽有江陵,但25万兵马坐吃山空.
因此客观上也要求速战.

回:战争中对粮草的消耗只会更大,指望当地取食是不现实的,孙刘会采取相应的对策,比如坚壁清野之类。而且过江作战,补给线只会更长。

三:这个时期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是非常激烈的,长期在前线与孙刘对峙,如果内部有不满曹操的人反水的话,那真是进退无路了.
综上我认为曹操速战战略是没有问题的.

回:曹操打袁绍势力打了8年(从开始到最后北方平定),也没什么要紧事发生,何况当时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跟袁绍通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17:5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并没有说独占一个江夏能够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凭借刘备手下的将领和联军的攻势,刘备可以轻易取得荆南四郡作为进攻西川的基地.

曹操占着江陵,刘备如何去取西川?如果刘备脱离主战场去抢地盘,孙吴一定不答应(我去担风险,你来捞便宜?)。

进行休整的弊端我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你认为国军和孙刘当时的战斗力可以同日而语吗?当然你可以说国军拥有美式装备,而孙刘没有.

即使是当时国军战斗力不行的情况下,依然采取了谨慎的策略,更说明了休整的必要。

在兵多粮少的情况下,你认为应该持久战?
"曹操打袁绍势力打了8年(从开始到最后北方平定),也没什么要紧事发生,何况当时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跟袁绍通水。"
8年前的曹操是忠臣,8年后的曹操是权臣.朝中不满曹操的大有人在.

并没有证据说明曹操缺粮,军粮补给(运输)不上和缺粮不是一回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21:5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先申明一点,大军北还不知是哪位高人的观点?反方请勿把多余的观点往正方身上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22: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yr12345 先生:
战争中粮食的消耗远大于战备中粮食的消耗,这是个军事常识,不可能战备时粮食紧缺而战争中来解决粮食问题(共产党的人民战争和蒙古人的掠夺性战争除外),一旦自身粮食不足,那么就要退兵了(例:官渡之战)。曹操赤壁之后屯田,并不能证明曹操军赤壁时已经缺粮了,赤壁之后,(建安十三年)孙吴进攻江陵和合肥,(建安十四年)曹操大军下合肥,然后(十六年)曹操又远征关中,如此频繁的征战难怪会缺粮。而曹操南下是经过充分准备的,刘综是投降的,中间并没有经过战斗,何以突然会因缺粮而无法养活军队?荆州自可解决原荆州军的粮食问题,曹操南下部队可由北方供应,况且荆州一定有不少的存粮(例:刘璋投降时,城中粮草可以满足三年之需),可见曹操如屯兵江陵,不会有粮食问题,相反渡江作战倒会产生很大的补给问题。

赤壁之战后曹军损失惨重,故无力救援曹仁,所以江陵易手,如果不失败,孙刘想夺取江陵不可想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22: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上官刃先生:
第一条,我方并没有认为曹操要北还,而仍下江陵和襄阳给孙刘,所以无从谈起。
第二条,曹操在当阳击败刘备残兵后,当时是转向江陵了,不过这是荆州战役的一部分,不属于赤壁之战,不在讨论范围。你说的战术倒可以一试,不过问题是,后来曹操确实渡江了,而且被打败了,只好退回来,看来的你的计划成功可能性并不大,东吴并非豆腐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2 22:1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赵哪个云于2004-02-22, 21:54:56发表

如果曹操从贾诩之言,让荆州休养生息,暂不‘顺江东下’难道曹操会把他那十几万大军放在荆州几年?
难以想象,难以想象啊!!
>_<

不用放几年,来年即可进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3 11: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反方huxianghua似乎把战略的概念搞错了, 打不打那是政治(政治决定军事嘛),往哪里打、打什么样的战才是战略,具体怎么执行才是战术。

比如说德国准备入侵荷兰和法国,这是政治,德国准备绕开马其诺防线进攻,这是战略,具体实施中德军先从荷兰佯攻,主力从阿登森林突破,那是战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3 17:4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上官刃先生:

题目是问赤壁之战的失败主要是战略错误还是战术错误,荆州之战已经是另外一场战役了,连作战对象都不一样了,怎么还能拿进来讨论?从建安十三年7月开始曹操南征,发起荆州战役,目标是刘表军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军,刘综投降后,刘备撤退,曹操追击刘备,打败了刘备军,并顺便夺取了刘表残余势力的江陵,荆州战役结束。然后曹操劝降孙权,于是刘备联合拒绝投降的孙权,迎战曹操,赤壁之战开始,两场战争的对象都不一样,如何能混为一谈?

