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09-1-6 20:33 发表
对呀,孙权就是要夺荆州,就算不策反士仁、麋芳也要夺荆州,谁知这两小子这么容易策反,对于孙权来说,更方便多了,管他阴谋不阴谋,反正兵不厌诈嘛!可我没说是关羽给了孙权口实哦?孙权就是故意这样做,不是这 ...
明明就是关羽给了孙权借口(孙权就是这样以为),无论关羽做任何事都有可能成为孙权的借口,所以说关羽给了孙权借口完全合理,至少东吴方面认为这是合理的
孙权派人向关羽提亲,关羽岂不知东吴方面是为讨荆州做铺垫?假如他们真成了亲家,孙权必然更加利用这层关系索要荆州,这样一来,关羽将陷入尴尬局面,女儿还让人家要去做儿媳,莫非又学孙权接妹妹回家一样接女儿回家吗?甚至人家用亲戚关系,离间关羽与刘备的关系来行事,如果刘备中计,关羽真是跳落黄河也洗不清。与其这样,还不与两家毫无干系好。不过关羽骂人确实不值得提倡,人家表面上还是很客气,应该也斯文一点,随便几句打发人家求亲的媒人回去便是,不必非要骂人家,自己又动了肝火,形象又不好,人家求亲的同样尴尬。所以关羽不接受求亲是对的,至于骂人就显得没有必要。但不管骂不骂,孙权就是要谋夺荆州,理由总是出在关羽做了什么不该做之事身上,这对孙权来说,才合情合理。
不过结为亲家,或许关羽被擒后不至于被杀还是有可能的。
若要追究关羽之责,只怪他擅自出兵攻打襄樊(可能是刘备授意),或者怪他用人不当(错用麋芳、士仁,不过也有可能是刘备安排的,反正当时在荆州,只有关羽才算得上一流上将;其他人都难当守荆州的重责,一遇强敌,就只有打败的份)。如果达到括号的条件,则关羽就毫无责任,且忠勇可加。关羽若不离开荆州,或者调一员能独当一面的上将来协助镇守,东吴纵有千般籍口,也无计可施。刘备不能有效配合关羽,也是罪责难逃,甚至过错比当事人关羽还要大。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9-1-6 22:3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