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E世飞将 于 2008-5-11 17:46 发表
看来楼上的认为项羽的第二战场的战略打的很好哦。
看看他分封的十八路诸侯王,他有本事调动的有几个?
韩信一战夺下三秦之地。再战连败魏、赵、代,
再战败齐、燕,
汉王最后联军数十万在垓下消灭项羽。
在这么长的时间内,项羽这么能打,又是总盟主,诸侯王都是他分的,可是谁真心拥戴过他?
...
项羽分封诸侯是当时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现在说什么分封是下策、应该王咸阳、杀刘邦之类的话,都是不考虑实际情况、盲信成论以及由结果推原因的马后炮。
咱们来看看秦灭以后全国的实际情况: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夺军权,楚怀王在此情况下不得以才勉强“使项羽为上将军”,项羽身后根基不稳;巨鹿大战,项羽挟大胜之威,诸侯“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大家认为这种情况下与项羽联合的诸侯军真的是真心拥戴他?)然后就是与章邯20万秦军相持于漳河,从12月一直到第二年的七月,两军一直没有正式交战,章邯是不能,项羽是不为,他一方面拥兵自重、整合好自己的军队以便脱离怀王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利用这段时间处理好与诸侯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以威压之、以利诱之,利用秦军的压力将诸侯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大家要注意巨鹿大战时的秦军已经不是当初的“郦山徒、人奴产子”了,大家似乎一直有这个误区,其实章邯的兵是逐步增益的,“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项羽本纪》)其中就有那30万戍守长城、抵御匈奴的正规军。[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秦的正规军有两部,一部在岭南,赵佗凿断五岭拥兵自立;另一部最精锐的抵御匈奴之兵却是一直没有记载其下落,既无战斗被消灭的记录,也无成建制逃跑的记载,那么他只能是逐步被增益到抵抗起义的战斗中去了。当时周文入关,二世不及调军回守,只能让章邯以““郦山徒、人奴产子”进行抵抗,难道在那之后还不知道调精锐军回来吗?而且王离也一直是边防军序列里的军官。]
项羽与诸侯的结盟只能说是利益上的驱使,是互相利用、互售利益的松散联盟,在这种情况下,项羽也肯定是向诸侯承诺了许多秦灭之后的利益分配,否则以项羽微薄的兵力如何能胁迫诸侯听命于己呢?(项羽巨鹿战前总兵力是5-7万,此时最多还剩3-4万吧)所以在灭秦入关之后,项羽肯定要兑现此前的诺言,更别提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回彭城除怀王,解决身份问题。因为在此前项羽的身份和诸侯都是一样的王,至少义帝怀王仍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即使项羽不分封诸侯,诸侯先来个窝里反、项羽那点兵能不能镇住不说,人家本身都有自己的地盘,来个鸟兽散项羽更是一无所得。应该说项羽的分封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使其对己有利地办法:那就是多封(亲己派如黥布、吴芮等)、分裂诸侯势力(司马卬殷王、申阳为河南王、田都为齐王之类)、迁封(原赵王为代王、原齐王不封等),让他们自己内耗,从而腾出时间自己处理怀王的问题。
请大家多考虑一下当时的情况,不要想当然的以结果去看源头,更不要以成败论对错。设身处地自己想一想,在当时的情况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说项羽是政治白痴的那些同志们,请您提出一条更加可行的方案来,好吗?
至于说王咸阳,请考虑一下项羽杀降20万及部下兵皆楚人,以及怀王盘踞彭城必须解决的情况。
杀刘邦就更可笑了,就因为人家先进了关?大家认为不杀刘邦是错误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就因为后来刘邦打败了项羽、刘邦是项羽最大的对手?大家想一想这种逻辑难道不荒谬吗?在当时情况下你就认为刘邦以后会当皇帝了?因为他有”天子气“吗?杀了刘邦还有赵邦、张邦又如何呢?在当时刘邦的实力未必就在齐王、赵王等等之上,并没有非杀不可的理由。难道大家看了史书知道了刘邦会打败项羽的,玩个穿越回去告诉范增之流的?