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逍遥》
话说公元960正月初一,后周朝廷接到河北边关告急,北汉和辽进犯,后周宰相未经辨识,就派大将赵匡胤率兵前去应战.但第三天却在众将的踀踊下,在陈桥的地方把事先准备好的皇帝才可以穿的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他为帝,史称"陈桥兵变".于是辽兵和北汉兵也不见了.回到京城后.赵匡胤用古代的禅让的方式,取后周之位而成为宋王朝的开国君主,为宋太祖.在取得政权后,又在一次酒会上劝告他的将领们放弃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从此宋王朝成为一个极度中央极权的政权.经十九年的南征北讨,宋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二百二十五年改朝换代的战争时代.
又过了一百多年,当时的皇帝哲宗赵煦去世,因无子,皇太后向氏召立端王佶继位,立帝号曰徽宗,便是玉清教主徽妙道君皇帝。
一转眼徽宗登基已经两年了,如今已经是崇宁二年的六月中旬。时天炎正热,骄阳似火,赤日炎炎。
在陕西永兴军路华阴县附近的官道上,却有三个人骑着马顶着炎炎烈日缓缓的向前行进。
走在最前面领路的人是个少女,穿着一身碧绿色的衣裙,腰间倒插了两把日月双刀,胯下骑着一匹青骢马。再看这个女子双眸晶亮而有神,唇红齿白,加上一对秀气中透着英气的眉,却是个标致的大美人儿。虽然被阳光照的额头上冒着细汗,但看上去心情倒是不错,正微笑着左顾右盼,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十分感兴趣。在她身后的两个人骑马并行。左手边是个面目清俊却又英气十足的白衣青年,右手边是个一位眉清目秀,面白须长,身着儒衣,不停的摇着手中的鹅毛扇的中年书生。二人皆腰悬宝剑,骑着两匹高头大马,紧随着走在前面带路的那名女子。
走着走着,那个白衣青年实在是忍不住了,就开口向前面那女子问道:“三娘啊,你确定我们没走错路么?我怎么觉得再往前走好象是座大山呢?”
那个被叫做三娘的女子问言回头微微一皱眉,回言道:“怎么可能有错呢,我明明是按照前面那位老人所指的方向走的。”
“可是那位老人家年纪也太大了,我觉得你说什么他都没听清楚…”
“不用可是了,你要相信本姑娘的直觉。跟着本姑娘走肯定不会有错的,我们还是快走吧。”说完三娘一抖缰绳,也不等那白衣青年回答,就驾马继续前进了。
“唉…”那男子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和那个中年文人相视苦笑,继续乖乖地跟随着那少女前进。
看着前面少女的背影,这个白衣青年不由的走了神了,慢慢地回想起了五年前…
五年了!转眼间已经过去五年了……
他有一段离奇的记忆。在他的记忆里,他本来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他本来应该身处大约1000年后的世界,是个刚从大学毕业,准备踏上社会的年青人,他有着自己的父母,家人,朋友,生活一直过的很平淡。但有一天早上睡醒,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只有十五岁的少年。
他好象做了个梦,一个真实的有点恐怖的梦。在梦里梦外有两个不同的他。
于是,他感到疑惑,感到害怕,感到彷徨,却又感到茫然,每天都在这种复杂而莫名的愁绪中度过。
他知道如今的他是祝家庄的三公子祝彪,他年纪轻轻却本领高强,深的自己的父母和两个大哥的宠爱。
可他又知道在那那段离奇地记忆中,却有着一个叫《水浒传》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个和他一模一样的人,也有一群和他的家人一模一样的人,可是这些人,最终却惨死在了一伙梁山草寇的手里,无一生还。
他曾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想了很久,可是怎么也想不通。他又不敢告诉任何人,怕别人都把他当成怪物看,所以他想逃避,他觉得自己是疯了。可是等他见到自己的父母和两个大哥因为担心他变的整天吃不好睡不着的,他又想通了。算了,随遇而安吧,不管哪个是梦,哪个是真实的。如果现在是梦,那就好好地做上一回美梦吧!如果过去是梦,那自己就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那个叫《水浒》的故事。起码我要保护好我的家人,保护好我的朋友,好好的活下去。
“三公子!三公子!你在想什么呢?扈姑娘叫了你半天了。”中年男子在一旁的呼喊打断了这个叫祝彪的白衣青年的回忆。
“啊,没什么。”祝彪这才回过神来,定了定神,转头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回到他身边的扈三娘问道:“怎么了?三娘?”
“哼。”扈三娘白了他一眼,刚刚自己叫了他好几声,他竟然神游天外对自己不理不睬的。实在是有些恼怒,便转回头不理他。
“呵呵。”中年男子见这情形不由的微微一笑,摇了摇羽扇,替扈三娘回答道:“三公子,扈姑娘刚刚是问你,怎么会突然想出游了,还跑到那么老远来找什么史家村的。”
“啊,是这样啊,其实我是来找我师父的。”祝彪一笑道。
“师父?”听到祝彪的回答其余两人皆是一愣。旁边扈三娘也好象忘记了恼怒,回头好奇的问道:“你师父不是在东京当官么?”
