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10-5-21 16:31 发表
1 夸大是一说。病急总是事实。至于你说有很多时间,诸葛亮从病下,到真正决定退兵才去安排撤退事项这个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你考虑过了?而且,你所谓的很长时间,是指半个来月就能妥善解决好魏延事情?连健康的诸葛亮魏延尚且在军帐内拔刀动粗的,病倒了而且情况越发严重的诸葛亮还能搞定魏延?
2 诸人皆以为魏延必替代亮==全体上下都服魏延?拜托别这么搞笑想当然了。从魏延事后无一人为其求情你觉得你那很多人都服魏延成立?觉得魏延要替代诸葛亮,是因为你说的地位上魏延就是诸葛亮之下的第一人。而不是诸人都认为魏延是最适合人选。ok
3 如果诸葛亮有那么长命安排,会在不直接遣使给魏延掌兵权的命令,而是把这个命令变成个遗命来搞??你也太搞笑了吧,领军打仗自然是要交给魏延,可行军撤退不是后勤的文吏能胜任,那诸葛亮怎么可能把后勤工作交给那个姓李名严的家伙?管后勤别以为就只是“后勤”,安排行军路线,选择护送物质的方式同样需要他们注意的。这都是战争以外的东西。而显然,诸葛亮不是让杨仪去打仗,而是让两位颇长于军事的人作为后殿----姜维、魏延。
可见诸葛亮并非那排杨仪不擅长的工作给他,杨仪的任务就是率军撤退,而防止魏军直接进攻蜀军主力的任务,则是由姜维魏延承担,魏延跑了,姜维也还在。这点赵云也一样,他可是选择亲自断后,而令邓芝率军撤退。
从李福的两见诸葛亮来说,至少有数天时间,要撤兵是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而且到底诸葛亮有没有撤兵的想法,从他到临死也不退,这商量退军的秘密会议的可信性值得怀疑,费祎也从来没有发布过诸葛亮的正式命令,史料也只讲费祎是去试探魏延的态度,有正式命令根本不需要去试探。
如果诸葛亮的健康已经去到连处理魏延的能力也没有,那根本已经需要换上魏延来指挥,魏延是诸葛亮之下官位最高,也持有代表皇帝的节。在北伐军中除了魏延外没有其它人有足够的权限节制部队。陈寿也讲过「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魏延领军本是正常不过的情况,诸葛亮就是要撤军,也不可能迟到临死也不退,撤退的话也不可能会连放弃先锋部的命令也会下。
魏延早已经被杨仪所杀,诸将事后怎样来求情,面对得胜又独霸朝庭的丞相府群属,你提意见就不怕人头不保吗?更坏的诬蔑你与魏延同谋,这可不是你的人头这样简单,可是会灭你三族。
诸葛亮没有提早给魏延掌兵权也很简单,天下间那个人不是抓权抓到死的那一天,尤其诸葛亮还是那种对人异常猜疑的个性。
也要弄清楚,杨仪是在军中计划补给需要,怎样安排,这是正常的将军幕僚的参谋作业,当然诸葛亮本身对这方面不在行,以诸葛亮凡是都要亲力亲为什么,可见带兵的经验不足。
领军作战不同平时调动兵马,可以慢慢计划好路线,需要是将领的随机应变,前线部队是依赖后方供应,这已经不是前线想怎样计划,李严的工作是为前线供应粮食,李严后也不是杨仪去理,是吕义的工作。在作战的部队的粮食怎样分配、要求后方提供多少补给是杨仪的工作,作战时期的调动是将领因应战情去调动,幕僚只是提供补给作意见给将领参考。只知道补给跟不跟上的不足够份量去指挥兵马作战。诸葛亮受过马谡这教训,相信不会又再错一次。
统兵者需要的绝对权威,杨仪的相府长史只是对府中人有效,指挥各部队指挥官就没有合法权力,诸葛亮的符节不是长史可以擅用的。魏延有合法的指挥权限,权力也比杨仪高,自不会肯听杨仪指挥,魏延拥有统兵权也可能自己断后,除非他有信任而又领力的部将可以当断后将。以史料所见姜维也没有断后,不然何来指挥杨仪作战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