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探讨孤狼三国武评, 吕布篇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10-10-15 17: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甲乙兄,个人认为作为一个武评家的大作,形成偏向和则重点是难免的。
别的不说,就毛本的编辑者毛伦毛综刚父子可以修改不少对吕布不利局面的可不少,另外在他的评语中公开不顾事实偏袒吕布,让人觉得他们刻意拔高吕布的武力也无不可。

连毛氏父子都这样,何况其他人!
至于你所提及的几个争议:
1、攻击压迫力,只是一种习惯称呼,也就是一种让对手所受的压力,不必太抠细节;
2、通过夏侯敦和关羽和吕布的比较,这个我偏向你的论点,因为一些版本的确提到夏侯敦截住吕布大战20回合各自收兵的描写。
3、气焰问题,个人看法与孤狼兄完全相反,所以没法给意见。
4、吕和赵马比较问题,个人看法大不相同,
首先就表现而论,李典比于禁、乐进至少强半个档次,不在张辽张郃之下;
其次,由于三国演义中没有明文提及于禁、乐进和吕布交手的回合数,但是个人认为结合上下文,时间不会短,否则曹操跑不掉,因为曹操跑后又遭到了两段阻击,但是没有看到吕布追来。
5、联手加成问题,难度相当大,只能各抒己见了!
6、名称问题,有点吹毛求疵了;
7、这个从孤狼兄的体系就是这样定位的;
8、这个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据我所知,很正常!我是主张所有版本综合评价,因为老大的罗本已经失传,其他任何一个版本地位都是差不多的。

至于剩下几个商榷问题,分歧点在于其他武评家多多少少是首先认定吕布比张飞强,然后再进行分析。
据我所知甲乙兄是先分析再定位。
我和甲乙兄甚至马岱兄的主要不同观点是关于武力是否恒定的看法,我是认为主要战将武力是随年龄或者其他因素呈现波动的,(因为三国演义和其他古典小说比如水浒不同,时间跨度太大,武力不发生变化那才奇怪)这点与布姜兄的论点有点相似。
而这几个问题应该就是由这些分歧而来的!

[ 本帖最后由 emony007 于 2010-10-15 17:1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10-10-22 11: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shicanhui 于 2010-10-16 12:36 发表
我觉得大家都说的很有道理,但都一样,太较真了。别的事较真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甚至不较真就不准确或正确。我也不想长篇大论,总结一句话:根据三国演义(不论什么版本)评出所有人都接受的(不接受的人当然有自己一套认为很好很客观的体系)排名是不可能的。而且在武评中不加入自己的主观感觉而像法庭判罪一样都有绝对确凿的证据是肯定评不出来的。


我举双手赞同朋友的观点!

QUOTE:
其实很好的方法有一个:发调查问卷。夸张点说如果全国15亿人有14亿认为A比B厉害,你就不要较劲了。当然不可能这么多人参与,但人越多越可靠。如果数万人或80%的人都认定A比B厉害我就劝有些人就别自己觉得自己看书仔细,比别人见解搞一筹了。


这个我就非常不赞同了,因为这有个舆论导向的问题。打个比方当年绝大多数人支持地心说,布鲁诺还因此被判火刑!但实际上呢……
比如说三国演义武力就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一吕的问题!
由于大量媒体、游戏等等反复宣传一吕,所以绝大多数人就把这当作真理了,实际上你只要反复分析就可以看出还真未必是这么回事!



QUOTE:
另外在讨论中我们不赞同别人的观点应该拿出自己的看法或证据。一只是讨论不要上火,二最要不得是别人证明“1+1=2”有七八分道理,你非要别人十分的证明,陈景润都不行别为难人家了,如果你不赞同“1+1=2”,那你拿出“1+1=3”的证明。


朋友说的太对了,这才是做学问的方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emony007
(Eymon)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29
编号 287111
注册 2008-7-17
来自 广东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10-10-25 14: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shicanhui 于 2010-10-23 14:57 发表
前面我已经说过,小说当中人物的武评不像地球运转、宇宙变迁,50亿地球人都怎么认为一点用也没有。小说就是写给人看的,没有所谓客观性,大家都这么认为那就是这样的。就想梵高的画,生前以及死后很长时间一文不 ...


理解你的意思,你说得挺对的。但是有些东西是建立的舆论误导基础上,如果通过多人不懈努力改变这个趋势,人群的认识是会改变的。
就象你所说的梵高的画,由于生前以及身后相当一段时间一文不值,多少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他的价值;
当某些新兴学科的出现,人们一旦认识到他的实际价值,他的画就价值连城了。
我所说的‘一吕’问题一样是这样,据我所知,在2~5年前,在网上凡是质疑‘一吕’地位往往被强烈问候女性长辈,对‘一吕’认同率高达97%(据不少网站不完全统计),但是那些证据多为事似而非,外加非小说的舆论误导。
而这两年大量三国演义古版的逐渐普及以及阅读三国演义的人增多,这个比例明显下降。
举个例子,在百度的三国演义吧,对‘一吕’的不认同已经高达30%,这就是个相当了不起的数据。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5 11:3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71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