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5-01-30, 13:18:51发表
汉法,非刘氏不得王,非军功不得侯。周亚夫就是因为坚持这一原则,开罪了汉景帝。
《汉书·周勃附子亚夫传》:“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上让曰:‘始南皮及章武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人生各以时行耳。窦长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乃其子彭祖顾得侯。吾甚恨之。帝趣侯信也!’上曰:‘请得与丞相计之。’亚夫曰:‘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上默然而沮。”
卫青、霍去病虽然自有传,但《佞幸传》里却捎带提了一笔,虽然感情上难以接受,但事实如此。
《史记·佞幸传》:“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李广利此人就不用多说了,汉武帝为了让他封侯,让他出征大宛。
《汉书·张骞传》:“天子以尝使浞野侯攻楼兰,以七百骑先至,虏其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乃以李广利为将军,伐宛。”
马忠兄这个逻辑似乎有问题:
其一:
武帝尊儒,其实也是违逆祖训,那就不算失误。
景帝武帝在封侯事情上不遵祖制,就要挨批,是不是搞了双重标准?
其二:
非刘不王非功不侯,本来是征战开国时期的政策,建设发展期间予以变革,理论上并无不妥,只有田某是个特例,不能由此判定武帝做法是错的。周亚夫和景帝的矛盾,也可视为为周食古拘泥,景柔弱不能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