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墨叶 于 2008-7-25 07:04 发表
一部几亿元的大制作,出现太多的漏洞我就觉得不舒服。
比如甘兴,使我觉得《赤壁》是搞笑电影。
另,楼主不应该称“水色琉璃”为小朋友,更没资格如此称呼。
甘兴你觉得搞笑,那曹操派的陆战大将军魏贲、夏侯隽你怎么不觉得搞笑?
因为你自己也不知道这两人是谁。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认可,自己知道的,就觉得受不了。
我还问了,三国演义里还有周仓呢,也是编的, 你怎么不觉得不舒服?
试想,如果甘兴、魏贲、夏侯隽都用了真实的人物代表,那还不更被三国FANS骂死了!“魏国大将在赤壁陆战失败,这是编的!请导演尊重历史!”
不就是这一套么?
我不会一一回复了。总之电影有电影的规律,它需要为了情节而虚构一些东西。但是我认为这个电影了不起,起码有一点,就是一个孩子,一个不了解三国历史的孩子,他看了这个电影,对三国主要人物的性格有了初步的了解,而这了解不是错的、假的、扭曲的,这已经足够好了。还有这里另一位朋友所说的,能让一个孩子通过这个影片知道赤壁的总指挥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就已经很不错了。
老说硬伤硬伤,你们懂个P硬伤!最混淆视听,最硬伤的,要归到根上,我看倒是《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流毒很深,毁就毁在史实占7分,剩下3分虚构在不经意中就被读者当作是事实了。
可谁骂它了?它不是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传播历史、承载历史的作用么。怎么偏《赤壁》虚构就不舒服了?可笑。
[ 本帖最后由 postboy 于 2008-7-25 12:0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