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与大话三国辩论交流会,三国史话,轩辕史话,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轩辕春秋与大话三国辩论交流会, 欢迎踊跃参加讨论~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6 16:3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旖旎从风于2004-02-26, 15:29:51发表
由于正方的立论是:曹操的失败是战略错误造成的。
这样我们至少可以理解为战略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吧,否则谈何“造成”的。
所以我一直要对方认真谈一谈这一点,谈一下具体的曹操的战略安排及如何对战役产生了更重要的影响。
但对方的确没有在这一点上有更深入的阐述,如果认为已经有了,请给出链接,我方也好有的放矢。
淝水之战的百万可是教科书上的,实际参与战斗的,前锋只有二十万左右,马超兄熟知历史,不会犯这个错误吧?
炎黄春秋区刚有一篇长文讲慕容垂的,里面明确说到了淝水之战当时的兵力配置。
两者战斗的地点不同,赤壁更不适合大兵团作战,也是很正常的嘛。
而且兵力多少对战役的影响明显属于战术的范畴而并非战略问题。

荆州水军肯定不止两万,但如果投降的就都带到前线来,曹操这个统帅也太差了吧?
当年十万青州兵,整编后是多少?荆州军再好,整编后也得大大减少吧,何况荆州水军年初新败于孙权,遇到江东水军,在同等数量下实力自然不如。
对于江东的三万兵来说,他们是陆军,但同时也是水军——江东兵不至于不会在水上作战吧?所以才有后来火攻后周瑜轻锐急进,追杀曹军。

在此还请马超兄解释一下:
如你所说,荆州水军不弱于江东,南线陆军也占优势兵力,那么首战失利为何要引退江北?
我方的看法是因为南线兵力不是主力而且水军不如江东,曹操担心被歼,运用收缩战术。
马超兄的说法相反,你认为南线是主力,水军也不弱,而前面又说到曹操是被攻击后认为打不过了,所以才退往江北。
如果如此,赤壁之战的首战就已经奠定结果了,首战就已经大败了,否则为何曹操需要退到江北?但史书上没有任何首战大败的记录,只说初战不利。
初战不利,就如演义中说的先锋一战,有些损失,不伤筋动骨的,否则就应该记载成初战大败了。
史书记载与对方的说法中有如此明显的矛盾之处,请解释一下。
另:这类的战斗过程与结果明显也是战术实际运用的范畴,请解释一下战略对其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注意,是要说明它是如何超过了战术的影响力的。

对于江夏的意义,应该是刘备当时的根据地吧?
如果说这没有意义,不如刘备占西川后带上十万大军流窜全国好了,反正根据地是没有用的,还得派兵守。。。

对于一场战役,准备打一场多大规模的战,准备投入多少兵力,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当然是战略。

荆州军并没有经过整编(时间不够),而是直接投入战场了,战后又不见他们的踪影,只能是前线被击溃了,难道蒸发了?

本来曹操无论是水上和陆地上都优于东吴的,所以曹操踌躇满志,但没想到首战就失利,情况不妙,远非原来想像,而且没办法再打,于是撤退。

曹操传里的“初战不利”就差不多是失败了,何况在曹操传里还说成是烧船自退呢。如果还能打,曹操干嘛要撤到江北,准备打水战吗,舍长取短?

江夏一座孤城怎么能当根据地,即使后来的荆南四郡也不过是个落脚点,取了西川才是真正的根据地。赤壁后,刘备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江夏,夺取了荆南四郡,江夏就给孙权顺手牵羊夺取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6 16: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对于燕京晓林的分析,我以前就拍过砖了,如果是他自己引用,还可以解释原因,互相争论。如果是别人引用,我真不好反驳,因为没法解答。

燕京晓林的分析文章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证据支持,谁带多少兵力,谁在什么地方,都来自自己的主观想像,而这种猜测肯定受自己观点的影响,很容易进行牵强附会。

最后再说一点,千万不要说我们这里谁谁历史知识丰富,说出来会让别人笑话的,至少我自己是知道自己的斤两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6 17: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完了,合着前面那么多都白说了。

从风兄硬要我方说“战略是怎么样主导了战役的进程进而导致失败的?”,老实说,我无法回答,史书很简略,我不可能去进行详细的想像,没有任何意义,我方论证的观点是曹操的失败战略是主要原因,作为战略那是在战役开始前制定的东西,以后还怎么个主导法,至于说后面的进程与战略的关系,我方早已论述多次了。就象如果历史中曹操实际是获胜了,那么我们会认为实力的差距孙刘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实力的差距是怎么样主导了战役的进程进而导致失败的?”,怎么回答,谁说实力的差距就一定会导致失败?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周瑜传》
这里说的很清楚,交战是在南岸。

QUOTE:
那么即是说明曹操第一次的战斗中的战术安排失当已经基本导致了这场战役的失败了,谢谢你的支持。

曹操的战术失误之处在哪里?我怎么看不到。不会是只要是失败就归结于战术失当了吧。


最后指出曹操两岸进军是反方燕京晓林提出来的,那是用来支持他的江南只有4、5万人的论点的,还是让燕京晓林去找证据吧,我方并不需要“两岸进军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西谅马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9
编号 2921
注册 2003-12-5


发表于 2004-2-26 18:5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南岸的陆军失利并不能推断北岸是否有军的问题,无法推出两岸进军,事实上是否两岸进兵对我方根本不重要,相反反方倒需要论证是否两岸进兵,反方是战术论,连这个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如何分析战术错误?如果反方认为是首先水战,也来论证一下吧。

QUOTE:
至于首战失利,说实话,这样一个前锋遭遇战的失败,不是战术的原因是什么?是战术导致它的失利,但战术安排就未必就一定是错误的,可能是对方采用的更好的战术罢了。我一直论证的是:战术主导了这次战役的失利,这次的前锋遭遇战也一样,是战术安排所导致的。

按这样的思维,战略往哪里放?战略没位置了,打赢了就是战术好,打输了就是战术差,自己战术没有出错也是对方的战术更好,总之都是战术的原因。

战略是基础,战术是在战略的前提下进行的,战略错误对失败的影响力自然要超过战术错误的影响力,除了诈降中计以外,其余都是战略原因导致,而且战略错误才导致了周瑜有火烧的机会,这还要怎么个具体法,我是不明白了。

QUOTE:
请注意,战术可以根据战略要求来制定,也可以根据战场的当时情况来灵活运用,照本宣科是不可取的。

既然是战略,就只能是一个框架的东西,不是具体的步骤,谈何照本宣科?战术可以脱离战略的框架么,美国在朝鲜只想打一场局部战争,麦可阿瑟要把规模搞大,美国政府能同意么。

书中哪有写曹操骄傲自满和后勤不力啊。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4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 21:5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47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