曹操追击刘备用的是五千轻骑兵,后续部队还未跟上,请问靠五千骑兵如何进攻江夏城?当时刘备在荆州有极高的威望,刘备撤退时,许多名士和百姓跟随刘备,加上刘琦亦支持刘备,所以说曹操速攻江夏只会无功而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3 22: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战略并未确定,比如曹操攻克汉中以后就没有乘胜攻击西川,所以曹操夺取荆州之后,同样也可以选择暂缓进攻。

刘备军的战斗力并非差劲,当阳失败主要是由于百姓相随。如果刘备与刘琦汇合,两万精兵如果据城而守,5000轻骑如何攻城?况且,5000轻骑强行军追击刘备,本身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如果反被吃掉,就麻烦了。至于大军的动作,还在后面呢,曹操7月南征,9月才到新野,可以想像其行军速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4 09: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上官刃于2004-02-23, 22:41:54发表
进攻不进攻是战略问题
迅速进攻还是暂缓进攻是战术问题

两万并不是精兵,是狐疑之众,而且是分兵在江夏和夏口。江夏是城,而且是很小的孤城。我在武汉,地形比较清楚,易攻难守。夏口只有背水一个大营。至于5000骑兵强弩之末,不过是诸葛亮为了说动孙权的话罢了。之前刘备军溃败的时候,又有哪里可以看出是强弩之末?

7月南征,但是要调动大军,从河南许昌到湖北襄樊是多少公里?而且走的是山麓。从湖北襄樊到湖北武汉又只多少公里?况且走的是江汉平原。完全没可比性。

进攻不进攻是政治问题
迅速进攻还是暂缓进攻是战略问题

两万并不是狐疑之众(狐疑在哪里?),关于刘备军的战斗力,前面还击败了夏候敦呢,请问5000骑兵遇到城墙没有器械如何攻城?

许昌到襄樊的路还是比较平坦的,从后来关羽进攻樊城时,曹军的支援速度就可以看出来了。而从湖北襄樊到湖北武汉,曹操走的是襄阳-江陵-武汉的路,襄阳-江陵还算好走,江陵(现沙市)-武汉可很不好走,铁路都是绕道襄樊走的,只有通了高速之后现在才比较快捷,而且除了高山阻隔以外,此段还进入了荆江地段,水网密集,恰恰是骑兵不好运动的地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4 10:0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燕京晓林先生:

1、从孙权派遣周瑜迎击开始,战争的性质就变了,由平定荆州,转变为与孙刘联军作战了。从曹操的作战部署就可以看出,江夏在长江以北,曹操如果只是扫除荆州最后一个据点,根本就不需要过江,而实际情况却是曹操在赤壁集结,准备与孙刘联军决战,一举击溃对手。

2、基本同意,不过曹操不可能对孙权的举动视而不见,事实上当周瑜军出动后,孙权方已经逐渐变成主要矛盾了。

3、曹操如果不打算与孙权为敌,那写劝降书干什么?如果曹操只是想消灭刘备,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安抚孙权(给点好处),断了刘备的后路,一举全歼刘备势力。例:二次大战时,德国尽管也知道迟早要进攻苏联,但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先跟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然后进攻波兰,苏联也默契地侵入波兰,捞取便宜,最后苏联以波兰部分土地同德国换取了对波罗地海三国的权益。

4、曹操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作战思想不会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事实已经说明一切。夺取荆州并未费多大力气,顺道取江东是很自然的事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4 10: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4-02-24, 9:50:21发表
再说了,部队已经集合完毕,再说不打了回去休整,实在谁都说不过去啊!

辽沈战役前,东野已经围长春几个月了,还是撤出去打锦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4 10: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早看过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4 15: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反方huxianghua似乎混淆了一个概念,把战略和战略目标混为一谈,把战略错误等同与战略目标错误。

比如说元朝末期,很多农民起义军起来反抗蒙古人,这时朱元璋采取了广集粮、缓称王的战略,最后取得了成功,当然他也可以象李自成那样直捣京城,这是另一种战略,但最终的战略目的都是推翻元朝,并统一全国。战略目标是一样的,但战略却完全不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4 16: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按照反方燕京晓林兄的设想,曹操沿长江两岸进兵,江中是强大的水军顺流而下,如此声势浩大的举动居然会让孙权认为不是来打他的,实在难以想像。要知道后来,曹操只做了个样子,关中诸侯就一起造反了。所以燕京晓林兄的这个解释非常牵强,无法站住脚。

曹操本来就未同孙权处于交战状态,也不需要经过孙权的地盘,如果不准备打孙权,完全没必要多此一举写什么劝降书,而且刘备原来和孙权并没有联盟关系,刘琦与孙权还是世仇,孙权不可能会在自身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去主动出击救援。(在三九的游戏里,要想把关系搞坏,最好的办法就是劝降了,呵呵,这是旁话,不必理会)。既然写了劝降书,就要准备孙权的反应,这是常识问题,所以曹操自然是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孙权不投降就灭了他。“周瑜军逆水而上的情报,曹操没有得到”这个属于主观猜想,并没有依据证明,而且这是在平原地区,周瑜军要想突然袭击曹操军很困难。