“恩,原本是,可前一阵子朱贵从东京传来消息说师父半年多前因得罪了显贵,出逃在外。最近他才好不容易打探到师父好象是在史家村落了脚。”祝彪一边解说一边心里微微一叹,师父还是逃不出这命运啊。原本以为那高俅知道自己很是受徽宗的喜爱,他断然不敢象那段水浒故事中那样公报私仇报复师父。谁想到师父却又不知道怎么的得罪了其他的什么达官贵人,结果还是被赶出了东京…
“哦,原来如此。”中年男子听闻后微微点了点头,“怪不得三公子一得了东京来的传信便急忙要出门了。”
“恩。当年在东京时师父对我有恩,不仅细心教导我的武艺,还十分照顾我的起居生活。如今师父不幸流落在外,我想去把师父接回家里住。”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还等什么?我们快点走吧。”扈三娘听完一笑,便一拍马继续在前面领路。
祝彪和那中年男子见状也是一笑。中年男子微微摇了摇头,又问道:“三公子,焕章还有一事不解,还望三公子相告。”
“哦?好啊,先生请问吧。”祝彪点头道。
那位自称焕章的中年男子微一思索,便开口问道:“公子仗义疏财,广结天下豪杰之士,近年来名声鹊起,江湖上无人不知。可这也仅仅是在江湖上有名。公子一无功名在身,二无亲戚在朝为官,为什么去年当今圣上刚刚登基,便差人来请公子入朝为官呢?”
“哦,怪不得先生不解。”祝彪说着苦笑了下,又说道:“其实不满先生,我在结识先生之前,我便已结识当今圣上了。”
“什么?!”中年男子闻言大吃一惊。
“呵呵,先生不必吃惊,我这便把其中经过细细讲与先生听。”祝彪见中年男子那么吃惊,也是微微一笑,又说道:“先生知道四年前我前往东京之事吧。”
“恩,焕章知道。当年焕章结识三公子时,三公子正从东京艺成回乡。”中年男子点头道。
“对。当年我去东京,一是为了在东京开酒楼之事,二是因为武艺上遇到了瓶颈,想进京找一名师指点。后来我在机缘之下拜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为师,便把酒楼之事交由朱贵处理,自己尽心学艺。”祝彪说着顿了顿,继续说道:“有一天正巧师父让我放假休息下,我就没事出城游玩,没想到遇到了一群地痞无赖欺负一个衣服华贵的少年。我看不过便出手教训了那帮无赖,后来才知道这少年竟是当时的端王。”
“什么?他堂堂一个王爷怎么会一个人在外还被人欺负呢?”中年男子听了很是好奇。
“是啊,当时我也很好奇,后来他说他当日游兴大发,又觉得整天有一大帮人跟着很不适应,便一个人偷偷溜出来玩,结果不想那群无赖见他衣服华贵又孤身一人,便上来索要钱财。”
“额。没想到三公子和当今圣上结识的过程竟是这般离奇。”中年男子听了苦笑不已。又问道:“后来呢?”
“后来我两年纪相仿,端王便整日找着我游玩,我当时也年少不懂,没想太多,只当多了个玩伴。于是接触多了,也就越交越深了,直至我离京回乡,端王还亲自相送。”祝彪说着微微苦笑了下,心说其实自己还有些东西不能说。在自己那段离奇的记忆里自己对历史并不怎么精通,根本不知道那个端王竟然就是后来的徽宗,只当他是个逍遥的王爷。而且当年自己虽然有段离奇的记忆,但心志却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更加比这个世界的人少了一份阶级观念。所以有人来找他玩他又怎会不感兴趣,也就不管他是什么什么王的了。结果到后来徽宗登基差人来请他入朝做官时连他自己也吓了一跳。
“离奇啊离奇…”这边中年男子也是怎么也想不通,心说难道是三公子命中注定得遇贵人?摇了摇头,又问:“当年三公子以‘家母去世,守孝三年’为由推辞了来者。如今三年将过,三公子又将如何打算?”
“唉,不满先生,我也正为这事头痛呢,我本不是当官的材料,加上官场凶险,我还不如当一闲云野鹤来得自在。”祝彪说着捂了捂脑袋,无奈的苦笑着。
中年男子闻言也是一笑,心说自己结识三公子多时,自然知道三公子性情。不想对别人来说可是三生有幸求之不得的事到了三公子这倒成了头痛的事了。
“喂!你们还在发什么愣啊,再不走快点我可就不管你们了哟!”前面的三娘走出去了老远,偶一回头却发现身后两人越走越慢,不禁微嗔道。
“啊,哦,我们马上就来!”祝彪和中年男子回过神来,望见前面停马冲他们微微一板脸的扈三娘,不禁相视一笑,便一起提马赶了上去..
[ 本帖最后由 梦逍遥 于 2008-7-5 13:4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