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对阵关羽,夏侯惇下邳城十数合轻松诱敌,黄河口大战四十合犹自不败。华雄呢,面对关羽,只能一合授首。
同样是面对吕布的冲阵,夏侯惇劣势下直面迎战,西寨时又在危难时刻截住吕布大战挽救曹操全军。而华雄呢,吕布冲阵而来的时候,这位董卓手下第一员骁将,完全不见踪影。(以华雄当时已经成为董卓手下骁将为前提)。
木木兄,
1、夏侯惇黄河口大战关羽四十合犹自不败大战40回合不败是有水分和疑点的,我来分析分析:
首先40回合是来自嘉靖版,毛本是不到10回合;其次这40回合是前后加起来40回合,是分两次打的;
其中有版本疑点,我们可以从毛本和嘉靖版综合分析出嘉靖版这段情节的不合理性:
我们先找出疑点——曹操派出使者的次数,来证明整段环节的不合理性!
首先我们从毛本着手:
【只见后面一骑飞来,大叫:“不可与云长交战!”关公按辔不动。来使于怀中取出公文,谓夏侯惇曰:“丞相敬爱关将军忠义,恐于路关隘拦截,故遣某特赍公文,遍行诸处。”惇曰:“关某于路杀把关将士,丞相知否?”来使曰:“此却未知。”惇曰:“我只活捉他去见丞相,待丞相自放他。”关公怒曰:“吾岂惧汝耶!”拍马持刀,直取夏侯惇。惇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不十合,忽又一骑飞至,大叫:“二将军少歇!”惇停枪问来使曰:“丞相叫擒关某乎?”使者曰:“非也。丞相恐守关诸将阻挡关将军,故又差某驰公文来放行。”惇曰:“丞相知其于路杀人否?”使者曰:“未知。”惇曰:“既未知其杀人,不可放去。”指挥手下军士,将关公围住。关公大怒,舞刀迎战。两个正欲交锋,阵后一人飞马而来,大叫:“云长、元让,休得争战!”众视之,乃张辽也。】
对应吻合嘉靖版的诗词【为爱英雄越古今,三番遣使意何深!】,也就是说曹操三次派出使者(含张辽)来劝架。
但是嘉靖版就有漏洞了:
【忽背后一骑飞到,大叫:“不可与关将军交战!”关公亦按辔不动。来使怀中取出公文,于马上言曰:“丞相怜爱关将军忠义,恐于路关隘拦截,故遣某特赍文书遍行诸处也。”惇曰:“关某于路杀把关将士,丞相知否?”使曰:“未知。”惇曰:“活捉将去见丞相,等丞相放他。”关公大怒曰:“吾惧汝,非大丈夫也!”拍马轮刀,直取夏侯惇。惇挺枪相迎。两马约战二十合,又一骑飞到,大叫曰:“二将军罢战!”遂各自分开。夏侯惇问曰:“汝来何故?”使者曰:“丞相恐于路阻挡关将军,特来告报。”惇曰:“丞相知他杀把关将士否?”使臣曰“未知。”惇曰:“若如此,不可放他去。”二将又战到二十余合,忽又一骑飞至,大叫:“二将军少歇!”惇于阵前忙问使臣曰:“丞相交擒关某乎?”使曰:“非也。丞相二次使人来说,诚恐路上阻当关将军,故送公文教行。”敦曰:“丞相不知关某杀人,必用擒下!”指挥手下军士,团团围住,休教走了。背后军马齐来。公无半分惧怯,声如巨雷,来冲阵势。惇挺枪来迎。阵后一人飞马而来,大叫:“元让、云长休得争战!”众皆视之,乃张辽也,俱各失惊。】
疑点就是曹操一共派出4个使者(含张辽),但后面的诗词却说是三次;也许有朋友说张辽是不算使者的,但仔细看看第三个使者的话(也就是放大字的那句)——丞相二次使人来说,前面偏偏已经有了三次(从红字可以看出)。
我罗罗嗦嗦说了这么多干嘛?大伙发现没有,对比毛本和嘉靖版,出现矛盾的部分偏偏是关羽和夏侯惇多打了20回合!
这是其一!
第二可以看出,无论哪个版本,关公虽然表现怒意,但是还没有下杀手,直到张辽来前的那次,关公在以一抵众的时候才有点象拿出真本事!
2、吕布斗董卓时华雄在哪里的问题?在现实中的确成立,但是在罗贯中笔下却有特殊情节的需要。
比如说颜良威震曹营时怎么偏偏不见曹军第一勇将许褚;
同样马超潼关大战,文中有‘左右将佐皆敌不住,被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来捉曹操。’的描写,也没有看见几天后与马超大战230回合不分胜负的许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