东吴水军击破了黄祖,但那时是孙权在数量占优,黄祖孤军无援的情况下取得的,何况孙权夺取江夏后,却并未驻守,而是退兵,说明孙权也顾忌刘表的实力。此时情况正好相反,周瑜只有区区三万人马,面对曹操二十余万的大军,曹操没有理由畏惧孙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4 16: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燕京晓林兄好像在分别回答我和windsx的问题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就是曹操到底有没有准备与孙权交战?燕京晓林兄详细说明一下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4 20: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燕京晓林兄的解释不仅没有让我解惑,而且越来越糊涂了。

燕京晓林兄认为曹操估计到刘备会求救与孙权,而孙权也会利用刘备和关张的力量对抗大军,但曹操认为孙权军没有那么快,于是乎没有准备与孙权军作战,只带了4-5万人,专去吃刘备那区区两万人。

晕!有这么打战的吗,这里的曹操简直是白痴一样,战局哪有完全按自己的设想来进行的道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4 20: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4-02-24, 17:27:46发表
反方回西凉马超兄:

孙权当然会想:刘备之后必定就是我。而不是曹操连刘备与我一起烩。各个击破的道理相信曹操是懂的。
但是不能因为孙权想,就说曹操是去进攻东吴的吧?因为最基本的军事常识:一个战役还没有完成,怎么会去搞另一个更大的、更艰难的战役?
而兄所举关中例子,其实曹操很清楚一旦出动马超必反,但是实际上曹操就是要逼马超反的。这与本次情况是有所不同的呀。

写劝降书的目的我前面已经说过,是要恐吓一下,延缓孙权出兵的时间。至于孙权要利用刘备抵抗曹操的原因,程昱已经分析的很清楚,这里不再重复。
这并不是主观臆测,根据是两军遭遇与赤壁,由于周瑜是主动迎上来的,所以是有所准备,而曹操本是直奔夏口的,遭遇战有些意外,而且也确实打败了。因此可以说曹操对周瑜这么快迎上来是没有准备的。

关于曹操在赤壁的兵力,其实根本就没有20万,可能大家不相信,实际仅有4-5万人。因此周瑜请兵5万迎战是实力相当,3万是略处下风,这就是曹操为什么担心孙刘两家合军的原因。
有关曹操在赤壁的实际兵力,另有专文论述,这里不再细说。

我前面已经说了,荆州几乎是不战而下的,曹操没有费什么力气,所以再进行下一个战役并不是什么问题。

劝降书的目的看来分歧已经很明显了,既如此,这里不再重复了。

曹操也许对孙权没有投降会感到意外,明知道孙权可能不会投降而会出兵帮助刘备,还会对周喻的行动感到意外吗,再往下看,燕京晓林兄分析曹操只带了四、五万人,于是失败。按照燕京晓林兄的主观设想,曹操想不失败也难了,问题是这一切仅仅是设想,没有证据支持。燕京晓林兄还得列些证据证明才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5 09: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正方回反方huxianghua:
1、养活二十几万军队不是什么难事,刘表仅有荆州一州,就可以养活十万士兵,曹操的领地大刘表几倍,自然没什么问题,加上荆州是投降的,一定还有很多储存物资供应。

2、关西马腾等(应为马超和韩隧),前面正反两方已经达成共识,就是基本上没什么威胁(参看反方yr12345的帖子),至于反对他的人朝中势力,曹操打袁绍可是打了八年啊,那时的情况还更险恶,很多人与袁绍通书。

3、如果仅仅是曹操二十余万大军打刘备的区区两万,自然无法说急于求成。但问题不是这样,首先是孙权军加入战局,孙权军总数当在十万左右,先头部队周瑜军三万,加上刘备两万,曹操面对还有后援的五万军队,并没有绝对优势。因为曹操的二十余万大军也打了折扣,首先原荆州军约八万是初降,战斗力肯定不高,加上刘备在荆州有很高的威望,必然在荆州军中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季节气候不适合北方军队南下作战,马无草料,兵易患病。种种原因,都需要曹操暂缓进攻,整训军队,等来年再一战而下。曹操没有这么做,而是带着大打折扣的军队强行进兵,结果首战就吃了亏(并不是中计什么的),退回江北,说明主要还是在战略上出了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5 09:1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正方回反方破军:

观反方破军之观点,与yr12345的观点相似,就是用那五千骑兵,速攻江夏。从军事角度讲非常不可行,因为只要刘备据城而守,骑兵如何攻城?搞不好被刘备军吃掉还不一定,而荆州水网地区恰恰不适合骑兵作战,大军远在后面补给问题如何解决?

马超韩隧的问题,已经说过多次,威胁很小,曹操既然是经过准备南下的,后方自然没有大的问题。

如果仅是防守,当然前线没必要留那么多兵,但正方观点是曹操应暂缓进攻,并不是退守,所以大军自然还在荆州。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7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 19:2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393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